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中藥室,河南 平頂山 467000
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中藥藥材的制備、使用不斷傳承,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于中藥藥材種類繁多,形態相似,對藥品的分類僅靠肉眼無法有效區分,且一些植物根莖等部位與中藥相似,出現制假販假的可能性高,對臨床用藥安全產生較大的威脅[1]。為減少中藥應用風險,臨床從購藥、用藥過程中把握中藥的用藥安全,對容易出現混淆、假冒的中藥藥品進行鑒別。我國傳統中藥鑒別方式是利用放大鏡觀察,區別藥物之間的細微差異,挑選出假冒藥品。但放大鏡觀察對檢驗員的檢驗經驗要求較高,無法在基層醫療機構廣泛推廣[2]。隨著臨床檢驗技術的不斷提高,掃描儀鑒定逐步應用在中藥的鑒別當中,作為技術性鑒別手段,掃描儀鑒定的應用效果較放大鏡觀察的效果明顯改善。顯微技術的興起與發展,我國認識到顯微技術對中藥外觀、成分鑒別的有利因素,將顯微技術與掃描技術向結合,應用在中藥藥材真偽鑒定當中[3]。目前臨床較少使用放大鏡檢驗手段,多以技術性檢驗為主。筆者對所選兩組易混淆藥物的檢驗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半顯微狀鑒定與掃描儀鑒定的效果差異,分析半顯微狀鑒定在中藥藥材真偽鑒定中的應用優勢,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部分中藥藥材,包括虞美人種子、罌粟、鶴虱、蛇床子。將虞美人種子、罌粟作為A組,鶴虱、蛇床子作為B組,兩組各128粒,各組中兩種藥材均占半數,各64粒。另選取中醫院及我所的中藥藥劑師12名,男8名,女4名,年齡31~52歲,平均年齡(46.31±5.69)歲,工作時間8~24年,平均工作時間(18.63±5.38)年,兩組標本均為雙盲法收集和檢驗,避免人為因素影響實驗結果,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 ①均為中醫院正規渠道購買藥材;②藥劑師自愿參與實驗并簽署同意書;③使用儀器均為我所現有器材。
排除標準 : ①排除變質藥材;②藥劑師均具有國家承認資質;③排除實驗中途調崗、轉院藥劑師。
1.2 方法
1.2.1 藥物選擇 A組中虞美人種子與罌粟均存在相同外形,且制備后表面紋路相似。B組鶴虱、蛇床子的外形相似且均存在羽邊,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選擇上述四種藥物作為實驗藥材,各選擇虞美人種子、罌粟、鶴虱、蛇床子64粒,將虞美人種子與罌粟混合,鶴虱與蛇床子混合,混合后作為A、B組分別進行檢驗和區別。
1.2.2 檢驗方法 分別對A、B兩組進行掃描儀鑒定法與半顯微狀鑒定法對藥材進行鑒定。掃描儀鑒定方法是將兩組分別放置在掃描儀的掃描臺上,利用掃描儀對藥材利用貝靈巧DR-2020型掃描儀進行鑒定,用電腦連接掃描儀,并將藥品放在掃描儀的掃描位置上,利用電腦操作取景框,攝取藥材的部分位置,儀器色彩選擇24bit,像素選擇2400,在拍攝時盡量拍攝藥材的部分位置,避免照片過大影響處理速度。根據藥材攝片的亮度、顏色選擇是否重新攝片,對亮度滿意的藥材照片進行處理,直到觀察到藥材的細微差異。通過掃描圖像對A、B兩組的不同藥材進行區分,觀察和記錄鑒定準確率。
半顯微鑒定法則利用體視顯微鏡與電子目鏡進行觀察,將電子目鏡與電腦連接,在電腦上操作調整至可以攝片,將藥物放在體視顯微鏡下,利用電腦攝片,并截取圖片,通過調節亮度、對比度、色度增加圖像的清晰度,待清晰度良好后保存圖片至電腦,在電腦上打開圖像進行藥物外觀的觀察,直至發現藥物區別,并將藥物編號、分類保存。進行下一項藥物鑒定,則重復攝片步驟。
1.2.3 鑒定方法 由12名藥劑師對兩組藥物分別進行觀察和區分,并最終對鑒定結果進行統一后,分別計算掃描儀鑒定與半顯微狀鑒定的結果差異。
1.3 觀察指標 對比掃描儀鑒定、半顯微狀鑒定的鑒定準確率差異,并詳細區分兩種檢驗鑒定方法下A、B兩組觀察效果的差異。鑒定準確率=準確鑒定粒數/總數×100%。

2.1 兩組鑒定準確率比較 掃描儀鑒定準確率A組平均60.15%,B組平均67.96%,半顯微狀鑒定準確率A組平均92.96%,B組平均93.75%,藥品整體鑒定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鑒定準確率比較 [例(%)]
注:與掃描儀鑒定組比較,*P<0.05。
