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7
痰濕體質是一種因津液運化失司導致痰濕凝聚,以粘滯重濁為主要病理特征的體質狀態,中醫體質學認為,人體體質與各種疾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痰濕體質作為一種偏頗型體質,和高脂血癥之間關系密切,該體質人群的血脂水平明顯較高,因而發生高脂血癥的風險較大,而依據中醫體質辨證施治,對糾正患者血脂、改善病情有一定作用[1]。本研究觀察中醫食療對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和體質改變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依據干預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 。對照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69.59±4.88)歲;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6.85±3.11)年;研究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9.82±4.68)歲;病程1~23年,平均病程(16.59±3.2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血脂檢查、病史詢問等明確診斷為高脂血癥,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高脂血癥診斷標準[2];②參考《中醫體質學》[3]中有關痰濕體質標準,確定為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③意識清楚,溝通能力正常;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配合行為較差;②中途退出;③合并精神病等;④繼發性高脂血癥;⑤長期應用降血脂藥物;⑥合并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飲食指導,即加強血脂檢測,叮囑患者多進食低熱量、低脂肪食物;研究組患者應用中醫食療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3.1 準備階段 自擬《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中醫食療宣傳手冊》,詳細列舉食療方案、制作方法、食物搭配與組成等,明確其飲食參考攝入量,保證食物符合當地居民口味,且物美價廉易得。同時,為患者講解高脂血癥對患者健康帶來的危害性,并解釋食療方案中設計的各種菜肴、飲品、粥品藥理作用及其降血脂功效。此外,自擬飲食記錄表,指導患者每日填寫,每日回收,并每隔三天進行一次隨訪,詢問患者飲食情況、身體情況,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督促患者每日堅持按照食療方案進食。
1.3.2 實施階段 依據食療干預計劃,早餐選取粥品一款,每日250 mL;午餐選取菜肴1款,200 g,湯300 mL;晚餐選取飲品1款,飲用量應在500 mL以上。同時,叮囑患者進食辛辣刺激類食物,如冰激凌、冷飲、腌肉、咸菜等;此外,攜帶一只有刻度杯子,測量粥品、飲品,保證其達到保準的使用量,認真填寫記錄表。
食療方案:①食物推薦:蔬菜類(生姜、芹菜、山藥、香菇、白蘿卜、黑木耳、大蒜、冬瓜),水果(蘋果與山楂),豆糧類(栗子、黑米、薏苡仁、紅薯、紅豆、小米、玉米),粥品(山楂小米粥、木耳香菇粥、薏苡仁玉米粥);②食療方推薦:菜肴(鯽魚山楂蘿卜湯、香菇炒芹菜、洋蔥炒木耳、涼拌三絲、海帶木耳湯、海帶炒芹菜),飲品(山楂茶和陳皮茶)。
食療原則:根據患者活動強度、體重指數等,計算個體化日總入量。同時,叮囑患者進食低脂肪、高纖維、低膽固醇食物,并鼓勵其戒煙、限酒,養成良好生活方式。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2周的血脂指標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參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4]所設置體質評定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2周的體質改變予以評定,條目主要包括胸悶或者腹部脹滿、腹部肥滿松軟、口黏、目窼微腫、額鼻部油脂分泌較多、身重不爽、痰多、舌苔厚膩,按照消失、好轉、無變化、加重四級標準進行評分,分別是3分、2分、1分、0分,總評分范圍是0~24分,評分越高,患者體質狀態越好,反之越差。

2.1 兩組血脂改變情況比較 干預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血脂指標之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血脂指標TG、TC、LD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HDL水平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組別 TG TC LDL HDL 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1.8±0.51.7±0.46.5±0.35.9±0.73.7±0.93.6±0.81.7±0.71.5±0.6研究組1.9±0.21.1±0.2?6.4±0.53.4±0.2?3.6±1.03.1±0.7?1.6±0.51.5±0.5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2 兩組體質改變情況比較 干預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體質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體質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體質評分變化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高脂血癥作為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以人體血漿內一種及以上脂質成分超出正常水平為主要病理特征。現階段,臨床上對于高脂血癥患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配合飲食控制,其中以現代營養學療法比較常見,即指導患者進食低動物脂肪、低膽固醇類食物,但效果有限。中醫學按體質可將人分成9個類型,分別是平和質、痰濕質、氣虛質、濕熱質、陰虛質、陽虛質、氣郁質、特稟質、血瘀質,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所占比率最高[5]。
中醫學認為,痰濕體質是因水液內停,可導致痰濕凝聚,出現明顯粘滯重濁體質狀態。痰濕體質的形成受到先天稟賦、后天環境影響,而后天飲食起居失常為該類體質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該類人普遍肥胖,有多飲多食習慣與高糖高脂的膳食結構。痰濕體質屬于陰性、寒性,予以針對性食物治療,應選取可健脾祛痰、辛溫燥濕類食物,以發揮調理氣血的作用。白扁豆、海帶、番茄、紫菜等均屬于辛溫燥濕食物,有助于控制膽固醇,尤其是香菇[6],味甘性平,所含香菇太生能夠預防血管硬化性病變,并分離出能夠降低血清膽固醇成分;紅豆、生姜、薏苡仁等食物有健脾祛濕作用,黑木耳中所含黑木耳多糖可抑制人體內血管平滑肌細胞,促使其收縮型轉化為表型,同時抑制其合成、分泌能力,預防其血管平滑肌細胞所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產生,發揮抗氧化、降血脂作用[7]。而食療方案推薦食物大多富含纖維素,可加快脂肪代謝,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7]。同時,患者可根據個人喜好更換飲食方案,保證飲食平衡,從而積極配合食療。本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干預后的血脂指標中TG、TC、LD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中醫食療在改善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上有積極作用;同時,研究組的體質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表明中醫食療在改善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體質方面有確切功效。
綜上,中醫食療對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和體質改變有正性影響,值得臨床推廣。
[1]代艷, 王益平, 李素蓮,等. 痰濕質高脂血癥患者中醫體質辨體施護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17):1301-1303.
[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7, 19(5):390-419.
[3]王琦. 中醫體質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4]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J]. 中華養生保健, 2009(9):38-39.
[5]謝建明. 飲食療法對高脂血癥患者(痰濕體質)的血脂、體質的影響[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8):5532-5534.
[6]張海嵐, 周建平, 邊洪榮. 香菇有效成分研究綜述[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 6(1):35-36.
[7]尹紅力, 趙鑫, 佟麗麗,等. 黑木耳多糖體外和體內降血糖功能[J]. 食品科學, 2015, 36(21):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