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霞
摘 要: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所以,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學習與工作的成績以及生活的質量,進而影響我們一生的成功與幸福。孔子告訴我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天性一樣自然堅固。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養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尤其是城鄉結合部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小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和責任。本文對城鄉結合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策略。
關鍵詞:城鄉結合;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把對學生的教育落到實處,通過近兩年的嘗試探索,積累了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解決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在典型學生的個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特定的結合培育模式,把品德與社會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相結合;把學生在校的行為習慣與學校的政教規章制度相結合;把學校開展的全員德育與學生的行為習慣相結合;把課堂與家長、社會相結合等等,從而轉變了家長的觀念,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達到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
1劃分階段針對性設計教學內容
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的不同特性,來用不同的培養方法,例如:在進行小學一年級學生教學的時候,應該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學前教育,并制定了坐、看、走、聽、寫、說的具體要求,強化訓練,使學生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同時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文明行為。利用一周的時間,帶領孩子們熟悉學校環境并能利用學校中的設施了解安全的問題,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孩子雖然還小,照樣定人定崗值日,分飯,逐步有序的勞動,從而使得孩子們能夠有一個健康而又安全的生活習慣,養成一個熱愛勞動的、勤于動手,有著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高年級學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引下,靈活的引導利用課外資料,收集和課程有關的資料,主動的參與到小組合作中,積極參與活動的習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應該結合教學內容,來使得其更加懂得禮貌,待人接物,禮貌待人的習慣。懂得增人玫瑰,留有余香。每逢有紀念意義的節假日,都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或慶祝活動,選擇的主題和內容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促進了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
2發散思維選擇性組織課內外活動
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一些活動,來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深刻的去理解堅持不懈的精神,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期期,學校都可以組織一些文藝活,在訓練的時候,遇到問題可以緊密的結合課堂教學來解決,這樣能夠是的學生能夠很好的領悟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對,然后通過大家的努力,來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得學生不管是在校內活動中,還是校外活動,不管是在課間,還是課外,都能夠有所收獲,活得快樂,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3統一教育協調性保持家校溝通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協調統一。應該做到相互之間的及時溝通。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的細節問題作為老師都要細心觀察,了解到的細節問題和表現堅持做到和家長溝通,及時的和家長反映其在學校的狀況,同時,也能夠通過這樣的途徑來了解到學生家里的狀況,以便能夠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法。在學校,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對這些問題做出及時的評價,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很好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做到有錯就改,.這樣就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言行舉止一直的良好習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的作用,在教師和家長的緊密協調下,通過多多交流、溝通,從而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結合。
4崗位實踐創新式調動學生自主行為規范意識
把學校里學生的一些習慣與學校所指定的一些規章制度進行結合,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設立一些組長啊什么的,采用鼓勵的措施,來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那些違紀的同學進行一定的批評通過這兩年的努力,同學們的表現越來越好,都能履行好各自的職責,潛移默化中有了規范意識。
5與《規范》《守則》《弟子規》同步進行
用《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弟子規》等強化學生的行為,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為了加快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將《規范》《守則》《弟子規》編成小冊,人手一冊,要求每位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在心,學生們根據自己制定的情況進行檢查,利用班會的時間,學生可以編成一些對節目的體驗,從而使得學生們在理解和熟悉以后,努力的做到從小做起,不定期隨機抽查,從而使得學生違規時也懂得錯在哪里。目前的孩子們在生活上優越感、依賴感特別強,回到家里都是養尊處優型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應當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曲折、反復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提高和發展的過程,學生克服一個壞習慣和養成一個好習慣,絕非是一朝一夕即能達到的。因此,應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適應到習慣,循序漸進,逐步形成良好自覺的行為習慣,為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打下堅實的道德與品行基礎。
6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從一開始就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成才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那么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使每一位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對我們自身而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時時注意,時時總結,時時改進,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合格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陳明輝.培養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09):39.
[2]陳玉蘭.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性研究[J].生活教育,2015(13):49-50.
[3]趙春紅.豐富教育途徑,推進養成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