2.2 不同檢驗方法下A、B兩組藥材檢驗差異分析 掃描儀鑒定方法下A組虞美人種子、罌粟的檢查結果與半顯微狀鑒定有明顯差異。利用掃描儀檢驗攝片的圖片分辨率相對較差,無法完全對比虞美人種子與罌粟見的區別,兩種藥材的差異無法完全通過掃描儀完全鑒別,存在一定的鑒定差異,利用半顯微鑒定方法,能夠明顯觀察到虞美人的種子略長、顏色呈褐暗色,并且能夠觀察到淺網狀表皮。罌粟則外形相對較圓,具有較亮的色澤,且有深窩狀表面,二者通過半顯微鑒定法能夠得到顯著的區別。B組鶴虱、蛇床子利用掃描儀鑒定方法進行觀察,對兩種藥物的表面差異觀察相對準確,但無法完全有效區別兩種藥材,對出現外觀破損的B組藥物的混淆性較高,利用半顯微鑒定法,則能夠明顯觀察到鶴虱存在棘狀邊緣,蛇床子的邊緣則是光滑的,且呈現出脊狀邊緣,即便B組藥物出現破損,也能夠明顯觀察到蛇床子脊狀邊緣,對兩種藥材的區分效果明顯。
中藥藥材的鑒定與鑒別,一直是中藥臨床應用的關鍵問題。自古我國就存在由于用藥安全性差的問題,主要由于中藥的藥材種類繁多、易混淆。多數外形相似的中藥存在藥性藥理不同的情況,一旦出現誤用、混用,對患者疾病的治療產生影響,嚴重時危及患者的生命[4]。此外,一些不法商販將沒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部分當作藥物販賣,對中藥的用藥安全也有較大的影響,為減少患者的用藥風險,改善臨床中藥用藥安全,對不同藥物進行區分,鑒別藥物真偽意義重大[5]。
目前我國基層中藥鑒定、使用機構多應用放大鏡、掃描儀鑒定藥材的真偽,操作簡單方便,但鑒定準確率相對較低,對檢驗師的臨床經驗要求相對較高。臨床利用實驗室鑒定方法,則多利用顯微鏡進行鑒定,能夠明確鑒定出藥品的細胞差異,是最為準確的鑒定方法,但顯微鏡儀器相對較沉,且儀器昂貴,需在專業的實驗室內使用。使用靈活性相對較低,且為安置顯微鏡等相關配套儀器,對鑒定環境的要求也較高[9-10],臨床為配套使用顯微鏡,需耗費大量的財力與物力,不利于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因此多數基礎醫療機構與鑒定機構利用顯微鏡鑒定的普及能力相對較差。半顯微狀鑒定是利用體視顯微鏡開展的鑒定措施,半顯微狀鑒定能夠通過現代醫學理論,利用微觀技術對藥材進行微觀觀察,且在傳統掃描儀鑒定的基礎上更加明確的觀察到藥物表面的差異,與顯微鏡相比操作更加簡單,需為保證鑒定技術實施效果建設專門的實驗室或購進相應的配套器材,在基層醫療機構、臨床的普及能力較好,多數藥材檢驗師能夠通過短期培訓熟練操作半顯微鑒定儀器與電腦,不但對藥材檢驗師的經驗要求相對較低,還能夠短時間培養熟練的鑒定人才。
本研究對所選A、B兩組中藥藥材進行真偽鑒定,選擇半顯微狀鑒定與掃描儀鑒定,鑒定結果中以半顯微狀鑒定的準確率更高,兩組鑒定準確率均超過90%,掃描儀鑒定的結果準確率相對較低??梢娎冒腼@微狀鑒定能夠有效提高藥材真偽鑒定的準確率,增加用藥的安全性,減少中醫臨床藥材分配、鑒定工作的困難。
綜上所述,中藥藥材真偽鑒定中,利用半顯微狀鑒定的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減少中醫臨床用藥風險,為中藥藥材鑒定提供更加詳細的區別特點,幫助臨床盡快培養出熟練的鑒定人才,減少中藥使用過程中的錯誤,增加用藥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
[1]許亞春,熊超,姜春麗,等.DNA條形碼技術在動物類藥材熊膽粉及其混偽品鑒定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4):645-650.
[2]石達理,王孟虎,陳思有,等.基于ITS2序列多種龍膽屬植物及藥材的DNA條形碼鑒定研究[J/OL].中藥材,2018(1):80-84.
[3]任旻瓊,樊青玲,張平,等.對接崗位需求的高職藥學專業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135-136.
[4]王桂梅,王世偉,席嘯虎,等.基于COⅠ基因的羚羊角及其混偽品的DNA條形碼鑒定方法的研究[J].中國藥房,2018,29(1):77-80.
[5]劉延欣,魏會勤.半顯微狀鑒定法應用于中藥藥材真偽鑒定的應用價值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5):14781,14783.
[6]馬雙雙,肖瑤,張馳,等.基于系統鑒定法的維藥材赤芍(克孜力喬古魯克)精準鑒別[J].中醫藥導報,2017,23(10):48-51.
[7]劉旭朝,周麗思,劉金欣,等.基于COI序列的水牛角及其易混偽品DNA條形碼鑒定研究[J].藥學學報,2017,52(3):494-499.
[8]楊瑞,李文東,馬永生,等.不同基原甘草的分子鑒定及市售甘草藥材的質量評價[J].藥學學報,2017,52(2):318-326.
[9]袁伯川,李文東,馬永生,等.柴胡屬藥用植物的分子鑒定及市售柴胡藥材的質量調查[J].藥學學報,2017,52(1):162-171.
[10]連德明.半顯微性狀鑒定在中藥藥材真偽鑒定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1):1986-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