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亮 田茂會
摘 要:珍貴樹種是我國數量很少或者瀕臨滅絕的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科學價值等,開陽縣是集地理位置、氣候等各方面優越的地方,適合進行珍貴樹種和綠化苗木的發展,本研究對該項目進行簡單概括,對項目建設技術的措施進行了闡述,旨在推動我國珍貴樹種及綠化苗木培植基地的建設。
關鍵詞:珍貴樹種;綠化苗木;培植基地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忽視了環境的保護,很多珍貴的樹木面臨著滅絕和減少,對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的進步都是有害的。開陽縣的林場近幾年的發展眾所周知,字啊正規書中和綠化苗木的培植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就,在此基礎上探討珍貴樹種和綠化苗木的培植對于接下來發展的大方向具有指導作用。
一、項目概況
珍貴樹種和綠化樹苗項目建設地在開陽縣龍崗鎮(屬杠寨林場林地),該場在近幾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2011年建成綠化苗木培植基地150畝,里面移植香樟大苗培育12畝,珍貴綠化樹苗培育53畝,常規綠化樹苗培育85畝;在2012年完成綠化大苗生產基地建設200畝。
項目建設地地理位置和氣候都十分適合珍貴樹種的生存,其中道路硬化路,且南北貫穿,林區屬砂石路,利于種植和運輸;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2℃,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珍貴樹種及綠化苗木培植基地選擇在林場水淹沖林區的采伐跡地上,腐殖層較厚,土壤微酸性,適合大多數林木種苗生產;水源條件優越,當地剩余勞動力豐富,基地建設與運行能夠解決當地群眾解困和勞動力轉移提供了就業機會,有效地減輕了就業壓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環境加上社會各種有利條件,該場的發展將會繼續推進。
二、項目建設指導思想、依據與基本原則
1.項目建設指導思想
項目建設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速培育珍貴景觀綠化苗木為重點,依靠科技支撐,按照“品種特色化,布局區域化,產業規模化,服務社會化”的發展思路;培育以特色樹種,珍貴景觀樹種,常規綠色樹種和外來樹種為補充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充分發揮綠化苗木在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滿足綠色芳香和綠化美化對苗木多樣化,高檔化的要求,建設有特色,有規模和有檔次的現代化綠化苗木培植基地。
2.建設依據
在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文件); 2014年貴州省財政廳、貴州省林業廳《關于提前下達2014年中央國有貧困林場扶貧資金的通知》(黔財農〔2013〕345號文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統一思想,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為實現全面建設康社會宏偉目標作出新的貢獻。貴陽市人民政府先后發布了《關于加快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筑府發[2012]51號文件)、《育苗技術規程》(GB6001-1985);《造林技術規程》(GB/T 15776-2006)和《森林撫育規程》(GB/T15781-2009)、《開陽縣杠寨林場森林經營編案》(2011—2020),主要不斷調整森林結構,充分發揮林業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參觀價值等。
3.基本原則
堅持力求林地面積和提高林地質量,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堅持加快脫貧致富、林業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實施林土整理,適度開發未利用林地;采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力求達到高效林業、綠色環保林業的現代化標準。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原則;堅持科學性、生產使用實用性、可操作性;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兼顧;因地制宜,安全生產和保護環境的原則。
三、項目建設技術措施
1.林地清理、整地及栽植
(1)林地清理:采用全面清理,砍掉地面上生長的雜灌草,并進行堆燒,同時將余留物清除;整地:采用全面整地,深度在50 cm以上,同時將雜灌樹蔸挖掘,并清除;(2)挖穴要求:穴的規格根據栽植樹苗的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挖穴規格,分別為:60×60×40cm、50×50×40cm兩種;(3)密度選擇:根據綠化苗木的生長特性及樹冠情況,確定株行距為2×1.5m,即220株/畝,力求縱橫成行;(4)施肥覆土:每穴施磷肥0.45公斤,農家肥4.5公斤,同時回填肥土,回填后覆土必需高于表土層3—5厘米;(5)植苗:待施放的肥料發酵后進行植苗,植苗時嚴格按照造林技術操作規程,植苗時做到苗正、根疏、搗實、覆土成泡粑形;(6)常規綠化小苗栽植: 在綠化苗木栽植后的行距上培育的綠化小苗,選擇平緩地勢作床,床高0.1米,床寬1.2米,步道寬0.5米,按40×30cm的行距在床上排栽,對球形的小苗在綠化苗木栽植后2米寬的行距中間按株距1米寬進行栽植。
2.撫育管理
(1)補植補造:對栽植后的綠化苗木死亡缺株進行及時的補植補造,補植補造后其成活(保存)率必須達98%以上;(2)撫育追肥:用鋤頭鏟除穴內雜草,疏松土壤,及時追肥,并用復合肥與尿素1:1混合施放,每穴施放0.01公斤,所放肥料在離樹干與樹冠滴水線范圍內,一年兩次,分別在春季與夏季進行;(3)撫育割灌:采取全面撫育方式,砍除地面上生的雜灌草,并清除,一年兩次,分別在春季與秋季進行;抗旱澆灌:在遇干旱時,為確保苗木成活,灌水更為重要,整個生長季節,都需要對綠化苗木進行不定期的澆灌;(4)病蟲害防治:綠化苗木病害以預防為主,及時掌握觀察病癥,對癥救治,防止病蟲害的發生;(5)管理:加強對綠化大苗生產基地的管理,建立健全管護組織,落實管護責任制和管護人員,防止人畜破壞,加強森林火災及病蟲害防治工作,鞏固綠化大苗培植成果;(6)質量檢查:待綠化苗木栽植完成后,按《造林技術規程》逐項檢查,且栽植成活率達90%以上為合格。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闡述該地區建設基地的基本條件,總結了項目建設思維指導思想、依據與基本原則,別切提出了項目建設的相關措施,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發展,促進該項目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朱華功, 孫來福, 田年軍,等. 論長白山珍貴綠化苗木馴化基地建設的必要性[J]. 中國農業信息, 2015(23).
[2]王成林, 胡德林, 田年軍,等. 特色園林綠化樹種品系培育技術展望[J]. 現代園藝, 2017(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