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寧文

腎虛的人,每天都有氣無力,到了下午就累得什么也干不了,經常頭痛,而且腸胃還特別虛弱,吃點補藥就上火、拉肚子。這樣的人可以試試薯蕷丸,薯蕷丸被稱為“補藥之王”,身體越虛的人,用薯蕷丸的補益效果越強。
薯蕷丸出自《金匱要略》,方子為:生山藥30克,當歸、桂枝、神曲、生地黃、大豆黃卷各10克,炙甘草28克,人參7克,川芎、白芍、白術、麥冬、杏仁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5克,阿膠7克,干姜3克,白蘞3克,防風6克,大棗100枚(為膏),將這21味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約6克。一般每日服用1次,空腹用黃酒送下,100丸為一劑,體虛者可早晚各服一丸。
薯蕷丸是一個補體虛、防百病的方子。薯蕷丸陰陽雙補,氣血雙調。方中的防風祛風;神曲消積食、消熱止煩;大豆黃卷其實就是剛剛發芽的黃豆或黑豆,能補腎清熱、解毒、除濕、通氣血;白芍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防風、山藥補虛祛風治頭暈;桔梗、白蘞止驚悸狂癲。藥味較多,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由于藥味比較多,做起來相對復雜,在老百姓中知名度不高。其實把薯蕷丸中的一些藥單獨拿出來,比如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就是著名的補血方四物湯;方子里的人參、甘草、茯苓、白術,組成了補氣方四君子湯;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就是氣血雙補的圣藥八珍湯。
不僅如此,薯蕷丸還是十全大補湯、炙甘草湯、小柴胡湯等方的合方加減而成,看著藥多,但是每一味都必不可少。看這個藥方,真乃神來之筆,不愧為千古名方。
薯蕷丸主“虛勞諸不足”,中醫講“風氣百疾”,體虛的人體內的邪氣就一直不容易散去,而薯蕷丸能非常平和地補益身體,吃了以后身體越來越精神,風邪逐漸散去。
如果身體素質非常差,動不動就生病,三天兩頭感冒,不僅腎虛,脾胃也虛,五臟六腑皆虛,這樣的人吃薯蕷丸特別對癥。身體特別虛的人、患癌癥或其他重病、身體虛弱、不思飲食的人可以一日吃3顆,慢慢可恢復胃口和體力。
至于起效時間,吃薯蕷丸進補,效果不會特別快。
一位女士吃了薯蕷丸,一兩個星期,都沒有覺得身體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堅持服用了兩三個月后,她發現身體好多了:指甲上的月牙也出來了,身體也不累了,以前常感冒,現在精神、體力大增;以前算是醫院的“常客”,現在已經一年多沒去過醫院了。
薯蕷丸適合長期服用,尤其是更年期、老年和年輕體虛的女性,可以常吃。吃完3個月,可以停1個月,然后再服用,身體會越來越好。
中藥講究對癥施治,薯蕷丸雖好,還是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否則不對癥還容易起反作用,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另外,兒童和孕產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