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樺耘
摘 要:從發病原因及規律、癥狀介紹了發生在石榴上的凍害、日灼、漚根及裂果等主要生理性病害,并提出綜合防治措施,以供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石榴;生理性病害;綜合防治
石榴生理性病害主要指凍害、日灼、漚根和裂果等。石榴樹因溫度過高或過低,日照不足或過強,水分供應失調,營養物質的缺乏或過多,空氣中有毒氣體或酸雨的存在,土壤內有害鹽類含量過高或某些礦質元素含量過低等均可導致石榴產生病害癥狀,此類病害不能互相傳染,沒有侵染過程,稱為生理性病害。為方便果農識別并預防該類病害的發生,現將石榴常見的生理性病害癥狀、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凍害
1.發病原因及規律
凍害主要是冬季低溫或入冬時不正常的降溫或倒春寒到來所致。在冬季正常降溫條件下,旬最低溫度平均值低于-7 ℃、極端最低溫度低于-13 ℃時出現凍害;旬最低溫度平均值低于-9 ℃、極端最低溫度低于-15 ℃時出現毀滅性凍害。但在寒潮來臨過早,即非正常降溫條件下,旬最低溫度平均值低于-1 ℃、極端最低溫度-9 ℃時,也易導致石榴凍害。
2.癥狀
石榴受凍后,凍害有輕有重。受凍較輕的部位表皮呈灰褐色,嚴重的為黑色或黑色塊狀繞枝,干周形成黑環,黑環以上部分逐漸失水造成抽條而干枯。受凍嚴重時,植株春天不能發芽;受凍輕時,有發芽后回芽現象。
3.防治要點
(1)選用抗寒品種。如河南省培育成的蜜露軟籽、蜜寶軟籽、豫石榴1號、豫石榴2號等。(2)采取綜合管理措施,使石榴樹保持壯而不旺、健而不衰的健壯樹勢,提高對低溫的抵抗能力。(3)控制后期生長,促使正常落葉。果園水肥管理堅持“前促后控”的原則;對旺長的石榴樹,在正常落葉前30~40 d,噴施40%乙烯利水劑2 000~3 000倍液,促其落葉,使之正常進入休眠期。(4)早冬剪,噴藥保護。在落葉后至嚴冬來臨之前及時冬剪,修剪后及時噴灑石硫合劑等藥液保護。(5)早施基肥,適時冬灌。冬施基肥應結合澆越冬水適時進行,宜在夜凍日消、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 ℃左右時冬灌。(6)根莖培土,保護樹干。入冬前對石榴樹根莖培土保護,培土高度30~80 cm,或進行埋干(定植一至二年生的幼樹)、涂白、涂防凍劑、纏塑料布條、捆草把等保護樹干。(7)可營造防護林,利用小氣候進行防寒防凍。
二、日灼
1.發病原因及規律
發病原因主要是夏季強光直接照射果面,導致局部蒸騰作用加快,溫度升高至40 ℃以上或持續時間長,導致果實組織灼傷,因此也稱“日燒病”。多發生在7—8月,天氣晴朗無云、無風、空氣和土壤濕度小的13∶00—15∶00,因太陽輻射強度大而易發生日灼。
2.癥狀
常發生在果肩至果腰向陽部位。發病初期,果皮失去光澤、隱現油漬狀淺褐色斑,后變為褐色、赤褐色至黑褐色大塊斑,病健組織分界不明顯。后期病部稍凹陷,脫水而堅硬,中部常出現米粒狀大小灰色瘤狀突起,俗稱“疤臉”。剝開壞死果皮,可看到內果皮變褐壞死,籽實體外層灼死,汁少味劣,果實畸形,果實部分或整體腐爛。
3.防治要點
(1)選用抗日灼品種。(2)科學灌水,適時中耕,促進根系活動,保持樹體水分供應均衡。(3)合理修剪,建立良好的樹體結構,使葉片分布合理,夏日利用葉片遮蓋果實,防止烈日曝曬。(4)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有可能發生日灼的炎熱天氣,于午前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清水,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三、漚根
1.發病原因及規律
對石榴而言,病因有2個:一是冬季苗木假植時,覆土過厚,灌水較多,溫度高時造成漚根。二是石榴園積水時間長,或土壤較長時間處于飽和狀態而發生漚根。溫度越高,積水時間越長,漚根現象越嚴重。
2.癥狀
漚根主要發生在根部和根莖部,發生漚根時,根皮腐爛,根部不易生發新根,導致地上部萎蔫、葉緣枯焦。嚴重時,葉片變黃,影響開花結實。漚根持續時間長,常誘發根腐病。
3.防治要點
(1)冬季苗木假植時,覆土厚度適中,灌水適量,防止發熱漚根。果園雨后及時排水,避免積水。(2)必要時澆灌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四、裂果
1.發病原因及規律
裂果是水分供應不均衡或天氣干涸變化引起,與品種特性也有關系。日灼病、干腐病、煤污病重及暴雨或連陰雨后突然轉晴,氣溫高土壤干旱灌水后,早熟品種和皮薄品種易出現裂果。成熟前,土壤水分供應平衡,樹冠背陰及內膛、樹冠修剪合理,枝條分布均勻裂果輕。
2.癥狀
主要表現為果實縱向開裂,伴以橫向開裂。多發生在成熟果實上。
3.防治要點
(1)科學施肥灌水,及時防治病蟲害。(2)選擇抗裂品種石榴,蜜露軟籽及蜜寶軟籽等。(3)選用自然紡錘形、改良紡錘形樹形,合理修剪,使枝組疏密有度。(4)石榴園覆草,蓄水保墑調節地溫,保持樹體水分供應平衡。
參考文獻:
[1]石榴病蟲草害鑒別與無公害防治。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提高石榴商品性栽培技術問答。北京:金盾出版社.
[3] 石榴病害的防治方法。山西農業:致富科技版.
[4] 石榴凍害的發生與預防。.現代農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