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郟縣中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100
腎病貧血是慢性腎衰竭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這種并發癥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在臨床治療中,對于腎性貧血患者常需要采用輸血的治療方式,但輸血存在著一定不良因素,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高血壓、癲癇、血流高凝狀態以及高血鉀等并發癥治療[1],因此藥物治療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臨床治療中。本次研究選取60例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患者,觀察中西醫結合在治療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中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本院所收治的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患者6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齡22~70歲,平均(46.24±9.23)歲;患者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5.62±3.84)年;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年齡21~69歲,平均為(46.69±8.64)歲;患者病程為2~10年,平均病程(5.87±4.13)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各項基本資料之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參考《腎臟病學》[2]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①確切的腎臟病史;②腎功損害;③慢性腎功衰竭的臨床表現;④貧血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排除標準:年齡<18歲;極重度貧血患者;妊娠期與哺乳期患者;其他原因導致貧血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常規治療:給予患者常規血透治療,每周進行2次血液透析,每次持續4 h;同時給予患者0.6 g/kg·d低優蛋白飲食,肌肉注射促紅細胞生成刺激劑(預充式促紅細胞生成素5000IU,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S19980072),藥物的劑量為每次70~110 IU/kg,一周2~3次,共持續治療12周。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生血顆粒中藥治療,具體配方為:炙黃芪、女貞子各30 g,桑椹20 g,淫羊藿、菟絲子各15 g,人參、當歸、阿膠各10 g,生大黃9 g;以溫水沖服,1次/d,分兩次服用,共持續治療12周。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情況;其中腎功能指標主要包含了血清肌酐(Scr)與尿素氮(Bun)。
1.5 療效判定 臨床治療效果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3],主要分為以下幾項: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且Hb增高≥25g/L;②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改善,且Hb增高在15~25g/L之間;③無效:均未達到以上標準,甚至加重;④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明顯66.67%(20/30);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cr與Bun分別為:(426.34±63.61)與(19.76±6.37);而對照組患者Scr與Bun分別為:(481.39±68.42)與(23.86±6.12);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Scr與Bun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組別例數ScrBun對照組30481.39±68.4223.86±6.12觀察組30426.34±63.61?19.76±6.37?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衰竭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治療中,多以患者治療后貧血的程度來判定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改善患者的貧血癥狀是臨床治療中最為主要的目標之一[5];而在臨床治療中,通常會給予患者促紅細胞生成刺激劑進行藥物治療,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貧血癥狀,提高患者生命質量;但這種藥物非常容易分解,藥效持續時間不長,在患者停藥之后,易再次出現貧血的癥狀,治療效果往往不夠理想[6];因此,現階段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腎性貧血的臨床治療當中。中醫學認為,慢性腎衰竭屬于“虛勞”、“關格”、“水腫”的范疇,該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腎病的遷延不愈、臟腑功能失調、衰退以及瘀血滯留從而導致貧血現象的發生;因此,治療的原則以補腎益精祛瘀為主,重視調理;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生血顆粒進行治療,方中重用黃芪,有研究表明[7]黃芪能夠有效改善慢性腎衰竭模型大鼠的氧化應激反應,減少氧自由基對于患者腎臟的損害,同時黃芪與當歸聯合使用,還能夠提高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形成,增加抗氧化功能,從而促進患者對于鐵的吸收與利用[8];此外,阿膠能夠起到滋陰補血的功效,有效增加機體內紅細胞的數量;淫羊藿與菟絲子能夠起到益精、補脾腎的功效;女貞子與桑椹則能夠促進紅細胞的增殖,降低紅細胞的通透性;大黃則能夠活血化瘀,促進血液中毒素的排出;諸藥合用,能夠增強單種藥物的藥效,共奏補腎益精、益氣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9]。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遠高于對照組的66.67%,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cr與Bun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在慢性腎衰竭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優于單純使用西醫治療。
綜上所述,相比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中西醫結合能夠有效提高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易繼飛.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11):1099-1100.
[2]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912-1915.
[3]張之南,沈悌.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4]項瓊,宋恩峰,莫鄭波.自擬益氣調血補腎湯聯合促紅素治療腎性貧血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3(30):3384-3385.
[5]張蕾. 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期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構建的優化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6.
[6]黃國東,馬曉露,喬莉,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腎性貧血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7,36(10):1753-1756.
[7]崔成姬. 早中期慢性腎衰竭的中醫證候學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8]姜岳. 真武湯對慢性腎衰竭大鼠腎臟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6.
[9]馮忠林.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衰竭合并貧血74例臨床療效觀察[A].第三屆國際中西醫結合腎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上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