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民 史玉中
摘 要:本文對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原則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簡要概述了加強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其次詳細闡釋了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應遵循的原則,接著深入剖析了當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筆者在結合自身多年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城市的綠化面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進步。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相關的專業學者提供參考與借鑒,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關鍵詞:城市園林;改造;植物配置原則
一、加強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充分烘托出城市環境的文化氛圍并且美化市容,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環境,讓人們沉浸在鳥語花香的城市環境氛圍中,同時注重按照園林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并融入宗教、傳統文化與民俗風情;其次,城市園林通過栽花種灌來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可以發揮出調節溫濕度、降解毒物與吸音除塵的功效,城市園林綠化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首要功能的,更多的強調生態價值;再者,加強園林建設改造與植物配置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它始終秉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原則理念來美化環境,進而改造尊重自然與深入的認識自然。
二、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應遵循的原則
1.文化性與整體性原則
一方面,所謂的文化性原則主要是指充分彰顯出城市園林的良好精神品格與人文內涵,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秉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宗旨融入到城市園林建設中,使得城市園林朝著充滿人文內涵的高品味方向發展,彰顯出城市良好的歷史文化脈絡。另一方面,所謂的整體性原則要求充分研究和借鑒城市所處地帶的自然植被類型,適當科學合理的增加植物配置的趣味性與藝術性,高度重視把握好物種的多樣性,積極參考借鑒植被覆蓋率高與植物配置科學的國家學習,例如新加坡在這方面做的較為優秀,可以加強技術上的交流合作。
2.生態優先原則
應該充分應用生態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來加強城市園林建設并改造植物配置,維持好草坪襯托、植物點綴、樹種搭配與材料選擇等因素之間的動態平衡,更要同時兼顧可持續發展原則,實現科學搭配與合理布局,進而創造出良好的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再者,還要在宏觀熟悉掌握各植物種類生態學特性的基礎上以自然環境為出發點,取得植物配置錯落有致與主次分明的效果,植物的配置還要有一定的景觀并給人營造豁然開朗的意境,講究植物的造景和植物的分割與劃分,充分產生虛實相生的效果,城市園林建設的植物配置還要體現出層次立體性,在色彩、大小、高低與形態上嚴格要求。
三、當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1.綠地生態效益的重視度不夠
針對當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來講,最為典型突出的缺陷就是綠地生態效益的重視度不夠,許多從事植物配置的設計人員不具備豐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對待工作玩忽職守且不夠認真負責,難以充分調動起內在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創造性。許多城市在引進常綠樹種后都處于瀕死邊緣,嚴重忽視了鄉土樹種的安全廉價性與可靠性,大多數選擇的喬灌木復層結構具有抗逆性差且品種單一的缺陷,城鎮綠化在冬季非常缺少綠色,在夏季沒有發揮出凈化空氣與降溫增濕的良好效果,使得與生態化的趨勢背道而馳。
2.城市綠地結構趨向單一
首先,所謂的城市綠地結構趨向單一主要是指嚴重降低了旅游者對城市的興趣與歸屬感,在空間上缺乏科學規范的群落分層,難以自然的體現出城市綠色景觀的地域特征,設計人員缺乏因地制宜與經濟實惠的綠化理念,例如某些適合在南方熱帶生長的植物例如椰子樹、棕櫚樹與檳榔樹被不科學的種植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無疑縮短了植物的生長壽命且增加了資金成本的損耗。其次,缺乏文化品味與難尋歷史文脈也是一大缺陷,某些歐美式草坪的不合理全方位推廣與模紋花壇的廣泛流行都不利于塑造城市風情與文脈,城市園林建設并不是胡亂拼湊,而應該烘托出城市環境的文化氛圍。
四、提升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質量的有效策略
1.優先選擇本地帶野生或栽培的建群種
一方面,鄉土樹種和地帶性植被應該成為城市園林的主體,還應該適應引入地自然條件地的外來種,從整體上宏觀把握好不同地域內土壤條件的差異性、氣候條件的多樣性等因素,維持好植物群落空間占用、土地利用與外貌數量間的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優先發展各種高大的喬木樹種,必須發揮喬木樹種占有空間大、生態效益高與壽命長的優勢,詳細按照我國城市的氣候特點與具體城市綠地的環境選擇闊葉樹種,有利于在冬季增加光照并起到增溫作用,同時在夏季能起到遮蔭降溫作用,進而彰顯出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
2.靈活搭配使用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首先,最常用的典型藝術手法是對比和襯托,旨在彰顯出良好的園林景觀特色與風格,注意相互植物間的協調組合,運用垂直于水平的對比法及色彩明暗法表現出藝術構思,使得城市園林綠化的改造與植物配置進一步得到完善;其次,城市園林建設改造的植物配置應該兼顧動勢與均衡,講究植物之間各要素的和諧,還要涵蓋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季節變化特點,同時將植物與花卉等進行多層的配置;再者,相關的負責人應該始終注重以增強設計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為出發點與落腳點,進而充分調動起設計人員內在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創造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的原則進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性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顯著向前推進,雖然取得了豐厚的社會經濟效益,但卻是以犧牲生態環境資源為代價的,使得城市環境污染與資源枯竭等問題的矛盾性升級,不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必須要加快推進城市園林建設改造與植物配置,致力于實現環境與生態適應性的統一,同時還要彰顯出植物個體與群體的意境美與形態美,進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舒適健康的環境氛圍。
參考文獻:
[1]劉佳靜,湯唯及.針對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原則提出的幾點思考[J].城市建設,2017,(13):147-149.
[2]趙紅玉,胡穎影.淺析當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原則[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6):173-175.
[3]王德利,李曼橋.淺析城市園林綠化改造及植物配置的原則[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6,(2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