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朗青佩
[摘要] 目的 采用藏醫三因學說對心隆病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心隆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輔以藏藥七十味珊瑚和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組采用藏藥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有效率。 結果 治療組的臨床有效率96.67%要明顯優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0.05)。 結論 在藏醫三因學說的基礎上運用藏藥進行治療,多數患者癥狀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心電檢查顯示正常療效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 三因學說;心隆病;隆;赤巴;培根
[中圖分類號] R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b)-0127-03
Analysis of Tibetan Medicine Theory of Three Categories of Etiologic Factors——Observation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ardiac Trochanteric Disease in the Harbin Dege Tibetan Hospital
Siangqpy
Department of Tibetan Medicine, Harbin Dege Tibetan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ibetan medicine theory of three categories of etiologic factor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trochanteric disease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trochanteric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ssisted by the Tibetan medicine heptacontane corals and ershiwuwei zhenzhu wan,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ibetan medicin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6.67% vs 8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043, P<0.05). Conclusion The Tibetan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three categories of etiologic factors can make the symptoms of most patients disappear, and better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the normal curative effect is obvious showed by the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it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Key words]Theory of three categories of etiologic factors; Cardiac trochanteric disease; Long; Chiba; Baconic
根據藏醫學理論,隆、赤巴、培根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同時,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不可或缺。我們都知道,三大因素和七大物質基礎以及三種排泄物之間,必須應保持相對平衡,人體才能健康[1-3]。如果因為內外因素發生變化,導致平衡失調,疾病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此外,藏醫學在分析論述人類體型時,也會用到三大因素,這就是所謂的三因學說[4-5]。該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選取該院收治的心隆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以深度探討藏醫三因學說在臨床中的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來自哈爾濱德格藏醫醫院門診和住院的60例心隆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屬主觀同意被比照者,且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統計調查,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跨度在20~65歲,平均年齡43.5歲。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跨度在24~68歲,平均年齡45歲。兩組患者對照資料符合統計學標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輔以藏藥七十味珊瑚和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組采用藏藥進行治療,具體措施如下。治療組:七十味珊瑚丸早晨6:00 1丸;八味沉香丸早晨9:00 4丸;十一味維命中午12:00 3丸;二十味沉香下午15:00 6丸;三十五味沉香晚上18點12丸;二十五味珍珠丸晚上21:00 4丸;對照組:磷酸肌酸鈉2 g靜點,用以營養心肌;環磷腺苷葡胺150~180 mg靜點,用以改善心臟供血;輔以藏藥:七十味珊瑚早晨6:00 1丸;二十五味珍珠丸晚上21:00 4丸。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的臨床有效率。療效判定標準[6]:痊愈:癥狀完全消失,沒再復發;顯效:癥狀緩解,活動不受限;有效:癥狀有明顯緩解,活動受限;無效:癥狀沒有明顯緩解。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法所產生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南派”藏醫“三因”學說
