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明
【摘要】《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草房子》,是篇幅較長的自讀課。課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孤獨而堅強的
成長歷程。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孤獨之旅》;說課;孤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說教材
本單元選編的是一組寫少年生活的小說。本文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為中心的。《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草房子》,是篇幅較長的自讀課。課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孤獨而堅強的成長歷程。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概括文章內容,學生能把握小說的情節;通過比較閱讀和賞析語句,學生能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及寫法;通過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學生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主題并理解題目的意義。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和質疑探究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深刻理解成長的內涵,學會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比較閱讀和賞析語句學生能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及寫法。難點:通過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學生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主題并理解題目的意義。
三、說學情、教法和學法
學情。九年級學生對小說這種文體的認識處于一種模糊狀態,雖然在七、八年級偶有接觸小說但學生還是把小說當作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他們具備一定的篩選信息的能力,能熟練運用瀏覽、默讀等讀書方法,對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欣賞評價能力,理解比喻擬人修辭的作用,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教法:比較閱讀法、點撥指導法、探究法。學法:圈點批注法、小組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初識孤獨——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學生匯報預習的字詞。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概括內容方法 :a.拓展題目;b.人物+環境+情節)。
設計意圖:1.培養隨文識字的習慣;2.學生對文章內容概括往往做不到簡潔,所以我給予方法指導,這樣授之以漁的教學應該是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感知“孤獨”
默讀課文1—35段,勾畫出表現杜小康“孤獨”的語句,并體會他的心理。(1.旁批心理。2.獨立完成再交流。3.選出板書心理和匯報的小組代表)
設計意圖:1.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默讀評價;2.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使學生明白“孤獨之旅”的表層含義;3.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學習的精神;4.讓學生板書討論結果,打破了教學常規,給學生新穎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
(三)說說孤獨——改寫短文與原作比較
設計意圖。1.引導學生品讀環境描寫并體會它的作用是本節課的重點。運用比較閱讀可以使學生形象感知難點。比較過程中學生可以鮮明地感受環境描寫的作用,細膩的描寫使文章富有意境美,內容豐富,詩化的語言都得到了鮮明體現。2.引導學生思考“學了這課,若讓你寫某種心理除了直接描寫,你還可以怎樣寫”,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認識了環境描寫對寫心理的作用進而能運用這種寫法。
(四)品味孤獨
1.生齊讀課文36—48段。2.從遣詞、修辭、感官等方面談談36、37段景物描寫的妙處,并體會其作用。3.感情朗讀杜小康的四句話。
設計意圖。1.暴風雨中找鴨是本文的高潮部分,既有細膩的環境描寫又有震撼人心的堅強,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情感態度。2.問題意在引導學生認識景物描寫推動情節發展和表現人物性格這個新知識。除此以外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物的方法,這個引導再次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3.文章分析到這,引導學生思考“當我們為杜小康的堅強心生歡喜時,這堅強與前文的孤獨有何關系”,直指文章主題“孤獨滋養了堅強”,并鼓勵學生不要拒絕我們成長路上的挫折而要迎難而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自然貼切。此時難點“通過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主題”已經突破。同時明白了題目含義就是杜小康的成長之旅。4.在我和學生感情朗讀杜小康的四句話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題目含義的理解。
(五)寫一寫
1.這次作文競賽我獲獎了!獲獎了!我背上書包走出學校……
2.期中考試,我的某某學科沒考好,我背上書包走出學校……
任選一題,運用本文以景物描寫烘托心理的方法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教材是例子,學了例子就要試一試,看例子到底會了沒有。并且希望通過學生練筆、學生評價,能徹底理解并運用今天的例子。
五、說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以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教材是例子”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例子講得透,運用得巧,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2.整堂課以“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教學主線,課堂主題鮮明,既突出了小說的特點教學,但又不生硬。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