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貞
摘要:為了促進我國經濟政治不斷發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我國致力于培養一批清正廉潔、為人民服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選好用好干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黨的作風建設,而且還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繁榮昌盛。因此,干部的選拔要立足于人民需求,堅持任人唯賢以及德才兼備的選拔原則,為人民挑選出敢于擔當、盡職盡責、作風良好、顧全大局的優秀干部。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如何選好用好干部。
關鍵詞:選拔 干部 黨制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協會上表明好干部就是堅持將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任務,以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為戰略目標,并懂得如何發揮領導作用推進黨制建設的優秀人才。為了選拔優秀的干部人員,政府首先要從基層深入,全面觀察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品質修養,其次政府要充分發揮選拔的民主性,保證選拔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最后,政府還要遵循政治紀律和組織原則,爭取為我國挑選出有知識、素質高的年輕人才。
一、堅持遵循習近平“好干部標準”選拔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和政治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政府需要更多擁有堅定理想信念以及敢于承擔責任的好干部。因此我國應當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和把關的作用,重視干部選拔,構建新型的科學選拔機制。
(一)推進民主選舉,完善民主評測制度
由于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所以,在干部建設工作中,政府要增強民主性,發揮人民的監督和選舉職能。同時政府還要堅持從干部的整體,辯證地看待和選拔干部,堅持遵循高干部標準。例如,政府在干部選拔中可以通過民意調查、民主投票等形式推進民主選舉,不斷完善民主評測制度,增添干部選拔的真實性和公正性。
(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選拔機制以及競爭性選拔機制,提高選拔的質量和公開公正
政府要不斷加強組織考察和把關,不斷優化選拔結構、擴大選舉信息來源,防止產生唯分取人、形式選舉的政治現象。同時政府還要切實選舉有潛力、有實力、有發展前途的優秀年輕干部,安排他們去基層進行實踐磨練,不斷鍛煉他們的艱苦意識。
(三)幫助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好干部標準”要求干部在政治工作中要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所以為了改變以經濟為單純指標評定政績的現象,政府要不斷健全獎勵機制,完善干部考核體系,對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類型的干部實施不同的考核制度,促進格局干部形成正確政績觀,促進政治科學發展。
二、加強監督,不斷規范干部政治作風
在干部的管理上,加強監督管理以及引導正確政治作風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有效的監督能夠讓干部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政治錯誤,對傾向性問題有一定的提醒作用。因此,政府在黨制建設中,要不斷拓寬監督渠道,堅持黨內和群眾監督同時進行,讓干部的政治工作在陽光下進行。同時,政府還要不斷落實民眾的選舉權、監督權和知情權,不斷完善民主監督制度。例如,政府如果想要加強干部政治作風的監督,政府可以將其帶入到政治談話中,可以利用個人報告以及民主生活會推進監督工作的進行,這樣能夠提醒干部為官要清正廉潔,防止他們突破用權做事的底線。
三、加強理想信念的引導,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覺悟
對于大多數干部而言,雖然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層次和較強的工作能力,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嚴格、艱苦的生活鍛煉,所以他們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想要選好用好干部,政府就要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干部培訓之中,讓干部在日常訓練中得到思想覺悟。除此之外,政府不斷激勵干部,讓他們帶著熱情工作,維持他們敢于擔當、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政府還要注重將黨章制度引入為干部的學習內容,這樣黨的理想信念能夠更深入干部的心,干部也會帶著崇高的理想信念為人民干事和謀福祉。
四、充分發揮“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和意義
新時期干部的選拔和發展要以“好干部標準”為新的實現目標。好干部標準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其要求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抵抗金錢名譽的誘惑,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這有利于切實選拔和培育優秀干部,也確立了一種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為了有效發揮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政府可以通過民主推薦、干部工作公開、民族監督等政治工作凸顯其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改進競爭性選拔方式,為干部提出新的工作目標,深化政治制度改革,從而促進黨制建設良好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干部是人民群眾的指導者,其行為作風深深影響著人民群眾,而優秀的干部能夠帶領人民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因此政府要重視干部的選拔和發展,堅持貫徹黨管干部的原則。除此之外,選好用好干部還需要政府實施有效的制度進行引導,不斷加強各年齡階段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力求把握正確的識人取向,形成正確的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貫徹。
參考文獻:
[1]丁連勇.國企黨組織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0).
[2]王鋒.用好的作風選好干部[J].黨的建設,2013,(08).
[3]王雪玲.論科學發展與正確的政績觀[J].中文信息,2013,(08).
(作者單位:中共定南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