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貴云 孟慶海
一、主要內容
單縣地處黃淮海平原,氣候、環境條件適于玉米的生產,近幾年,隨著糧食作物種植結構的調整,玉米種植面積逐年上升,2017年達到45萬畝左右,占耕地面積的42%,是第二大糧食作物。在玉米生產過程中的各環節經過多年來的示范推廣,播種、化肥深施、中耕植保、脫粒等機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玉米機械化收獲方面 ,還非常的差,機械化收獲不到5萬畝,機械化收獲率2-3%。盡管在不同作業環節上廣泛推廣應用了機械化技術,節省了大量的良種、化肥,節約了大批勞動力,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但是,整個生產過程存在著諸多不盡心意的地方,一方面是生產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形不成效益;再一方面是機械化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收獲部分程度十分低下,收獲率2-3%,致使玉米生產成本高,效益比較低。為此,近2-3年內應逐步實現玉米生產全過程機械化。
二、玉米生產機械技術發展的現狀
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 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是按玉米收獲的農藝要求,用機械代替人工一次完成收割、摘穗、果穗裝箱集堆、秸稈粉碎還田等多項作業的技術。
1.2015—2016年大量的推廣和應用玉米播種機和化肥深施機械化技術,在播種和化肥深施方面取得了社會效益,機械化程度分別達90%、75%,解決了玉米種植密度和減少肥效損失的問題。
2.玉米生產的重要環節,機械化收獲發展非常的緩慢,一是機械處在研發階段,存在著不少的矛盾;二是機械與農藝不相適應的問題,不對行收獲,在2015年經過與廠家共同研究和探討,生產了4YW-2型背負玉米收獲機,該機基本上成熟,適應性和安全可靠性有了質的飛躍。20016年引進推廣15臺套,2016年引進推廣20臺套,2016年引進推廣34臺套,2017年引進推廣了54臺套。全套機組每班可作業70—80畝。 一、技術要求 玉米聯合收獲機要求一次完成收割、摘穗、剝皮和莖稈粉碎還田等多項作業。割茬高度要求在10—12厘米果穗苞葉剝凈率應在70%以上,子粒損失應小于2%。國產玉米收獲機械的果穗苞葉剝凈率一般達70%—95%,子粒的剝落、損傷和損失也少。
三、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1.農民購置收獲機械進行機械收獲的要求迫切。隨著各種不同型號的玉米收獲機的引進示范和改進完善,背負式玉米收獲機逐漸被人們認可,該種機型具有良好的配套性,投入相對較少,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農機戶計劃購機;再者農戶已經接受玉米收獲機大幅度減輕收獲環節的勞動強度和收獲費用的事實,所以應用此項技術的熱情已被逐漸點燃。
2.玉米播種機械化的應用為機械收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17年前我們狠抓了玉米機械化技術。小麥收獲后,在麥秸覆蓋或留高茬的未耕地上,廣泛采用機械化播種技術,玉米株、行距已經比較規范,同時,機械播種深度的一致性保證了玉米成熟程度的一致性,使得農機和農藝相適應。這為機械收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列為全省重點推廣的“八大”農機化新技術之首。自2008年以來,玉米收獲機械列入省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經過對此技術的宣傳、推薦、展示、觀摩、實地考核、培訓、跟蹤技術服務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玉米收獲的突飛發展。機械保有量從零發展到300臺,收獲程度12%,此技術再次被列入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應用之首。增加補貼和服務指標,以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實現新的突破。
4.良好的政策環境為加快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提供了保障。政策推動作為一項新技術在面上推廣應用的動力源,無論是自走式,還是背負式機械國家,省、市、縣都作為補貼的重點,加大了補助力度和任務指標,已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對加快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的建議
1.努力爭取各級政府和財政的支持,加大對收獲機購置的一次性補貼力度。
2.強化宣傳培訓和示范工作,進一步提高人們對玉米機械化收獲的認可程度。
3.加強技術服務,提高機械化收獲的質量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