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龍
[摘要]目的 探討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前臂雙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前臂雙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使用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進行治療,觀察組使用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聯合中藥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疼痛和腫脹評分、治療效果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治療前的疼痛模擬評分、腫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疼痛模擬評分、腫脹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畸形愈合、橈神經淺支麻痹、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聯合中藥治療患者前臂雙骨折的效果較為明顯,患者疼痛與腫脹情況明顯好轉,且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中藥治療;前壁雙骨折;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68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3(a)-0142-04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traction-based rotational bone-separation manipul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ulnar-radial fracture
ZHOU Tao-l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Third Hospital of Linchu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Fuzhou 344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ction-based rotational bone-separation manipul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ulnar-radial fracture.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ulnar-radial fracture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April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herapies,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the traction-based rotational bone-separation manipul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he traction-based rotational bone-separation manipul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The pain and swelling score,clinical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VAS points and swelling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after treatment,the VAS points and swelling scores for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6%)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7.8%),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cure rate of malformation,the paralysis rate of superficial branch of radial nerve and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traction-based rotational bone-separation manipul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has an obviou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ulnar-radial fracture,which can improve the VAS points and swelling scor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Traction-based rotational bone-separation manipu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Ulnar-radial fracture;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前臂雙骨折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如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重疊畸形、成角癥狀,使其出現愈合延遲甚至會出現不愈合現象,進而使雙前臂功能受到一定限制,甚至喪失前臂功能。目前,臨床治療前臂骨折主要采用手法復位外固定進行治療,但是此方法失敗率較高[1-2]。在復位固定手法失敗之后,或患者為開放骨折時,一般采用手術進行治療,臨床上使用中西醫聯合治療瘀血閉阻型骨折的臨床療效較為明顯。中醫認為骨折大多數為瘀血痹阻,若血不活則瘀不去,瘀不去則骨不能接[3-4],因此,臨床上去除瘀血是治療患者骨折關鍵。本研究就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前臂雙骨折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前臂雙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骨折類型:粉碎性24例,橫型骨折36例,高處墜落12例,鈍器傷16例,其他2例。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7~52歲,平均(32.5±3.6)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12~54歲,平均(38.5±4.5)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患者均使用X線檢查并經過專業醫師確診,均診斷為閉合性雙臂骨折;患者具有外傷病史,前臂出現一定疼痛、腫脹、功能障礙以及畸形,并可碰觸到壓痛點,活動時患者疼痛加劇并出現骨擦感;所有患者年齡為5~55歲;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原發疾病患者;合并血管神經斷裂患者;肌腱斷裂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伴有哮喘以及惡性腫瘤患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患者;年齡>55歲患者;神經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4方法
對照組使用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①復位:患者予以座位或半臥位,肩外展80°并屈肘90°,中下1/3骨折者前臂中立位,并上1/3骨折者前臂后旋位。兩人互相拔伸并牽引數分鐘之后松開,在充分牽引之后,并糾正重疊移位以及成角移位。②旋轉分骨:助手在牽引遠折端前后來回旋轉的同時,手術者在患者兩骨折端進行擠壓分骨動作,在旋轉一定角度時使骨擦感消失,表示患者復位成功。③固定:將長約10 cm分骨墊放置于掌背兩側,并以骨折處為中心,使用四夾板進行外固定,并在前臂中立位+三角巾懸掛于胸前,6周之后去除夾板,病情恢復較好情況下,可做前臂旋轉活動。
觀察組除上述操作以外,使用內服中藥進行調節。方藥:當歸、骨碎補、蘇木各15 g,川芎、赤芍藥各12 g,自然銅、醋鱉蟲各15 g,紅花、延胡索各9 g,乳香、沒藥、陳皮、灸甘草各6 g,并加以三七研磨成粉沖服3 g,如合并心神不寧患者加磁石、煅龍牡;食欲缺乏患者加山楂、砂仁;便秘患者加火麻仁。將上述煎服取藥液400 ml分兩次早晚溫服,每日1劑,并分兩次早晚進行溫服。