“南派”藏醫“三因”學說,現簡略概述“南派”藏醫“三因”學說:藏醫學說的隆、赤巴、培根,漢醫則稱之為“氣、膽、痰”,也有漢醫把它們叫作“氣(或風)、火、粘液(或水和土)”,即所謂的三因[7]。隆:隆是人體的原動力。藏醫講為“隆”與人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我們根據人體不同生理機能和存在部位把它分為以下5種:①所憎隆:也稱維命隆。②緊久隆:亦稱上行隆。③恰不其隆:遍行隆。④吐色隆:下泄隆。⑤梅年木隆:即火隆。赤巴:赤巴具有火的性質。藏醫講,赤巴是負責人體各臟器機能活動的重要因素。把它細分為:①能消赤巴:即主管消化的赤巴。②變色赤巴:即赤巴當久。③能作赤巴:即赤巴朱且。④能視赤巴:即赤巴通且。培根:培根同時擁有水和土的特性。它與人體津液、粘液等水液物質和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其存在部位和功能亦分為5種:①培根丹且:即能依痰。②培根涅且:即能化培根。③培根良且:即能味培根。④培根其木且,即能足培根。⑤培根局爾且:即能合培根。
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七大物質基礎和三大因素,它們之間相輔相承。它們是一種互相依賴、互相限制、互相協作的關系。一旦人體的內在因素在外因的作用下發生偏盛、偏衰和不協調的情況,就會導致人發生疾病和死亡。所以可以認定:人生的生死存亡取決于物質基礎,也即五臟六腑和三大因素的運動變化。
根據藏醫學理論,龍、赤巴、培根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同時,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不可或缺。都知道,三大因素和七大物質基礎以及3種排泄物之間,必須應保持相對平衡,人體才能健康。如果因為內外因素發生變化,導致平衡失調,疾病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此外,藏醫學在分析論述人類體型時,也會用到三大因素,這就是所謂的三因學說。
3.2 哈爾濱德格藏醫醫院針對心隆病的臨床觀察治療
哈爾濱德格藏醫醫院,是黑龍江省內唯一的一家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成立的以藏醫藥藥為特色的藏醫綜合性醫院,也是我省唯一的一家與公立醫院結成“醫聯體“的私立醫院。擁有200張病床供患者住院治療,同時可為參保人員提供報銷服務。
該院是一所科室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雅、技術先進的藏醫醫院,能夠為廣大患者提供全方位醫療診治服務。在臨床治療中,哈爾濱德格藏醫醫院秉承傳統藏醫學原理,堅持藏醫療、藏藥及中西醫藥結合為特色的治療原則,在心腦血管疾病、先天性腦癱、婦科等病癥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尤其是傳統藏浴更是為廣大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產后風、魚鱗病、牛皮癬患者送去福音。
該院所用藥品均來自青藏高原各知名藏藥廠生產的純正藏藥,藥材均來自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天然、無污染的純正藏藥材,藥物活性成分高,藥理渾厚強勁,有獨特療效。
該院依據藏醫三因學說的理論,以鄭某為例,通過傳統藏藥與(把脈,尿檢等)現代醫學檢測、檢查手段相結合,對她的全身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經診斷結果為“心隆病”。結合她的身體狀況與病情,制定了系統的治療方案。如下。
①診斷依據
根據《四部醫典》[1]關于心隆病的診斷依據分類。據根病人自述辨證:心悸、氣短、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胸骨后的壓迫性或緊縮性疼痛、胸悶不適、水腫、發紺、暈厥、咳嗽咯血、左后背痛、左手臂痛、頭痛或者惡心嘔吐;頭暈、耳鳴、面部、上下肢感覺障礙、語言障礙、偏盲、失語等癥狀。
②典型病例
患者,鄭某,女,66歲胸悶氣短,心前區陣痛,癥狀加重半年。在其它醫院做的心電圖顯示:大面積ST段改變,心律不齊。經藏醫臨床診斷標準判定患者為心隆病,患者自述,在西醫院治療3個月,癥狀有所緩解,但停藥后病情反復發作,服用藏藥后癥狀消失,病情沒有反復,心電檢查正常。藏藥服用方法為:內服:七十味珊瑚丸早晨6:00 1丸;八味沉香丸早晨9:00 4丸;十一味維命中午12:00 3丸;二十味沉香下午15:00 6丸;三十五味沉香晚上18:00 12丸;二十五味珍珠丸晚上21:00 4丸。對照治療:磷酸肌酸鈉2 g靜點,用以營養心肌;環磷腺苷葡胺150~180 mg靜點,用以改善心臟供血;輔以藏藥:七十味珊瑚早晨6:00 1丸;二十五味珍珠丸晚上21:00 4丸。經過1個療程治療,6個月治療后患者所有癥狀消失,心電示正常心電圖。
目前西醫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主經以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緩解病情,但是不能根治。而且,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耐藥性,致使患者病情反復發作,所以西藥有一定的局限性[8]。而由以上結果可知,該院收治的心隆病患者中,采用藏藥進行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達96.67%,明顯優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尕藏扎西[9]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的采用藏藥治療的臨床有效率為93.12%相近,具有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在藏醫三因學說的基礎上運用藏藥進行治療療效顯著,且病情容易控制,該院將在心隆病的治療方面繼續探索,爭取更大的新突破,讓內地的心腦疾病患者能夠更好地接受藏醫藥的治療,讓三因學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文紹敦,卡洛.四部醫典[M].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
[2] 玉妥·云丹貢布.《醫學四續》[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12.
[3] 尕瑪措尼.《藏醫藥理學》[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 絳巴·囊杰扎桑.藏醫古籍叢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
[5] 玉妥·云丹貢布.藏醫古籍叢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0.
[6] 索南道吉.藏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50例臨床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3.
[7] 久西加布.藏醫藥治療寧賽爾(心刺痛)2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20(10):19.
[8] 切軍加.藏醫藥治療尼賽(心痛)28例臨床療效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6(25):46.
[9] 尕藏扎西.藏醫“心隆病”的診斷與治療研究[D].銀川:青海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