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 要:隨著淡水養殖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投入到淡水魚的養殖行業中。淡水魚的養殖行業在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在淡水魚類中卻出現了很多的疾病。在對淡水魚類的疾病進行研究后,發現很多疾病都是由多種不確定性的因素引發的,本文對淡水魚的養殖過程中的發病現象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從而避免了淡水魚疾病的發生,為淡水養殖提供了動力。淡水魚在養殖過程中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或人為因素的影響的,然后會發生各種疾病,尤其是會感染一些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如果不能對這些疾病進行控制,是會出現大批魚類死亡的問題,給養殖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淡水魚;疾病;現象;機制
一、淡水魚類的常見疾病
1.爛鰓病
發病時間是在每年的四月份到十月份,在七到八月份之間是發病率最高的時間。這種病主要會對草魚、青魚等產生極大的危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病,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細菌,如魚害粘球菌。第二個原因是鰓霉,第三個原因是寄生蟲類,這些寄生蟲類,包括原生生物、指環蟲等。淡水魚類寄生蟲病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機械性刺激及損傷。如果在淡水魚得了寄生蟲病,寄生蟲就會對淡水魚的組織進行極大的破壞,從而使魚類死亡,甚至引起其它的病變。第二個方面是壓擠及堵塞。當寄生蟲寄生出現在魚類體內之后,就會對魚類的組織器官進行強烈地擠壓,從而使器官形成萎縮、壞死。甚至一些魚類的生理機能也會喪失。第三個方面是掠奪魚類的營養。寄生蟲的營養是需要取自于淡水魚的。如果在淡水魚體內出現了寄生蟲,寄生蟲就會掠奪淡水魚的營養,長此以往淡水魚就會表現為營養不良、生長發育的。第四個方面是霉素作用。如果寄生蟲寄生在淡水魚體內會分泌一些特有的有毒物質,從而淡水魚的健康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當淡水魚感染上這些疾病之后就不能在水中進行正常的呼吸,魚的鰓絲出現出血的現象,并且表面會被腐蝕掉。長期下來,魚類會慢慢死亡。
2.水霉菌
之所以產生這種疾病與主要原因是在水中存在的水霉菌比較多。如果在養殖水體中的淡水魚數量是比較多的,就會出現于擁擠的現象,或者受到其它不好因素的影響,魚類就會受到傷害。這時,水霉菌就會侵入受傷部位,在附著的部位開始生根、發芽形成菌絲。對淡水魚的組織器官進行破壞。如果一些淡水魚感染了水霉菌,在嚴重的情況下,皮膚會破碎,肌肉會露出。
3.魚類細菌性腸炎
魚類細菌性腸炎是淡水魚類養殖中一種常見的疾病。發生這種疾病的原因是,如果外界養殖條件發生了改變,就會造成該菌種群失調。感染了這種疾病之后魚類腹部會出現腫脹,兩側會有紅斑。
4.出血性腐敗癥
在淡水養殖過程中,還有一種疾病是出血性腐敗癥。如果魚類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破壞,就會受到不同傷害,不同程度的傷害。魚類的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能及時進行免疫,從而出現出血性腐敗癥。在這種疾病出現后,也會引發多種并發癥。
5.腸炎病
該病的病原體為腸形點狀氣單胞菌,也為條件致病菌。當水質環境惡化、投喂變質飼料或不正常投飼時易引起此病。患病的魚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紅斑,肛門紅腫,輕輕擠壓腹部即有黃色粘液從肛門流出。腸道內無食物、有淡黃色粘液,內壁糜爛。
二、建立淡水魚類常見疾病防治機制的意義
1.促進養殖業的長遠發展
只要做好了淡水魚的疾病防治工作就能夠保證淡水魚的健康成長,這樣才能在養殖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養殖戶可以通過賣大量的淡水魚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
2.促進淡水魚的健康成長
當前這些疾病對淡水魚的身體健康是有著極大的威脅的。淡水魚得了以上疾病后,會死亡,所以養殖戶在對這些疾病進行預防和防治之后,可以減少疾病對淡水魚的危害,從而使淡水魚能夠健康的成長。
三、建立淡水魚類常見疾病防治機制對策
1.預防為主
在淡水魚類出現以上疾病之后,應該采取治療和預防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方式為。做好淡水魚類的養殖工作首先應該做好預防工作,每到臨近淡水魚類發病的高峰期,應該做好預防工作。
2.進行科學管理
要想防治淡水魚的疾病,科學管理是一項重要的方式,這是因為對疾病的預防是比較重要的。嚴嚴格消毒是疾病防治的一個有效手段。養殖業的工作人員應該對魚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徹底的消毒,減少病原體的侵入。消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養殖業的工作人員應該能夠制定一個全面的消毒方案,定期的根據魚類法生活環境變化進行消毒處理。只要養殖業能夠堅持做好消毒工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寄生蟲病對魚類的威脅。做好消毒工作,才能真正的隔離病原體的侵入。
養殖人員首先應該對養殖池塘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理,具體方式是在排干池里的水,將生石灰化成漿后,將生石灰灑到池塘中。同時在選取種苗時應該嚴格落實檢疫制度,避免病原體出現在池塘中,可以在種苗進入池塘之前用高錳酸鉀浸泡魚種,浸泡的時間為30分鐘。同時,養殖人員還需要嚴格控制飼料等生產投入品的質量和數量,避免水體被污染。養殖人員只有做好了以上工作才能夠對寄生蟲病的防治起到極大的預防作用,才能降低寄生蟲病的發病幾率。
3.為養殖戶提供專業的疾病防治培訓
在現代社會中,魚類養殖業的工作人員往往沒有一定的專業技能。這樣是很難提高養殖業的疾病防控能力的。養殖業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能夠使工作人員對疾病的防控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疾病的防控流程有一個熟悉的了解。這樣養殖業的工作人員的 基本技能提高后,養殖業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加規范。當前的養殖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養殖業的工作人員素質低下,對疾病的防治能力是比較差的。養殖業應該對工作人員有一個系統的疾病防治培訓,使工作人員對各種疾病的危害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然后對該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有一個大體的掌握。工作人員在接受系統的培訓后,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通過這種技能的培訓,也可以提高養殖業的管理水平,提高養殖業的疾病防控能力。
四、結語
在我國淡水漁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淡水魚的養殖密度越來越大,同時魚類的發病幾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魚類中的發病幾率是比較高的。疾病對淡水魚的生長是極其不利的,對淡水魚類有極大的危害。所以應該做好疾病防治對策,為養殖業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鄒乃信,王洪臣.淺談池塘養殖魚類疾病及其防治[J].科學養魚,2012,(2):23.
[2]熊繼東.淺談池塘養殖魚類疾病發生的原因及預防[J].現代化農業,20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