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學校的管理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校園的建設發展和教學相關設施的采購管理都需要學校后勤負責,后勤掌管的資金和資源也越來越多,高校的后勤管理體制逐漸向著社會化的發展形式進行改革和轉變。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校園的后勤管理體制需要進行完善和發展,最為優秀的解決方式就是創建多元化服務平臺,促進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創新,本文主要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改革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管理體制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校園向和諧發展的模式進行建設。教育改革并不是針對傳統意義上的課程改革,同時也包含校園各部門的體系改革,后勤是校園建設的基礎,是校園發展的保障,其發展與社會化建設的一致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加強校園后勤管理體制的社會化建設。
一、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社會化改革的主要模式
1.合作型模式。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就是社會性,想要實現社會性改革就需要讓校園的后勤部門與社會上的第三產業建立起聯系,讓社會企業能夠直接地參與到高校后勤部門的管理中去,幫助學校進行社會服務行業的選擇,合作模式的運用是比較徹底的改革模式,也是當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理想型結果。但這種改革模式還尚處在發展階段,很多高校和企業都在進行深入的協調和溝通,成功案例如電信行業,通過與高校后勤的合作,目前我國的電信服務幾乎已經搶占了全國90%以上的高校市場,并且還在持續過程中??吹搅肆己玫陌l展前景,目前我國的飲食業、保潔業等等也在進行校園市場開放的嘗試,這也變相地說明了,順應社會化改革的高校后勤建設開始逐漸顯露其重要性,與此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很多社會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進行投資,這就需要通過與校園后勤的合作來獲取利益,這與現在社會倡導的減輕學生的消費負擔存在著不一致性,還有些后勤工作不適合和社會企業建立聯系。
2.依賴性模式。與高校逐漸進行分離的后勤經濟發展仍然需要校園后勤來提供保障,繼續做好校園的后勤服務,但經濟實體的發展讓原有的人事制度、分工制度和分配制度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并且后勤體系的運行機制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多校園的設施依然是由政府校園來承擔,但一些小型的設施和設備都開始變為集團和其他經濟實體來進行承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形式減輕了校園和政府的負擔。校園的正常運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很多高校都采取依賴型的改革模式,高校后勤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進行改革,會受到很多限制,高校的發展需要穩定性,不只是安全穩定還有政治穩定,后勤社會化改革會對高校的安全性發展要求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會主動將責任攬過來。校園的保障還需要后勤體系來提供,這也是高校始終保持著后勤集團指揮權的主要原因,并且分離的高校集團還不能夠完全自主的承擔所需要的經濟,還要依靠校園后勤來進行補給,這種相互依托的發展形式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態下是值得提倡的,但依然存在著發展緩慢,協調性不足的問題。
3.聯辦型模式。很多高校為了更好更快地進行社會化管理體制改革,相互之間進行了聯合,共同組建了后勤服務類網站,通過連鎖的形式為高校創辦后勤服務,這種操作模式的運用使校園后勤集團實現了獨立,建立規?;陌l展形式,緩沖社會化改革實施帶來的壓力,減少了進入社會過程中帶來的社會動蕩,并且可以代表政府來進行校園的后勤保障,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沿襲下來了高校的教育特色。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經過各個高校的聯合成立的后勤集團不需要承擔校園的安全,也就是說校園的安全保障需要校園自己來進行負責,后勤集團在運作的過程中缺少競爭機制的建立,很容易逐漸演化成新的行業壟斷,同時,教學資源的共享也成了一大難題。
二、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方法
資產的管理和后勤隊伍的建設是改革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兩個方面,資產是建設的基礎,后勤資金的使用合理程度會對后勤改革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產生影響,這也是國有資產的效益提升和增值的關鍵因素,資產的管理至關重要。高校要保障后勤的資金投入,維持后勤的開銷,校園設施的建立也要考慮到后勤的服務需求,明確資產的產權關系,這是為了減少因產權問題而引起的糾紛,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要合理地進行資源分配,減低校園運作所需的成本,通過合同等法律手段來保證追責到個人,這時國有資產增值的主要策略。后勤的社會化改革離不開后勤隊伍的努力,現有的校園后勤團隊的成員年齡都比較大,知識水平整體偏低,企業管理經驗并不豐富,這些問題都是后勤集團的經營管理與時代發展不適應的原因,因此,要從根本上對現有的后勤隊伍進行優化,加大后勤人員的培養力度,多引進一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后勤團隊的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的校園后勤體制改革還存在著過于重視形式化和經濟效益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建設合理的改革體制,高校的后勤建設一直存在著缺少育人功能的情況,這也是改革重點內容。在實際改革的過程中要創建新型的合作模式、聯辦模式和依賴模式,做好校園后勤部門的資產管理,建立起具有高素質的后勤建設隊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參照國家出臺的有關文獻,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改革目標,建立起新型的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王琳.淺論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社會化改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1):107-108.
[2]董玉梅.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6):615-617.
[3]恩佳.高校后勤管理的社會化改革及運作機制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0):142-143.
作者簡介:
盧惠泉(1971.12- ),男,漢族,江蘇南通,本科,助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