郝小平
摘 要:推動農業合作社發展進程是我國農業現代化改革的必經之路,因此應該對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從兩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提出了農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農民的農業知識不足和農業產業生產規模小、不專業的問題,第二部分從加強農民文化教育、擴大生產規模、專業化生產和拓展農業合作社組合形式三個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業合作社;內部整治力;生產規模;農業科技
在我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時代背景下,農業合作社組織已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使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盡管農業合作社已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卻還未完全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和經濟作用。農業合作社現在的發展程度將不足以滿足我國今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還需進一步完善其發展環境與內部結構。
一、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的農業知識不足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其中大部分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許多人的受教育程度停留在小學和初中的階段,甚至有一部分農民處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的狀態。大多數農民根據經驗進行生產勞作,沒有依靠農業知識去進行生產的意識,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農民,包括農業合作社的帶頭者,對專業的農業知識了解甚少,對農業合作社的經濟組成形式認知模糊,而合作社這種新型的農業生產形式需要專業的農業知識作支撐。成立農業合作社的目的是實現農業生產產業化經營,完善農村承包責任制生產機制,但達到這個目的的前提是農民掌握專業的農業技術知識。在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改革,為了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農業人口的文化素質需要盡快提高。
2.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
我國大部分農業合作社生產規模偏小,經濟實力弱,不足以帶動農業產業發展。我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一直以家庭為生產單位,這對我國現代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致使現代化農業合作社發展中仍主要依靠家庭為生產單位,很難形成規模化的承包經營體制。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難以與農業合作社的現代化經營體制有機結合。受到農業發展中經營規模小的影響,農作物的種植也主要為分散的、小面積的種植形式,致使農村產業經營模式的專業化水平較低,不具有專業化生產的能力。農業合作社與社員之間沒有形成協調發展的專業一體化產業化合作模式,沒有達到幫助農民在產銷過程中承擔市場風險的目的。農業合作社之間缺乏聯系,在產品的產銷過程中各行其是,使產品在產銷過程中發生損壞的現象。
二、促進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策略
1.加強農民文化教育
為了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農民的文化教育程度低,提高農民工文化水平是農業發展的基本任務,提高農民素質才能完善農業合作社生產形式。政府部門應該發揮其職能大力推廣農村專業知識教育,對農林專業的高材生進農村合作社發展提供大力支持,鼓勵高材生主動向農民傳授專業農業知識,培養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為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保障。例如:山西省創辦了農業專業技術協會,九十年代成立了林業技術協會。到二十世紀初,山西省農業技術協會已成立近萬個,同時全省各地農業技術協會迅速發展,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還提出了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動用社會的力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事業。
2.擴大生產規模、專業化生產
農業合作社整合農業資源,建立合作經濟體制,在農戶與市場之間建立紐帶,形成規模化產業。隨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市場經濟的步伐,為了快速發展現代化農業經濟,必須以農業合作社的形式將傳統小規模農業生產形式逐漸擴大,摒棄傳統的分散的經營模式,向現代化專業經營模式轉變,以大規模的專業化經營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指的是根據市場需求、以經濟利益為核心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礎上通過農業合作社建立鏈條式農產品產銷經濟共同體,通過專業化生產實現一體化大規模經營。例如:農民經紀人王志霞在汾陽市供銷合作社的幫助下建立了山西省汾陽第一家專業合作社,夠共有14家核桃購銷經營戶和供銷社加盟,吸納社員50萬股金,注冊的產業經營項目為以核桃、核桃仁加工購銷為主,兼營土特產干鮮果品加工購銷,目前合作社成員以超過100個,注冊資金達到300萬,固定資產366萬,年銷售額1500萬以上。
3.拓展農業合作社組合形式
我國農業合作社組織形式在施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后》出現了靈活轉變,傳統的農業合作社組成形式主要為公司與農戶組成、企業與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組成、農戶組織成立、企業與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結為聯盟幾種。新的組合形式十分多元化,主要有股份制、企業制和社區聯社,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跨行業、地域的綜合經濟體。例如:山西省成立了由農業合作社帶領的合作社聯社,它是一家綜合性聯聯社,負責生產的是農民,為聯合社創造利潤的主要是大型企業,它創造了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得到技術支持,依靠企業帶動了農業生產,發揮品牌效應,實現了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合作社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隨著農業的發展已經具備向綜合性農業合作轉型的條件。通過加大農村教育推廣力度增強農民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意識,創建大規模專業化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由傳統合作社組合形式向多元化現代組合形式轉變。目前我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對合作社發展起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先德,孫致陸.法國農業合作社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4,(02):32-40+52.
[2]王愛芝.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J].開發研究,2010,(01):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