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娟
為了全面掌握五常市養蜂業的生產情況,在省蜂蠶總站和哈市蠶蜂站的帶領下,于2018年4月份開展了我市養蜂業生產調研摸底活動,對五常市養蜂專業戶、養蜂合作社、蜂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了調查走訪。了解了五常市的養蜂業的基本情況,總結了制約養蜂業發展的瓶頸和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養蜂業的發展現狀
五常市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地處北緯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東經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間,北接松嫩平原,東南靠張廣才嶺西麓與尚志市相鄰,西部、西南部、南部與吉林省的榆樹、舒蘭、蛟河毗鄰,是黑吉兩省經濟結合部。地勢東南部較高,層巒疊嶂,多森林,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2%。復雜的地形地貌形成多樣的自然生態,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夏季短促光照強,雨熱同季,植物生長繁茂,蜜源植物花期集中,具有發展養蜂生產的良好自然條件。
通過調查,截止目前五常市共有蜂群16000多群,800多人從事養蜂行業。養蜂專業合作社20多個。養蜂協會一個,小型加工蜂產品企業3家,大部分有自已合作社的商標。通過對全市養蜂戶在50箱以上蜂農調查,蜂農以定地放蜂居多,蜂群出窖時間3月下旬,6月末開始第一次收蜜,7月主要以椴樹蜜為主,然后采雜花等秋季蜜。蜂群入窖時間在11月上旬,平均年份箱產蜂蜜30公斤,每斤蜂蜜15元左右。主要是中間商收購、自銷和網絡銷售。蜂群成本:年每群蜂機具100元左右,年每群蜂飼料約200元, 年每群蜂藥約50元,年每群其它費用按100元計算,養蜂箱均年養蜂純收入450元左右。戶均年養蜂純收入2.2萬以上, 通過現場查看、與蜂農座談了解等,我們深深感到,養蜂業的確是五常市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途徑。
二、蜜源條件豐富
五常市養蜂業蜜源是以椴樹為主要蜜源。全市椴樹分布面廣,樹質優良,主要分布在小山子鎮、沖河鎮、民意鄉、向陽鎮、山河鎮、沙河子鎮等山地。還有以胡枝子為主要蜜源的胡枝子常和榛屬形成灌木叢,以林場等荒山區最多。胡枝于7月下旬開花,花期30多天,晴天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泌蜜最多。在淺山蜜源區,還有柳蘭、益母草和漫山遍野的山野雜花競相開放。農田蜜源是以經濟作物的果樹為主的蜜源,分布于廣大農區。還有向日葵、及各種瓜類為主體, 形成五常市的季節性流蜜期。
三、蜂種蜂產品及病蟲害情況
經過本次調查,五常市的養蜂戶蜂種多以意蜂、喀蜂也就是黑蜂居多,部分是北京一號,基本是自留蜂種。
蜂產品主要是蜂蜜為主,蜂臘、蜂王漿、花粉和少量的蜂膠和蜂毒。
五常市的蜂群多以螨害居多,小螨大部分是南方轉地帶來的,難治,多數以藥用治療和物理療法,少數白堊病。
四、存在問題
1.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程度低。五常市養蜂數量少,規模小,在很多鄉鎮農戶多數飼養幾十群、上百群的人數。而且大多數的養蜂者以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農民為主,對蜂產業的認識也僅停留在傳統的經驗層面。對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的不接受,調查時有部分養蜂人不需要新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五常市養蜂業的發展。
2.養蜂業資金、技術資金缺乏。多數養蜂員都是師帶徒帶出來的,缺少系統的養蜂技術培訓,直接制約了養蜂新技術的引進與推廣,導致技術改造、人員培訓、技術推廣等工作開展艱難。
3.市場規模小,產品單一、質量參差不齊。蜂產品是“大糧食”中的高級糧食和保健品,營養極為豐富,但目前五常市蜂產品加工落后,蜂產品單一,大多數蜂產品的加工僅停留在過濾、脫水上,市場上出售的產品主要為蜂蜜和花粉,其他如蜂膠、蜂蠟、蜂毒等產品的量相對小。
4.養蜂業配套服務體系缺乏。五常市蜜源十分豐富,氣候宜人,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并且養蜂業占地較少,勞力資源豐富,是農民脫貧致富,進行農業生產的優勢產業。但缺乏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體系的支撐如新式蜂箱、巢礎、蜂具的供應短缺、飼養、產品生產、疫病防治技術、設備缺乏等原因,導致經濟效益也無法進一步提高。
5.銷售困難,分散經營的蜂農在獲得和利用蜂產品市場銷售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不能及時預測蜂產品市場需求及價格信息,使蜂農與蜂產品收購商的地位不對等,迫使蜂農成為蜂產品出售的低價接受者。
五、發展五常市養蜂業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突出品牌建設。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加快向規模經營轉變,合作社確立“建基地,創品牌” ,推行產加銷一體化,集中銷售,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提高蜂產品價格。同時大力推進蜂業“互聯網+農業”模式。引導完善蜂產品線上宣傳銷售工作。拓寬銷售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2.制定出臺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各項資金, 建立標準化養蜂示范基地,給予養蜂大戶政策優惠。同時,大力宣傳《養蜂管理辦法》、《全國養蜂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蜜蜂授粉增收知識,對規模養殖戶尤其是能夠參與蜂群給農作物授粉養殖戶進行資金補貼,刺激蜂農的養殖積極性。普及了廣大種植者知道養蜂授粉增產的意義。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促進蜂業健康發展。
3.建立標準化養蜂示范基地和養蜂場,積極爭取省市級項目資金,建立標準化養蜂示范基地,對其技術人員進行養蜂技術培訓,使其能夠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帶動當地及周邊鄉其他養蜂戶的發展。
4.加強對蜜蜂病害的防治。根據五常市當地的蜜源、氣候及地勢選擇適合的品種,從國內一些優良的蜂種蜂場引進抗病力強的蜂種進行培育,此外加強對本地黑蜂的培育和利用,推廣優良的蜂王,提高種群的抗病力。加強飼養管理,注重強群飼養技術,適當合并弱群;適時的加脾擴巢、進行獎勵飼喂,補充些中草藥,防止盜蜂、做好蜂群的越冬,適時補飼蛋白質飼料增強蜜蜂體質。對蜂箱、養蜂用具以及巢脾等進行徹底的消毒,防治蜂螨等病害,科學安全用藥,從多個方面加強對蜜蜂病害的防治。
5.加大力度,把產業做強,利用我市蜂業資源及產品質量,引進具有一定規模的蜂加工企業,就地加工蜂產品轉化增值,解決蜂產品銷售問題,同時帶動其它企業配套的倉儲物流、包裝、信息等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