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圖縣三江口鎮寶龍村黨總支組織村民進行公開抽簽選地
“原來我家的35畝地,分布在16個不同地塊,有一處地才兩條壟。一到種地時,不方便暫且不提,村民之間為承包地吵架的事經常發生。現在好了,村黨總支組織全村人互換并地,我家的地集中連片成三大塊,省事不說,加入合作社還能分紅呢!”昌圖縣三江口鎮寶龍村二組村民詹紅君高興地說。近年來,三江口鎮寶龍村黨總支以土地確權為契機,以為新生兒補地為切入點,通過“互換并地”發展“村社合一”模式,切實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產業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富民強村。
寶龍村現有10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在冊1.8萬畝,每家每戶地塊零散情況都不一樣,地塊多的有20來塊,少的也有七八塊,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地集約經營和管理。鎮黨委以為新生兒補地為切入點,指導寶龍村通過互換并地,將土地集中連片。寶龍村黨總支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嚴格按照“四議一審兩公開”工作流程,組織開好村“兩委”班子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小組會議,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身先士卒,每名支委聯系10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15個農戶,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和簽字存檔工作,詳細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幫助群眾算好賬。
在開展互換并地工作過程中,寶龍村“兩委”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農戶耕種地塊中最大的一塊為中心,將農戶耕種的地塊通過互換連片集中。根據規劃好的土地,經過準確丈量后再劃分土地等次,把本組地力等級高的土地優先分給各戶,把地力相對差的多余面積作為集體土地。由于村黨總支宣傳到位,并充分結合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堅持一組一策、一事一策,選擇群眾樂于接受的途徑和方法,此次互換并地工作獲得了全村人的認可,沒有一個村民上訪。
六組村民外出打工人數多,寶龍村以寶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推出“你外出掙錢,我代你種田”的土地托管模式,共托管六組土地1450畝,為農戶提供耕、種、收、管、售“一條龍”式全程托管服務。農戶雖然進城務工不在家鄉,依然能夠通過土地托管將土地規模經營的收益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更好地促進了村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雙增長”。
經過此次互換并地,寶龍村集體耕地增加5243畝。村里拿出2430畝,為2017年6月1日前出生的483名未分到土地的新生兒、二調時仍未分到地或未分夠面積及因公受傷人員補了地。村集體剩余的機動地及荒地一并流轉給寶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預計村集體每年增收40萬元,村民年增收70萬元,平均每戶增收1500元。
在村黨總支的不懈努力下,寶龍村的土地順利實現集中連片,既整合了土地,方便群眾生產,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有力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徹底解決了一些村民多年無地或少地的問題,增進了鄉村和諧,還使農戶和村集體都得到了實惠,實現了“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