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圣儀
[摘要] 目的 探討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診斷過程中聯合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頸動脈超聲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該院接診的97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納入該次研究,97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接受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及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觀察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及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結果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的靈敏度(71.43%)、漏診率(28.57%)與聯合檢查(90.95%)、(9.05%)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6.506 7、14.643 1,P1<0.05);頸動脈超聲檢查的靈敏度(64.11%)、漏診率(35.89%)與聯合檢查(90.95%)、(9.05%)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30.381 9、11.359 2,P2<0.05)。結論 相較于單一實施頸動脈超聲檢查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診斷中聯合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頸動脈超聲檢查的臨床價值較為顯著,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發生誤診、漏診的情況較少。
[關鍵詞] 經顱多普勒超聲;頸動脈超聲;缺血性腦卒中;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b)-0181-03
Clinical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SU Sheng-y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uzhou Seventh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9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underwent the transcranial Doppler examination,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and head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examinations, and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misdiagnosis rat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and combined examination were respectively 71.43%, 28.57% and 90.95%, 9.0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76.506 7, 14.643 1, P1<0.05),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misdiagnosis rate of the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were respectively 64.11%, 35.89% and 90.95%, 9.0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2=130.381 9, 11.359 2, P2<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single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ith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lower missed diagnosis rate and misdiagnosis rate.
[Key words]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Ischemic stroke; Clinical value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威脅。因此,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據有關研究顯示,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因素較多,其中,顱內外動脈狹窄是最為關鍵的一種[2]。患者顱內外動脈狹窄與其動脈粥樣硬化具有直接關系[3]。一旦顱內外血管發生病變,則會導致腦組織形態及血流動力學受到影響發生改變,而超聲技術可憑借獨特的聲學特性,顯現病變位置,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提供支持[4]。該文將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接診的97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聯合應用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接診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選取97例參與此次研究,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男女比例為58∶39;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6歲,最小年齡為37歲,中位年齡為(61.57±1.62)歲。其中43例患者具有高血壓史(44.33%),1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2.37%),13例患者具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3.40%)。97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已知情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97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接受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及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儀(型號:SONARA/tek)對患者實施檢查,讓患者分別保持平臥位和側臥位,用探頭(頻率:2 MHz)經顱腦顳窗、枕窗分別對患者兩側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后動脈、頸內動脈終末段、兩側椎動脈、基底動脈等十一根動脈血管進行探測。
頸動脈超聲檢查:采用彩色超聲檢查儀(型號:vividE9)對患者實施檢查,讓患者保持平臥位,用探頭(頻率:8~10 MHz)對患者兩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等十根動脈血管進行探測。
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從正側位觀察患者的主動脈弓、兩側鎖骨下動脈、兩側頸總動脈、兩側頸內動脈、顱外段及顱內段、兩側大腦中動脈及分支、兩側大腦后動脈、大腦前動脈及分支、兩側椎動脈顱外段、兩側椎動脈顱內段、基底動脈[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97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
1.4 指標判定標準
將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靈敏度=(真陽性條數/金標準陽性條數)×100.00%;漏診率=(假陰性條數/金標準陽性條數)×100.00%;特異度=(真陰性條數/金標準陰性條數)×100.00%;誤診率=(假陽性條數/金標準陰性條數)×100.00%[6]。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各項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誤診率、漏診率(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比較分析
參考“金標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中,真陽性為280條,真陰性為648條,假陽性為27條,假陰性為112條。靈敏度為71.43%(280/392);漏診率為28.57%(112/392);特異度為96.00%(648/675);誤診率為4.00%(27/675),見表1。
2.2 頸動脈超聲檢查與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比較分析
參考“金標準”,頸動脈超聲檢查中,真陽性為259條,真陰性為545條,假陽性為21條,假陰性為145條。靈敏度為64.11%(259/404);漏診率為35.89%(145/404);特異度為96.29%(545/566);誤診率為3.71%(21/566),見表2。
2.3 聯合檢查與頭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比較分析
參考“金標準”,頸動脈超聲與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檢查中,真陽性為724條,真陰性為1 225條,假陽性為16條,假陰性為72條。靈敏度為90.95%(724/796);漏診率為9.05%(72/796);特異度為98.71%(1 225/1 241);誤診率為1.29%(16/1241),見表3。
2.4 單一檢查與聯合檢查結果比較分析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的靈敏度、漏診率與聯合檢查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超聲檢查的靈敏度、漏診率與聯合檢查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4。
3 討論
經顱多普勒超聲主要借助超聲波的多普勒效應,穿透較厚的顱骨及自然孔道,獲得顱底關鍵動脈的多普勒回聲信號,從而診斷疾病及其發展程度。雖然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操作簡單、安全性高,但其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具有一定誤差率和漏診率[7]。雖然頸動脈超聲也可借助超聲波特性檢查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但其靈敏度較低,漏診率及誤差率較高。而采用頸動脈超聲初步檢查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后,再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可發現細微病變處,有利于動脈狹窄的發現與觀察。張全美[8]在其研究中對150例試驗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實施經頸動脈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血管狹窄程度明顯高于接受常規體檢的150例對照組健康者,且頸動脈超聲及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檢查的診出率為92.67%。而該次研究結果與張全美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該次研究結果中,聯合檢查的靈敏度(90.95%)顯著高于頸動脈超聲檢查(64.11%)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71.43%);且漏診率(9.05%)明顯低于頸動脈超聲檢查(35.89%)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28.57%)。
綜上所述,與頸動脈超聲或經顱多普勒超聲單一檢查相比,聯合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頸動脈超聲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較高,誤診率及漏診率較低,更有利于缺血性腦卒中的準確診斷。
[參考文獻]
[1] 劉蕊,劉芳,王永莉.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部血管超聲在不同年齡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應用[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6):503-506.
[2] 柳志一.探討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對腦梗死早期患者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2(20):66-67.
[3] 趙敏,段楓,雷霞,等.探討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對腦梗死早期患者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 19(9):102-104.
[4] 孫景芝,王宏橋.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部血管超聲診斷腦梗死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2):49-50.
[5] 張明明,賈化平,梁會澤,等.聯合應用頸動脈超聲及經顱多普勒超聲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3):197-200.
[6] 周媛媛,王玨.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6,23(1):15-18.
[7] 耿偉紅.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檢測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對比探討[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2(16):49-50.
[8] 張全美.聯合應用頸動脈超聲及經顱多普勒超聲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J].飲食保健,2017,4(20):330.
(收稿日期: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