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日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現象,在全球產業化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只有通過不斷深化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不斷推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不斷完善文化旅游市場、不斷加快文化旅游園區的建設、不斷加快經營模式的轉變,達到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基金項目:2017年吉林藝術學院校級科研立項《創新發展理念下以吉林省文化產業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產業融合發展逐漸成為經濟發展進程中極其重要的發展模式。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憑借其獨特優勢深受各級政府的青睞,把其視為“朝陽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并加以推動和扶持,使其成為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可以說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傳統的發展模式,積極有效地促進了兩大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一、深化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隨著全球產業化融合發展大趨勢的到來,我國的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原有的管理機制和體制中,部分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產業融合發展的客觀要求,逐漸成為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障礙性因素,所以必須要及時、準確的進行體制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切實落實政企分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我國的文化產業曾一度被定位于事業范疇中,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才逐漸實現了由事業到企業的轉變,但管理的機制和體制并沒有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嚴重滯后于兩大產業發展的轉變,在管理中依然能夠感受到行政干預管理模式的影子。要實現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政府方面必須要轉變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首先,要貫徹落實政府宏觀管理的職能,嚴格控制和約束政府部門對兩大產業及市場直接的行政干預,加強對兩大產業的統籌管理,這樣會逐步縮小政府承擔的事務范圍,找對、找準作為管理者在市場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其次,要突出政府管理高效的優勢,一方面可以制定并落促進兩大產業發展的管理制度,并動員各個部門協調配合,形成管理合力,這樣既可以避免了多部門重復過度管理問題的出現,同時也避免了部分領域管理缺失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面可以具有針對性的制定并落實促進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如允許社會資金對文化旅游相關項目進行投資和建設、進一步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流入文化旅游市場、及時、有效地處理和解決兩大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具體問題等等。可以說不斷深化的管理機制和體制的改革與創新,為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推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融合
任何一種產品的創造,都是以資源的占有作為前提基礎的,在我國的眾多旅游資源中,很多都有著極其濃厚的文化底蘊,這對于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創造了必備的條件和基礎。要實現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融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推進:首先,推進文化資源與旅游內容的融合發展。利用文化資源的獨特屬性,結合旅游產業自身特點,有效地把文化資源融入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運營和管理等各個環節中,使旅游產品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優化,價值更加凸顯,文化附加值更加突出;其次,推進多種文化形式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我國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化的文化形式種類繁多,無論是以書法為代表的傳統的文化形式還是以舞臺演出為代表的現當代文化形式,都可以融入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實現二者間的互利共贏。一方面,借助多種文化形式獨特的魅力,進一步深化文化旅游產品的內涵,不斷增強文化旅游的市場吸引力,另一方面,通過文化旅游產品的不斷推廣,多種文化形式得以廣泛的傳播,對于深入挖掘文化產業的產業功能和商業功能,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推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融合,逐步打造出一系列文化旅游精品,在給從事旅游產業經營者帶來高額回報的同時,也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推廣與傳播,有效地實現了二者的共贏發展。再次,推進特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擁有著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和56個民族和13億人口的超大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區域性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實現區域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有助于建立獨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如在東北地區比較火爆的冰雪文化游、長白山文化游等,在繁榮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推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和特色文化產業的推廣。
三、優化文化旅游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從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大眾旅游正在從傳統單一模式向著多元化模式轉變,由傳統的參觀式旅游向著體驗式、交互式轉變,所以依托旅游市場的需求變化,通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旅游形態,創造更多旅游產品,成為兩大產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優化文化旅游市場,對于有效實現文化旅游產品價值,對于有效提升兩大產業整體的利潤水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如何優化文化旅游市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尋: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文化旅游項目的資金注入。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支持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到旅游產品的開發、生產及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在資金上保障文化旅游項目的落實與推進;其次,要進一步增加各類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單一的旅游產品雖然能夠讓人賞心悅目,但很難讓廣大游客記憶深刻,只有進一步增加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才能進一步推進深度游,給游客們留下難以忘懷的深刻記憶。各地方相關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歷史文化、地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對旅游產品進行深度的重構與挖掘,創新旅游產品設計與管理,達到增加旅游產品文化屬性的目的;再次,要進一步加大對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力度。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重點是要探尋旅游項目深刻的文化內涵,以此來增強游客們的文化體驗和感受。在文化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無論在旅游產品的設計研發,還是在旅游產品的推廣經營階段,都要把文化作為必備要素加以思考和融入,使得旅游項目的開發凸顯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力量。
四、完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構建
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構建,顧名思義,就是要以文化作為構建主線,以旅游產業作為構建載體,以景觀、旅游、商業和產業等多個維度來構建多功能文化旅游產業空間,并經過長期的完善和不斷的建設,逐步建成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在構建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進一步明確園區的功能,要賦予園區文化旅游的功能,交互體驗的功能,文化感受和傳播的功能,如果對園區的功能不明確,必然會影響園區建設的效果以及園區經營的收益;其次,要進一步突出園區的文化創意、文化體驗,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本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等,運用多種途徑、多種載體,圍繞旅游產品主題打造一系列極具創意的文化旅游項目,這樣既突出了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文化底蘊,又彰顯了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商業價值,有效實現兩大產業高質量的融合發展;再次,要進一步完善園區產業鏈的構建,通過園區產業鏈各環節的良性互動和分工協作,降級旅游交易成本,提高園區旅游交易效率,建立合理分配機制和責任制,從總體上保證園區產業鏈條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同時,進一步增強園區文化旅游產業鏈的活力和競爭力。
總之,要推進和實現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多領域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嘗試,只有在深入挖掘兩大產業深刻內涵基礎上,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不斷推進二者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地促進兩大產業互利共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蘭.實景演藝: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業態創新[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08)
[2]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04)
[3]鮑洪杰,王生鵬.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稠合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3 (08)
[4]季玉群.旅游業經濟——文化協同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劉寧(1978.10- ),男,漢族,內蒙古通遼人,吉林藝術學院思政部主任,副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黨的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