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一、孵化前的準備
1.孵化池的浸泡及消毒
孵化池修建好后,由于含堿量高,不能馬上用來進行魚苗孵化,要先進行洗堿,通常采取的方法有浸泡和化學試劑中和兩種。浸泡是用引進場內的水將魚池注滿,讓其一直自流,不停交換,至少浸泡半個月以上,期間可排干池水徹底換水幾次,洗堿效果更好。此方法耗時較長,但成本低,簡單易行?;瘜W試劑中和法是將池注滿水后不再進水,用稀釋過的鹽酸或醋酸潑入池水中,3-5天后放掉池水,然后用水浸泡(也可以再次潑入稀釋過的鹽酸或醋酸一次)。此方法成本較高,但優點是耗時短,洗堿效果好。洗堿后可放入幾尾魚進行試養,觀察二至三天,無恙則說明可以進行消毒、蓄水孵化了。孵化池消毒采用10ppm的高錳酸鉀液,對四壁、池底進行徹底清洗,然后用水沖洗即可。
2.孵化器的準備
在虹鱒孵化過程中,一般使用的孵化器有立式孵化器、桶式孵化器、平列槽等,各有優缺點。此處介紹一種自制的簡易孵化器,既可以節約成本,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材料:厚度1-2㎝、寬10㎝左右的木板(或能浮在水面的硬質材料就行),塑料紗網,細鐵絲就可以了。將木板釘成方框,尺寸要小于孵化池的尺寸,這樣才能將孵化槽放入孵化池內。然后將塑料紗網釘在方框底部并繃直,再在方框底部對角方向繃上兩根細鐵絲,對塑料紗網進行支撐,以免鋪上卵粒后塑料紗網向下塌陷,造成卵粒堆積,影響孵化效果。簡易孵化器做好后,也要進行消毒處理,方法同孵化池消毒一樣。消好毒后,放入孵化池中侵泡備用。
3.蓄水
孵化池及孵化槽消毒完畢后,在放卵孵化前2-3天就可以進行蓄水了。
二、孵化及管理
1.發眼卵的購進
虹鱒發眼卵卵殼較硬,對外界環境的刺激反應較穩定,可進行長途運輸,所以購進都是發眼卵。
發眼卵供應時間一般都在頭年的9、10月至次年的3、4月,目前國內虹鱒三倍體發眼卵供應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北京一帶,也有國內代理商從美國、丹麥等國家進口發眼卵。
2.衡溫
(1)發眼卵運輸到孵化場地后,泡沫箱里面裝有冰塊,溫度一般都保持在2.5-3.5℃,而孵化用水的水溫一般都在10-17℃之間,故孵化前要先進行衡溫處理。泡沫箱打開后,可以用少量孵化用水反復淋在發眼卵上,直至卵的溫度與孵化用水的溫度相接近(溫差不超過2℃)。此過程一定不能操之過急,慢慢衡溫,否則發眼卵會因升溫過快而苗種孵化畸形率高,甚至卵死亡的現象。
在衡溫的過程中順便把死卵清除掉,并用5%的食鹽水浸泡一會。
(2)將平衡好溫度的發眼卵轉移到孵化器內,均勻的平鋪在塑料紗網上,只鋪一層卵粒為好,不要重疊。如果孵化器足夠用,每個上面鋪放卵粒的面積占孵化器面積的1/2就可以了,不必鋪滿,以免造成缺氧。卵粒鋪好后,就可進行孵化了。
(3)孵化的管理。
①孵化用水要充分保障,且水質清潔沒有被污染。孵化前期進水量可適當小些,進入脫膜期后可以加大進水量,以卵粒不被沖動為宜。
②水中溶氧是孵化成敗的關鍵,在孵化過程中,必須保證氧氣充足。除孵化用水要保證充足以外,還要備好增氧設備,在孵化后期要隨時開啟,避免因溶氧不足而影響孵化效果。
③堅持每天勤巡池,觀察卵粒的發育情況,要及時清除死卵,并可在卵粒脫膜前用3-5%的食鹽水消毒一至二次,以防水毒病的發生。
④當孵化積溫達到340℃左右,卵粒開始脫膜,剛孵出帶卵黃囊的黃色半透明仔魚不會游泳,伏臥于孵化器底部,并且有集群現象,這時要適當加大進水量,也可適時開啟增氧設備,避免缺氧。還要注意及時清理水面孵化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
3.出膜后的稚魚很嫩弱,各器官及機能發育都不完善,其生長主要靠吸收卵黃囊的營養,不需要外界投餌。此時要及時清除死苗,以保持水質的清新。隨著仔魚的生長,卵黃囊逐漸減小,體色逐步轉深變為黑色,游泳能力也逐步變強,成為上浮稚魚。
4.上浮稚魚的游動能力慢慢加強,當卵黃囊消失殆盡時,就開始向外界攝取營養物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標志著幼苗從靠吸取卵黃囊營養物質主動向外界攝取外源性營養物質的轉變。此時要及時投飼,以滿足稚魚的生命維持及正常生長。飼料宜采用含粗蛋白40%-50%的全價虹鱒開口料,每天喂4-6次,投飼數量根據魚的吃食情況而定。稚魚的游動能力弱,索餌能力不強,所以開始馴食時飼料要滿孵化器撒,稚魚魚苗多得地方要適當多撒。此階段的投餌量以略有剩余為好,以滿足主動攝食的稚苗都能夠盡早吸取到足夠的營養物質,為后期健康生長打下基礎(注:剩余殘餌要及時清除,以免污染水質)。經過10天左右的飼養,魚苗長到2.5-3厘米,身體長出花紋,可以自由平游,孵化結束,魚苗可出售或移出外池進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