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山
摘 要:2015年我單位承擔實施了農業部下達柳城縣農業局水稻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項目,作為項目實施負責人的我高度重視,及時制定實施方案,按照農業部、自治區農業廳關于糧食高產創建有關文件精神,認真組織實施。項目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現簡單總結如下。
關鍵詞:水稻高產;萬畝示范片;項目總結
一、項目實施情況
項目實際實施面積1.2396萬畝,完成計劃任務1萬畝的123.96﹪,涉及黃宜、長嶺、太平、江頭四個村委3551戶。萬畝示范片通過選擇高產優質水稻品種,集成應用集種育秧、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病蟲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農機農藝結合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全面提高糧食產量。經柳州市農業局糧油科組織外縣專家現場測產驗收,萬畝示范片早稻平均畝產稻谷520.9公斤,比上年451.3公斤畝增69.6公斤,增長15.4﹪,輻射帶動面上推廣應用3.2萬畝。
二、項目實施效益
通過半年的實施,從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組織及管理入手,認真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以核心示范區為示范帶頭作用,大面積地推廣了各項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我縣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后,項目區水稻產量得到提高,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稻谷520.9公斤,單產比上年同期增69.6公斤。高產創建輻射帶動2個鄉鎮,帶動面積3.2萬畝,增產2%以上。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早稻新增稻谷86.3萬公斤,按3元/公斤算,新增收258.9萬元,創建區通過推廣新技術,畝可節約成本28元,總節本34.7萬元,項目區總節本增收293.6萬元。
2.社會、生態效益
項目實施應用覆蓋面三千多戶。項目區產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大大促進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保證。通過對水稻超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農藝結合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集成推廣應用,農民種糧技術得到較大提高,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意識增強,對促進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減少了化肥、農藥的用量促進了生態的保護。
三、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成立以分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的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農業局,具體負責萬畝高產示范片的創建工作。縣農業局還成立項目實施小組,辦公室在農技推廣中心。主要負責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技術方案制定,推薦和發布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
2.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形成創建工作氛圍
自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加大對創建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組織召開動員會,利用街日子深入創建鄉鎮、村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和設立咨詢臺等形式大力宣傳高產創建的意義,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000份,做到示范區農戶家喻戶曉,形成創建活動的濃厚氛圍,調動農民參與高產創建的積極性。
3.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
一是依據創建片的生產特點,品種重點推廣近幾年在我縣表現較好的五優華占、H兩優6839等優良水稻品種,為高產創建打下良好基礎;二是集成應用集種育秧、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病蟲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農機農藝結合等水稻高產技術,提高高產示范片的技術含量;三是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14年,我們指派技術人員到創建片進行科學布點、取土壤樣品化驗,分析氮、磷、鉀等主要元素含量,根據土壤養份含量和水稻需肥規律,在高產創建片內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達到節本增效的良好效果;四是積極推廣水稻精確定量高產栽培技術,做到下足基肥,提早曬田、后期追肥、增大穗粒,從而達到高產的目標。
4.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活動
轉變培訓方式,由集中培訓轉為分散培訓,由課堂培訓轉為田間培訓,農忙時期、水稻生長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發放技術培訓資料1.3萬份,并現場進行講解,提高培訓效率及質量。同時,技術指導人員還不定期深入創建片進行田間現場技術指導,做到每周深入田間實地指導一次以上。
5.抓好病蟲害防控
一是做好高產創建片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每月發布病蟲情報2期,共發布8期;二是做到每周下派技術人員到創建片進行田間觀測,指導農民開展病蟲害防治;三是對病蟲害突發區及時組織噴藥防治,積極推廣統防統治技術,集中防治面積2000畝。做到早發現、早組織、早撲滅,水稻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6.整合資源,加大創建資金投入
整合有關項目資金,向示范片傾斜。整合良種補貼資金18.6萬元,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項目資金2.5萬元、小農田水利建設資金53萬元,總計74.1萬元用于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彌補項目資金不足問題,為項目區糧食生產持續增產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