1.5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變化進行評分[5-6],疼痛分級分為4級,患者根據自身情況標注疼痛感受情況,疼痛分數越高,患者疼痛感覺越強。輕度腫脹為1分,中度腫脹為2分,重度腫脹為3分,記錄治療前后腫脹評分,并記錄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腫脹消失時間以及患者骨折畸形愈合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為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為臨床癥狀好轉,無效為臨床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7-8]。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和腫脹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疼痛模擬評分、腫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疼痛模擬評分、腫脹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并發癥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骨折畸形愈合、橈神經淺支麻痹、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臨床上前臂骨折又稱為尺橈骨雙骨折,屬于臨床骨折最為常見的疾病,大多是由于暴力、間接暴力所造成。由于肌肉受外力、牽拉力以及肢體體重作用下,會導致骨折端發生一定移位甚至畸形。前臂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多發性骨折疾病,主要是由墜落、摔傷手掌首先撐地而引起,尺橈骨在巨大壓力作用下極易發生骨折現象[9-12],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局部出現腫脹、疼痛以及壓痛現象,甚至出現前臂功能喪失,患者就診時常常是以健側手臂托舉患臂。有研究顯示,兒童以及青壯年為前臂骨折好發人群,患者骨折之后,患肢會出現疼痛、瘀腫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前臂功能喪失[13-14]。骨折發生之后,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則會導致患者出現骨折端重疊、旋轉、成角等畸形發生,因此,臨床上患者一旦確診為前臂骨折,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復位以及固定治療,促使骨折斷端解剖位置早期恢復。
目前,臨床治療前臂骨折的方法較多。中醫正骨手法為臨床治療首選方法,臨床上使用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治療前臂骨折,在發揮擠壓分骨療效之下,有效地使患者旋轉前臂作用特點發揮出來,并且在一瞬間使牽引、旋轉分骨手法之間整復并使兩者相結合在一起[15]。其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糾正患者短縮、旋轉、成角問題,同時可以使嵌插在兩段軟組織的部分進行相應回縮,并且會使患者的旋轉移位得到一定控制。旋轉分骨可以使骨間膜之間的牽張力得到一定恢復,迫使移位處回到原來解剖位置。將中醫藥理論應用于骨折中的歷史悠久,中醫學者認為骨折之后出現腫脹、疼痛是由于受到外傷而導致氣機失調現象,患者出現氣血運行不暢、氣血瘀滯,經絡受損,血液不能自行循環溢于經絡外,從而導致經絡受到阻塞。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可以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對于代謝產物以及滲出水腫起到清除作用,并減少患者局部神經末梢刺激感,有效緩解患者疼痛[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的疼痛評分與腫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6%,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畸形愈合發生率為2.2%,橈神經淺支麻痹發生率為4.4%,感染發生率為4.4%,低于對照組的17.8%、13.3%、1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結合中藥進行治療,患者前臂雙骨折恢復情況較好,臨床上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結合中藥治療,具有活血化瘀、通絡作用,臨床上對于患者病情恢復起著重要作用。
在牽引旋轉下聯合使用中藥進行治療效果明顯,同時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達到通利關節作用,能夠有效促進關節愈合,避免手術中手術創傷導致傷肢感染。此兩種方法結合使用臨床療效顯著,能夠促進患者骨折愈合,并減少治療時間,此治療手法不僅簡單、經濟實用、效果肯定,可以減少患者痛苦,避免后遺癥發生。使用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患者前臂雙骨折,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4%,優于對照組的82.1%,患者骨折疼痛、腫脹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嚴軍[17]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上使用旋轉分骨手法聯合中藥治療前雙臂骨折臨床患者的效果較為明顯,患者疼痛情況以及腫脹情況得到有效緩解,臨床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利于患者健康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程亞博,楊順.鄭氏熏洗藥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并發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7,28(9):1494-1497.
[2]席世珍,王佳佳,何蘭蘭,等.優值牽引配合中藥薰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護理[J].中醫正骨,2014,26(10):79-80.
[3]胡新喜.中醫手法配合中藥治療64例前臂雙骨折的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118.
[4]李懷斌,王麗,袁素民,等.中西醫結合治療Colles骨折的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4,36(1):136-138.
[5]覃櫻,陳燕麗,趙江,等.中藥穴位貼敷結合穴位注射預防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4,36(1):112-113.
[6]閆丹舟,嚴笑.中醫手法復位結合中藥熏洗對踝關節骨折患者等速肌力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31):3498-3500.
[7]劉雄偉.手法復位配合中藥治療兒童前臂雙骨折62例[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68-69.
[8]高清婉.前臂雙骨折采用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5):92-93.
[9]陳志強,潘波,李紹康,等.不穩定橈骨遠端骨折術后早期中西醫結合功能鍛煉對腕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1):3450-3452.
[10]張才德,黃帥.正骨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兒童前臂雙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7,32(3):304-305.
[11]王廣偉,霍力為,庾偉中,等.“三維正骨理念”在前臂雙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3):80-84.
[12]陳鳳珍.自粘性彈力繃帶在中醫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前臂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7,7(4):102-104.
[13]邊朝輝,沈文,李國勝,等.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與鋼板內固定治療前臂雙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刊,2016, 51(7):87-90.
[14]王廣偉,霍力為,庾偉中,等.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兒童前臂骨折[J].中醫正骨,2016,28(12):52-54.
[15]閆丹舟,嚴笑.中醫手法復位結合中藥熏洗對踝關節骨折患者等速肌力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 25(31):3498-3500.
[16]崔鎮海,楊洲,莊世偉,等.手法配合口服中藥治療股骨頭壞死[J].吉林中醫藥,2016,36(12):1267-1270.
[17]嚴軍.牽引下旋轉分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前臂雙骨折3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6):138-139.
(收稿日期:2017-10-25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