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從文


摘 要:文中分析了2017年6月22日上饒市南部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過程的背景形勢、天氣系統和物理量場,總結了此次暴雨過程的重要特點,為今后預報員對汛期暴雨預報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南氣流;切變;東南風
上饒市是全省暴雨中心,也是全國的暴雨中心之一,每年因暴雨給地方帶來的經濟損失非常可觀。在江西,暴雨降水還有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的特征,而且暴雨過程中,常常伴隨強對流天氣的出現。2017年6月22日,上饒市南部出現暴雨雨天氣過程,其中弋陽縣出現了特大暴雨。
暴雨在上饒市是重要的災害性天氣,也是一個預報的難點。據研究,暴雨的分析主要是從水汽、熱力、動力等條件入手,而就江西的暴雨形勢特點來說,整個過程高、低層天氣系統的良好配置及變化,是分析、預報暴雨的重要依據。因此,本文對此次暴雨過程的實況形勢場和物理量場進行分析,并粗淺地找出了一些暴雨預報的著眼點。
一、實況分析
此次暴雨過程中,降水在空間分布上則有更明顯的特征,從表中可以看到,浙贛鐵路線以南的縣市(表中鉛山及其以左的縣市為南部縣市)降水量明顯多于北部的縣市,南部縣市全部出現了暴雨,而北部沒有暴雨。
中尺度區域站點的降水量分布也是呈現南多北少的現象,22日有18個鄉鎮點達到暴雨,7個鄉鎮點大暴雨,所有暴雨點都在南部。整個過程都呈現南多而北少,界線分明的降水空間分布特征。
二、高空環流特征
500hpa形勢分析:21日20時500hpa高緯地區為兩槽一脊型,貝加爾湖一帶為高壓脊,巴爾喀什湖低槽和我國東北冷渦槽為兩槽,烏拉爾山以東的高壓脊前不斷有冷空氣南下,使我國大陸東北地區的切斷低壓不斷獲得能量補充(東北冷渦)。南支槽與西南氣流穩定維持把大量暖濕空氣輸送到我市上空,與北方頻繁南下的冷空氣相交綏,為我市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環流條件。
在500hPa高空低槽東移,21日20時還在湖南、湖北境內,22日08時接近我省西部,到22日20時移出東海。同時我市受另一低槽快速東移影響。
三、中低層形勢分析
在這次暴雨過程中,在700hpa和850hpa都有切變維持,切變位置偏南是造成這次暴雨集中在我市南部的重要原因。
1.700hpa形勢分析
在此次降雨過程中,700hpa切變一直壓在我市北部,雖然這次700hpa切變并沒有南壓至我市南部,但在我市南部形成風速的輻合。
2.850hpa形勢分析
850hpa西南氣流在這次過程中從孟加拉灣輸送了充沛的水汽,并在22日08時達到最大16m/s。21日20時850hPa維持在我市中部,該切變為冷式切變,此時冷式切變與高空低槽相結合移動,自偏北向偏南移動,并在切變南側形成較大降水,造成我市南部降雨偏大。
3.地面形勢分析
在這次暴雨過程中,引發機制是從21日20時地面形成的倒槽東移,低壓西北側有冷空氣,東南側有暖空氣繞低壓中心旋轉,故而并形成氣旋波。至23日08時倒槽東移出我市,雨勢開始減小。由于地面冷空氣勢力較強,致使強降水地區在我市南部。
從上面分析高空,低層和地面的形勢可以看出,地面中尺度氣旋的強烈輻合與高層的輻散形成“抽吸作用”造成暴雨區強烈的上升運動。由于西南氣流強盛,使得高空低槽、切變和冷空氣南下至我市南部。造成了這次暴雨南北差異較大。
四、物理量診斷分析
1.水汽條件
相對濕度:在暴雨過程中,濕度一般是維持一個較大值,這次暴雨也不例外。通過觀察相對濕度可以看出,從21日20時起,我市850hpa相對濕度為90,至22日20時,我市相對濕度一直都維持在90以上。
2.K指數、SI指數
按照常規預報經驗指標:K指數大于30具備產生暴雨的條件,沙氏指數越小對產生暴雨的指示性越好。分析K指數,可以看出從21日20時起,我市南部K指數達到36-40,而后在本次過程中均維持在32以上。而SI指數在21日20時達到-2-0,而后到在本次過程中均維持-2到0之間。
3.T-logp圖
由于上饒并無探空站,所以選取南昌站高空T-logp圖。在21日20時,南昌站cape值24.4 j/kg,到22日20時cape值為1696.9 j/kg。能量一直處在一個累積的過程。
五、結語
(1)這次強降雨過程從高空到地面的形勢配比位置均偏南,物理量場也反應出同樣的問題。故而形成了我市降水南北差異較大。
(2)對副高和西南氣流的強盛準備不足,造成北部一些站點暴雨的空報和南部大暴雨量級的不足。
參考文獻:
[1] 尹潔,陳雙溪,劉獻耀.江西汛期連續暴雨形勢特征與中期預報模型[J].氣象,2004.
[2] 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唐東.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氣象,2007.
[3] 陸漢城.中尺度天氣原理和預報[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