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應用優良品種和增加種植密度是獲得玉米高產的兩個重要措施。為了進一步發揮品種和栽培技術的增產優勢,為定邊區域玉米高產創建和旱作農業項目提供技術支撐,在省農技站指導下,定邊作為高產創建和旱作農業項目縣開展了不同玉米品種密度試驗,試驗工作以結束,現予以總結。
一、試驗設計
1.試驗地點
示范地屬于陜西省定邊縣紀畔鄉紀畔村地塊,具體地理位于東經107度36分24.12秒,北緯37度23分37.3秒,海拔1743米;典型雨養旱作農業區,黃綿土質,一年一熟,前茬馬鈴薯。土壤速效養分檢測值分別為堿解氮:45mg·㎏-1,有效磷:14.7mg·㎏-1,速效鉀:119mg·㎏-1、酸堿度(PH):8.7。該地塊肥力水平中等,
2.試驗處理
(1)品種:農華101、登海605、西蒙6號、強盛101 陜單636、五谷704。
(2)密度設計:3900株/畝、4200株/畝。
(3)小區排列:采用裂區設計,品種為主處理,密度為副處理(見表2)田間隨機完全區組排列,6個品種,2個密度,3次重復,行長9米,寬2.4米,重復間留走道1米,小區行間不留走道。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4行。
二、試驗實施
1.播種時間
在2015年5月7日。
2.栽培方式
采用全地膜覆蓋,雙壟溝播技術。
3.畝施肥量
有機肥80公斤,辛金谷摻混肥(26-10-10)60公斤, 尿素10公斤。
4.天氣情況記錄
5.田間管理記錄
足墑播種(5月7日),每畝2.5公斤辛硫磷隨基肥一次性施入。
6.測產時間及方法
收取小區中間兩行的全部果穗,稱其鮮重,根據考種的:5個果穗的折干率計算小區的實際產量,折合成單位面積的產量。
三、試驗
四、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