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蘭
摘 要:在生態系統的發展中,林業資源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于整個生態系統而言,林業既有利于調節地方氣候,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又有利于提升民眾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對于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地方鄉風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等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促進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于生態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實現人類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鑒于此,分析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針對性提出了加強森林服務宣傳,豐富森林服務內容;完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實施科技興林戰略,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完善林業法制體系,保障林業可持續發展等發展建議,以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林業;生態;建設
林業資源為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的調節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受利益的驅使,大肆砍伐林木問題突出,而造成的經濟效益較為突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就此,重視生態資源保護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現狀
1.森林覆蓋率低,林地資源緊缺
國內地域遼闊,現有森林資源豐富。但是,人口同樣較多,算到人均占有率更是較低,是個不折不扣的森林覆蓋率低國家。而這些年,民眾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對森林資源的盲目開發,更是導致林業資源嚴重減少,某些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甚至出現沙漠化問題,瀕臨地帶甚至出現嚴重的沙塵暴惡劣氣候。
2.林業資金籌措單一,制約林業發展
要想使得我國林業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在開采林業資源的同時必須進行樹木的培育工作。在目前的林業資源發展中,我國對于林業資金的籌措及投入方式過于單一化,林業的資金投入大部分依靠政府及各級林業部門進行投資,而社會化的、具有集體性質的投資機制并沒有建立起來。由于林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資,許多企業就失去了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對于林業的投資更是少之又少。林業資金籌措及投入的單一化,致使我國的林業資源沒有更好的財力保障,在保護與培育林業資源時,缺乏起碼的財力支持,致使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3.林業保護機制差,林業資源頻受破壞
在我國的森林體系中,幾乎所有的林業資源都為國家所有,并沒有具體落實到某個企業身上,因此,在林業的發展中,相關企業只是為了單純的經濟利益,而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沒有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我國在林業資源的開采方面,并沒有明確規定相關的補償制度,因為林業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相關企業在對林業資源進行開采的過程中,必須對其經濟行為進行相關的補償,這些補償是用于林業資源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中。但是由于我國沒有健全的補償制度,或者是在實行制度的過程中沒有做好監督工作,使得林業資源遭受著嚴重的破壞,卻很少有人為此付出代價。
二、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展望
1.加強森林服務宣傳,豐富森林服務內容
林業資源功能豐富,不僅為生產提供木材,同時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各樣服務功能。為此,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豐富林業服務內容為重要的突破口。而實際上,林業資源的諸多功能,有很多存在無形的價值,比如:森林旅游、天然氧吧等等,都沒有被真正開發出來。由此,今后林業資源的發展,需要不斷豐富林業服務內容,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價值。
2.完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在生態環境的調整中,森林資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民眾,過分追求林業的經濟效益,而往往忽視林業的生態效益,導致林業資源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同樣制約其生態效益的發揮。為確保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完善健全林業的生態補償機制,能很好保障其林業的生態調整功能。而且,生態補償機制的完善,同樣形成森林資源的市場化體系,對企業開發林業資源有著很強的約束力。
3.實施科技興林戰略,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
林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樣依賴科技的支撐和發展。林業資源的發展,在滿足經濟開發利益的基礎上,同樣應確保其再生能力不被破壞。而這其中,科技的力量不容被忽視,是增強再生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時,選擇林木品種上,更應該考慮地域特點、生態效益等等,這是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4.完善林業法制體系,保障林業可持續發展
對林業的開發和利用,政府部門務必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培育。根據地方林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實踐性較強的執法法規。同時,綜合稅收、行政等措施和手段,更好保護林業資源免受惡意破壞,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費。其次,優惠各稅收政策,加強政府補貼,鼓勵林業加工企業的精細化加工,大大提升林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三、 林業的生態、社會、文化功能
林業是公益事業,對保障地球和人類健康長壽具有獨特作用,隨著近幾年生態危機的頻發、改善生態環境成為人們迫切愿望的前提下,我國林業發展承擔著建設和保護森林、濕地、荒漠三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直接關系到地球和人類的健康長壽。
森林能生產出重要的生態產品,對于保障每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至關重要。森林、濕地、荒漠和生物多樣性通過自身功能的有效發揮,生產出維護人類生存發展和保障人們健康長壽的生態產品。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附粉塵、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淡水、凈化水質,增加濕度、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減少噪聲等。森林制造的負氧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健康長壽素”。這些生態功能和生態產品,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環境,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實現青山綠水、生態優美。
森林能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是構建人類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載體,森林是人類文化產生和發展的源泉。一方面,森林是一部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的教科書,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另一方面,森林以其獨特的形態美、色調美、音韻美等,對人們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幾千年來,人們從弘揚森林文化中體驗和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偉大實踐中,人們對以森林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更加渴求,對生態文化產品的需求更加迫切。
四、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森林保護意識的增強,林業資源保護備受民眾重視。但是,林業資源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森林覆蓋率低,林地資源緊缺;林業資金籌措單一,制約林業發展;林業保護機制差,林業資源頻受破壞等等,都嚴重破壞林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對出現的問題必要要有清晰的認識,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確保林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聲德.簡述保護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及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5):87.
[2] 李春梅.依法流轉森林資源,促進林業改革發展[J].現代園藝,2017,(6):233.
[3] 白忠義,劉艷.試論森林資源的管護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0,(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