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隨著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雞的飼養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傳統飼養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控制方式不當而發生的疾病,使得大量的雞出現死亡的現象,阻礙了畜牧業經營效益的提升。以安徽肥西縣為例,該縣是養雞大縣。其日常管理模式的優化使得疾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因此,本文針對肥西縣的雞養殖情況,對疾病預防控制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雞養殖;日常管理;疾病預防
在雞的養殖過程中,日常管理非常重要。飼養環境的優化、消毒措施的有效性能夠為雞營造一個健康生長的環境,并且使疾病得到合理的控制。管理人員要從雞的飲食、棚舍以及空氣的流通性等多個角度來進行控制,做好日常的飼養工作,使畜牧業經濟收益得到提升,同時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一、雞的日常飼養管理
1.飼料原料質量的控制
首先,在雞的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要保證飲食的安全,也就是說要使飼料的質量相對健全。為了能夠使雞肉長的更多,在食用時更有口感,飼養人員一般要選擇玉米、大豆等原材料進行供應。供應的同時要注意玉米、大豆等不能夠有任何成分的添加劑,同時材料的含量要具有綜合性,能夠體現多種營養成分。
其次,要根據飼料供應的種類,對成品進行質量檢驗。飼養管理者應該建立化學成品檢驗中心,將飼料的一小部分取出,在實驗室對物理指標,常規指標以及其中農產品的殘留雜質進行檢查,以保障雞飼料的成本是合乎標準的。
2.加強養殖中的衛生管理
養殖中的衛生管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疾病的產生,使雞能夠在綠色化環境中成長。在傳統的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發生是雞養殖中最常見的現象,也是使養殖場所遭到破壞的原因之一。如果清潔的不得當,很可能會使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氨氣以及硫化物產生,這些有毒氣體會在雞的腸道中發生反應,最終危害它們的生命。首先,清潔人員每天要對雞舍進行打掃,將糞便清除出去,并進行及時的消毒,以防止糞便或者是雜質出現分解的現象,并腐爛在雞舍內。第二,改善雞舍的建筑構造。除了安裝通風口外,管理人員還應該雞舍內外打造排水通道,保證清潔中所產生的污水及時排出。第三,雞舍應該以“防潮”為主,實施具體化環境保護。太過潮濕的環境會使雞群出現感冒等現象,從而引發其他傳染性病毒的產生。
3.消毒程序的規范化管理與控制
只有嚴格執行正規的消毒程序,才能夠保障雞的日常生活環境。消毒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對清洗工具進行分類,并實施具體化管理。每種工具的擺放位置不同,清潔的順序也不同。清潔人員應該遵循從大到小的原則進行清洗。第二,按照雞舍的清潔標準進行打掃,應該做到無雞毛、無雞糞。第三,對雞舍的內壁與地面進行反復的沖洗。清潔人員要沿著雞舍內壁的每個側面進行打掃,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則予以沖洗,使污水呈現單向流動的態勢。第三,對消毒用具進行嚴格的配比。消毒液的成分主要有甲醛和過氧乙酸。其中甲醛的用量應該占總體溶液的百分之五,過氧乙酸的用量應該占整體部分的百分之零點四,如果其中的溶液制品一旦超標,很可能會引發疾病的產生。
二、雞群管理中出現的易發性疾病及預防控制
隨著養雞業的迅猛發展,雞的疾病時有發生,常見的類型有病毒病、細菌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及中毒病等。這些疾病嚴重地危害著養雞業的發展。因此,搞好疾病的防治是飼養好雞的關鍵措施。雞疾病的防治應采取“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方針。下面簡單講講幾種常見傳染病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防治措施。
1.禽腹瀉
禽腹瀉是雞群中易發的疾病之一。它的主要原因是兩個季節進行交替時,雞因受冷而引發的狀況。雞在食物引用時,天氣的忽冷忽涼會使得腹部冷氣進行流竄,腸胃的調節功能緩慢,從而出現偏差。微生物細菌會沿著腸道由外向內延伸,在消化系統內部出現堆積,引起腹瀉現象。另外,雞飼料中有大量的磷酸成分,它會在系統內部發生生物反應,與碳水化合物結合,使脂肪不斷沉淀,導致抗體能力下降。同時,禽腹瀉對雞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它的變現形式非常細微,不容易引起飼養人員的察覺。當積累到一定時期后,會出現新陳代謝緩慢,鈣吸收情況不佳,影響體內機能生長的現象,最終引發癱瘓,使得雞的四肢不健全。
預防控制:第一,要求清潔人員對衛生進行日常的打掃。第二,飼養人員要對雞的狀態進行檢查和記錄,以做到及時了解、及時防控。第三,雞舍內要做到通風以及污水排除。第四,控制雞舍內的溫度,注意防寒。在冷天安裝暖氣爐,熱天安裝除濕器與水簾。
2.傳染性支氣管炎
傳染性支氣管炎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它通常發生在雛雞的身上,也會有復發等現象,康復后的帶毒雞為主要傳染體。第一種是以呼吸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飲食上進行病菌的傳遞。這種疾病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現象。在發病初期,雞會出現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咳嗽、打噴嚏等情況。并且這種表現發生的次數也會相對頻繁。第二種發病的類型為“腎型”。它主要通過雞口腔中的粘液進行傳播。產蛋的母雞會出現輸卵管萎縮、卵泡充血等現象。也因為這種情況,我們又將傳染性支氣管炎稱為假母雞病。
防控措施:第一,要注意空氣的流通,經常進行開窗。第二,醫護人員要為雞及時接種疫苗,疫苗的接種要以點眼的方式進行,不可以采取直接注射法,這樣會對雞的身體器官產生損傷。第三,病雞的飲水方式要改為噴霧法,而不是直接吸收。第四,加強病理分析,控制發霉形體的變化以及大腸桿菌等疾病。
三、結語
隨著人們對家禽各種類型疾病的更好控制,為雞群提供最為舒適的禽舍環境,己成為從管理上獲得最佳生產性能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其次,對于在養殖過程中,一些常見的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方面,要做到科學、及時的應對策略,通過先進的技術、科學管理使得雞的日常飼養與疾病預防和控制成為現實。以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陸新浩,陳秋英,劉鴻,黃建勇,吳勇,任祖伊. 當前雞病發生情況及流行規律初步分析[J]. 中國家禽,2011,24:53-55.
[2]高喜梅,王勇,王根寶. 雞病的預防控制策略[J]. 今日畜牧獸醫,2007,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