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順
摘 要:本文根據我國植樹造林工程的具體需要,探究了我國特有樹種白皮松的容器育苗技術步驟以及病蟲害防治相關要點,以期為白皮松育苗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推進我國城市園林造林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白皮松;容器育苗;病蟲害防治;造林技術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又名白骨松、虎皮松、蟠龍松等,是中國特有珍稀樹種之一,其樹形優美、樹皮斑駁獨特,對城市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抗性較強,是近年來我國北方城市常用的優良綠化樹種。本文將從容器育苗和病蟲害防治兩方面入手,探討白皮松苗木培育技術。
一、白皮松容器育苗
目前,白皮松育苗技術大致可分為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兩類。白皮松具有發芽率、成苗率及保苗率低、培育周期長、生長緩慢的特點,與大田育苗相比,容器育苗可有效提高育苗及移栽存活率,預防腐爛病、猝倒病等苗木常見病,從而提高育苗效率,改善育林作業效果。具體措施步驟將在以下章節詳述。
1.采種及樹種處理。采種母樹應選用樹齡在20至60年間、生長良好樹形好、無病蟲害的樹木。一般情況下最佳采摘期為9月和10月、待果球呈淺黃褐色時采摘,采摘后進行干燥處理,收集種子并于室內干燥處貯存。
在土壤封凍之前應進行浸種消毒沙藏工作,選用干燥背陽的地塊,按當地條件和待處理種子實際數量挖坑,以將溫度控制在0-5℃左右,一般坑深1m左右,長寬各約0.6m。消毒時配制質量濃度為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并浸種2h左右,隨后將種子洗凈晾曬。在坑底鋪約20cm濕度60%左右的濕沙,隨后在其上鋪2-3cm的樹種,再鋪20cm濕沙,以此類推直到填至距離地面20cm處,用濕沙填平,并在坑周圍做好防護工作防止破壞。
2.選地及作床。育苗地應選在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的地域、切忌選在地勢低洼易積水地區。白皮松容器育苗一般采用低床,根據容器袋的規格確定其寬度與深度,一般寬度可為80cm,長度依具體地形而定,一般長10m預留步道40cm。
3.配制基質、裝袋處理。選用長寬約15cm的營養缽以及相同長寬、厚度約0.01mm的薄膜袋作為育苗容器。配制基質選用標準基本與選地時土壤標準相同,采用透水透氣、土質疏松、無病蟲害,前作非猝倒病易感植物的腐殖質土或沙壤土;在配制基質時應同時進行施肥、防蟲及消毒工作,具體操作分別為每立方米施用1kg尿素或者2kg磷酸二銨肥料、每立方米使用300g辛拌磷防蟲、以及配制質量濃度0.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所有工序全部完成、堆放約10日后裝袋。裝袋時應以苗床為準并預留步道,保持容器直立裝入,將基質擠緊壓實;為灌溉方便,裝袋基質表面應稍低于容器邊緣。
4.催芽及播種。樹種消毒沙藏后一般即可起到一定催芽作用,獨立的催芽操作應在背風向陽溫度適宜處進行,將樹種平鋪,覆蓋棚膜,勤于翻動并噴灑適量溫水,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濕度;高溫時段應揭掉棚膜,每隔30min-1h翻動一次,避免溫度過高。催芽工作持續約10日左右,待有40%到50%的樹種裂開露白后,即可準備播種。
播種時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般為4月上旬至中旬,可適時早播。在播種2-3天前灌足水分,每個容器應播撒2-3枚種子,在其上覆蓋約1cm的土壤以及樹枝、塑料薄膜等物,并適當施以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
5.苗期管理。苗木出土20日內應注意預防鳥害,及時驅趕或誘殺鳥類,防止其啄食種殼;苗木出土后應注意遮蔭,及時安裝遮陽網等設施防治日灼,并采用搭棚膜、覆草等方式進一步保溫保濕。同時應加強猝倒病、立枯病的防治,定時交替噴灑質量濃度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1%的硫酸亞鐵溶液,并于噴灑30min后噴清水洗苗;應及時拔除并集中燒毀病苗,控制發病率。
苗木出土后應于清晨和傍晚適量噴水,以降低地表溫度、調整相對濕度,保持土壤濕潤,保證苗木水分供應;6月和7月高溫期可適當多噴,但切忌高溫時段噴水。白皮松苗怕澇,因此應于澆水及暴雨過后及時清除積水、清淤。
苗木出土后應定期進行追肥操作,保證土壤養分供應;6月適當追施氮肥,7月追施鉀肥、磷肥,其余時間不進行追肥。此外,還應及時除草并回填苗床裂縫;越冬時應適當進行埋土防寒操作,保證苗木存活率。
二、病蟲害防治
實際的育苗及病蟲害防治經驗表明,白皮松苗期的病蟲害相對并不常見,其主要需要預防的病蟲害主要包括猝倒病、立枯病、松蚜等。具體的病蟲害癥狀及防治措施將在以下章節詳述。
1.猝倒病。猝倒病多發于幼苗出土30至60天、陰天多雨、空氣濕度較大的時期。該病由腐皮鐮孢和尖鐮孢引發,發病時靠近土壤表面的莖基發生變色,起初呈水漬狀,后轉為黃褐色,植株蔫黃枯萎,整株倒伏。采用容器育苗可有效預防猝倒病,同時,通過土壤消毒、浸種等技術也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病率。藥物預防應在苗木陸續出土后開始實施,每周采用質量濃度0.2%的高錳酸鉀和1%的硫酸亞鐵水溶液交替噴灑;若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并集中燒毀處理,并在床面噴灑質量濃度為0.5%-1%的高錳酸鉀或2%-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
2.立枯病。立枯病由自樹根部和側根侵入的立枯絲核菌所致,會導致根部腐爛,引發樹木直立枯死。預防立枯病,可配制、噴灑800倍波爾多液,也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進行葉面噴灑或灌根。
3.松蚜。該類害蟲多寄生于1至2年生嫩枝、幼樹,于4月至5月為害最為嚴重,成蟲與若蟲密集于枝干上吸食枝葉,可引發煤污病,嚴重時可導致整株樹木枯萎死亡。積極保護、利用瓢蟲、食蚜虻等天敵可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配制并噴灑40%氧樂果800倍液進行防治,或在松蚜為害期間噴灑50%磷胺乳劑500倍液,也可起到除蟲防治的效果。
三、結語
通過對白皮松容器育苗技術步驟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進行探討,可為白皮松育苗人員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和植樹造林的工作效率。白皮松憑借獨特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在育苗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不斷得到發展完善的基礎上,定能在林業工程領域內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宏濤.白皮松在林區的育苗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0):136.
[2]呂淑靜,程國棟.白皮松育苗技術淺析[J].現代園藝,2013(18):57-58.
[3]王小江.淺談成縣白皮松苗期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J].甘肅林業,2017(0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