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析了中職學生常有的幾類厭學現象及成因,并列舉了數種對應心理輔導方法。心理輔導雖然重要,但源自教師對自身職業的堅持和對學生情況的接納,用真誠去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在中職生教育第一線專業老師,在遇到學生學習知識的抗拒心理,都容易教學時感到有心無力。針對教學中的困難,我們不應躲避,應分析成因,再去尋求相應對策。
關鍵詞:厭學 心理輔導 認知療法
一、具體去分析學生厭學心理成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每個厭學的孩子存在不同成因,教育者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之前要追尋原因,首先要對學生厭學心理具體了解,并針對心理分析后找出有效的對策。
(一)對學習知識的畏難心理
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人性的本能,這類行為是人類自我保護一種表現。但由于過往學習挫折經歷,導致個別學生會對自己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有過重的逃避心理,對學習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二)新讀書無用論,認為學習知識無作為
社會正流行一種新讀書無用論:靠自己讀書是沒有出路,有知識,卻收入微薄;長期工作勞累,卻缺乏社會福利和保障。現代資訊發達,學生對社會上的思潮有一定了解。對于這種想法,他們往往感到邏輯上似乎合理的,因此對部分學生學習態度造成打擊。
(三)從眾心理,放大了群體的不足
個人行為容易受他人影響,學習動力往往受到他身邊同伴的影響,在網絡時代環境下,學生還受到網絡環境評論的影響。對于一些負面情緒,在校學子并不能獨善其身。
(四)認為中職專業技術低級,不值得學習
社會某些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職學校,他們認為就讀于高中特別是名牌高中再升大學才是“正途”,中職專業技術知識是“低層次”的。
(五)對學習內容情感淡漠,興趣缺失
當今社會中,各位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網絡世界上新事物更是數不勝數,學生的“眼球”也隨著轉動。但當他們面對相對乏味的理論知識和練習時,卻經常心不焉,學習態度打折扣。
學生的厭學原因有很多,但其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內在的原因跟其外面的表現又是兩回事,作為一個教師要洞察事因,才能找出對策。
二、面對學習心理障礙常用的幾種輔導方式
在認識厭學的心理特點后,教師可采取合理措施方式來改善問題。下面列舉本人在教學中常用的幾類心理輔導手法。
(一)對學習挫折產生厭學心理采取系統脫敏法
許多中職生在某個學習階段受到學習挫折,造成對學習厭倦和恐懼心理。對此類學生,本人認為可以嘗試采用系統脫敏法對其學習心理適當輔導,做心理健康操,改善其低迷的心理狀態。
系統脫敏法是通過刺激強度的變化,由輕到重,訓練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提升自信,改正其錯誤認識。在系統脫敏法中,我們首先分析學生對學習焦慮程度按不同的等級進行適當放松訓練,擺脫自己對學習恐慌心理,實現對學習重建信心目標。
以學習計算機《HTML5》課目時編寫代碼為例,部分學生看到網頁代碼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針對這類情況,教學內容先從簡單編碼開始,制作出頁面效果,讓學生慢慢擺脫焦慮心理,重構起學習信心,建立良性循環。在本人展開的課堂教學中,本人發現通過這類漸進的過程,學生撰寫網頁代碼能力明顯提升,可以完成優秀的HTML5動畫作品。
心理輔導的系統脫敏法關鍵之處是逐步讓學生樹立自己的信心。學生心理的成長如幼苗,教師需要細致呵護,心理的成長也如同幼苗,老師的關懷如春雨,學生慢慢會感覺到這種愛,并逐漸成長。
(二)認知療法讓學生改變認知偏差,重新投入到學習中
中職學生存在厭學行為很多時候來源于其自身的認知。本文前面部分提到,產生厭學的認知錯誤有多種,包括有新讀書無用論、學習中職技術落后認知錯誤。教師對學生認知觀點的重點就是改正這類想法,讓學生認識技能知識重要性。
以本校汽修專業噴漆實操和電子專業LED校企合作理實一體化實驗室為例,根據各專業自身發展前景及相應技術特點,從目前中職技術新穎性、重要性、適應性各方面改變學生認識錯誤,將他們觀點進行轉化。
本校基于產教結合模式打造虛擬仿真軟件項目,與企業聯合研發智能制造生產線與新能源汽車維護保養VR虛擬仿真軟件。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先充分運用VR仿真軟件進行訓練,在熟練掌握了相應技能之后,學生才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不但節省成本,更大大提高學生實訓水平。像這些項目,不管是專業水平緊跟社會趨勢,無論是理論還是操作技能都是非常先進的,許多本科院校也未必有此類技術設備。學生通過這類的實訓操作,不但提升了個人能力,更擴展了眼界。
另外,我校與多家單位共同組建的LED產業產教融合(東莞)職業教育集團實驗室,將生產實訓直接搬到學校。由我校電子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企業實行“訂單式培養”和“零距離對接”,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更是非常接地氣的實訓。
這類學習內容緊跟企業生產實踐結合,具有很高實用性,無論是知識水平,技術能力都在國內是先進的水平。這些課堂內容改變了學生認為中職技能知識落后的認知。
本人認為要改變學生認知除了語言教育手段,也要從實踐出發比單純的“心靈雞湯”式的說理更長久和更有效。心理認知是一點點形成的,學生認知的重建很難從一兩個例子去完全改變,要一點點長期積累。
三、真誠溝通源自接納學生不足,亦要改善教師心理狀態
一些專業老師因專業教學中偏向專業知識講授,往往在課堂中忽視學生的情緒表現。在遇到學生對課程內容冷漠和抗拒情緒時沒有足夠心理準備和科學處理方法,容易對雙方都造成心理挫傷。
教師處理問題課堂問題時,不能簡單地呵斥學生,唯有理解及接納并發展雙方真實溝通,有了溝通才能化解學生的情緒癥結。
四、正確地認識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作用和局限
有效科學心理輔導能轉化學生遇到學習困難。人皆有才,但人的才能又是不一樣的。同時我們要知道,學生心理障礙改善過程的反復性,對教師和學生耐心是雙重考驗。作為教師首先是清楚自身工作困難,明白中職教育的長期性。教師職業是良心工作,有時雖然付出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但還是要盡一點微薄之力去做好。
參考文獻:
[1]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朱敬先.健康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張景文,本科,東莞理工學校,計算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及WEB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