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豬肉安全對于人們的飲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生豬檢疫是預防病豬進入市場、降低養殖企業經濟損失的主要措施。本文對豬瘟的發病原理進行闡述,并對檢疫工作主要的進行地點養殖產地與屠宰的檢疫工作應該采取的鑒別診斷以及對病豬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做了詳細的分析,并指出豬瘟與集中癥狀類似的疾病的區分方法,以期提高生豬檢疫中豬瘟的鑒別水平。
關鍵詞:生豬檢疫;豬瘟;鑒別診斷;無害化處理
豬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用肉之一。為了確保豬肉安全,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檢疫便是其中抑制豬瘟疾病流行的常用措施,可以有效解決病豬肉流入市場,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對生豬進行檢疫還可以及時發現豬瘟等疾病,通過及時處理以減少豬瘟等傳播性疾病帶來的損失。
一、豬瘟的發病原理與癥狀
1.豬瘟的發病原理
“豬瘟”又名“爛腸瘟”。是黃病毒科豬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傳染性強、致死率高。豬瘟病毒可以在多種條件下存活,但是對于溫度的抵抗性較差,一般55℃即可殺死豬瘟病毒。同時,豬瘟病毒對于強酸、強堿的抵抗力較弱。豬瘟病毒的傳播性較強,不僅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媒介傳播,傳播途徑較廣,范圍較大。在不同的季節都可以傳播,且各個年齡段的生豬都有發病的可能。
2.豬瘟的發病癥狀
“豬瘟”依據其臨床癥狀可以分為溫和型、慢性、急性、最急性。急性豬瘟、最急性豬瘟在流行初期一部分豬并沒有明顯的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即出現死亡。一部分病豬會表現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耳后根、四肢內側出現針尖狀出血,全身臟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淋巴結腫脹等癥狀。慢性病發病期較長,主要癥狀有體溫不穩定,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體型消瘦、四肢無力、耳尖尾端出現藍紫色、腸胃壞死等。溫和型豬瘟大多為豬崽感染,其主要特點是癥狀不明顯,皮膚無出現點但有壞死、淤血現象。病豬體型瘦弱、食欲不規律。溫和型豬瘟致死率較高,對病豬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
二、豬瘟的診斷鑒別和無害化處理
生豬從開始養殖到進入市場主要經歷了養殖、運輸、屠宰等多個環節。對生豬進行檢疫主要在養殖過程與屠宰前進行,也就是說在養殖地與屠宰場進行。
1.在生豬生產地的檢疫工作
在養殖地進行的生豬檢疫工作是由獸醫檢疫部門進行以規范養殖單位的養殖行為的檢疫行為。這個階段的檢疫行為可以有效防止豬瘟的流行,減少養殖企業經濟損失。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對喂養生豬使用的飼料進行取樣檢測。對飼料的成分含量進行分析以檢查其是否符合相關部門的規定。在養殖地進行檢疫還會需要對養殖企業飼養生豬的接種狀態進行調查,并記錄超過時間未進行接種接種工作的生豬。在進行預防接種的工作中盡可能統一接種以減少遺忘、遺漏等現象。在養殖地對生豬“豬瘟”進行了診斷鑒別需要對生豬的體征進行詳細的觀察。被豬瘟感染的生豬會出現諸如精神低迷,少動、少食、體溫升高等現象。在早期的觀察中需要對出現該現象的生豬進行重點觀察。對感染的生豬進行檢查會發現耳后與腹部存在小斑塊。一些生豬在感染后也會出現喘氣、眼結膜發炎等病癥。
2.在屠宰場進行的檢疫工作
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定,生豬屠宰必須在專業的屠宰場進行。因此,所有的生豬在進入市場前必須要經歷屠宰場宰殺這一階段。在屠宰場進行檢疫是防止病豬肉進入市場的關鍵環節,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的工作中,無論是生豬還是被宰殺了的生豬都要做好檢疫工作。在進行鑒別工作時,相關的疾病預防專家會對病豬進行取樣工作并進行相關的檢測工作。此外,還需要對生豬的身體各部位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生豬存在病變問題則要確定其發病程度與病變組織。通過對生豬器官的的血斑情況、腸道壞死、潰爛情況的檢查以確定病豬的感染時間。
三、病豬、死豬的無害化處理
在養殖地發現病豬、死豬后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將病豬與健康豬進行隔離,分別飼養。同時做好病豬所處場所與工具做好消毒工作,截斷豬瘟傳播途徑。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在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宰殺工作,并對病豬尸體進行焚燒等處理措施以避免二次感染的情況出現。
在屠宰場進行檢疫工作時發現病豬后需要第一時間采取控制行動。首先將已屠宰的豬體或未屠宰的生豬進行隔離,并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對未屠宰的生豬進行宰殺后進行集中處理。采取深坑掩埋或是燒毀等處理防止,以防病原體的繼續傳播。
四、與其他疾病進行區別的診斷方式
豬瘟是一種對生豬養殖危害較大的疾病,卻不是唯一的疾病。在進行生豬檢疫的過程中需要做好與其他疾病的區別工作。常見的與豬瘟癥狀相似的病癥有敗血型豬丹毒、弓形體病、急性副傷寒、敗血型鏈球菌病、附紅細胞體病等。
在與敗血型豬丹毒的區別診斷時可以通過病豬的腎臟進行檢測。如果生豬感染了敗血型朱丹毒,其腎臟會發生腫脹等現象,而感染豬瘟的生豬則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在與弓形病進行區分的時候可以重點對生豬的脾臟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脾臟有大量積液、出現腫大等現象則可以判斷為弓形體病,感染豬瘟病毒的生豬不會出現該癥狀。在與急性副傷寒進行區別診斷時可以重點對生豬的脾臟與大腸壁進行檢查。因為感染急性副傷寒的生豬會出現脾臟腫大、大腸壁增厚等現象,而發生急性副傷寒的生豬則不會出現該癥狀。生豬如果出現敗血型鏈球菌病是會在耳朵、腋下、四肢下端布滿大小不等的紫色斑點,腎腫大,胃腸有明顯的充血現象。可以根據這些特點與豬瘟進行區分。在進行豬瘟和附紅細胞體病進行區分診斷時可以通過對生豬血液進行顯微鏡查看。如果發現紅細胞或血液中存在蟲體則表明為附紅細胞體病。
五、結語
生豬檢疫是一個關系著個人們飲食健康安全的重要工作。需要在養殖產地與屠宰場分別進行檢疫工作。一旦發現病豬、死豬應該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對病豬、死豬進行深坑掩埋、焚化等處理,對生豬接觸的場地、工具進行消毒工作以防止豬瘟病毒的擴散。在發現病豬時需要對其病癥進行仔細的確認,與其他類似的病癥進行區分,確保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李萬才.生豬檢疫中豬瘟的鑒別診斷與無害化處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33(10):191.
[2]何深華,蔡吉義.生豬檢疫中豬瘟的鑒別診斷與無害化處理[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7(07):54-55.
[3]楊永源.生豬檢疫中豬瘟的鑒別診斷與無害化處理探析[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04):71-72.
[4]張守帥.生豬檢疫工作中豬瘟的鑒別診斷與無害化處理[J].畜禽業,2017(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