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當下社會,人們更習慣用直觀的視覺圖像去獲取內容。本文通過對藝術素養培育對廣告學專業的重要意義闡釋,提出非藝術類廣告學專業美學素養培育中的實際問題,并于廣告學藝術課程的設置及教學方法給出了針對性的方案。
關鍵詞:廣告學;藝術素養與技能;非藝術類學生
廣告是現代商業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在商業空前繁榮的今天,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加之傳播模式的多樣化、廣告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市場對于廣告人知識、技能、審美以及創新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已經進入讀圖時代。顧名思義,在快節奏的生活下,現代人更喜歡用更直觀的視覺圖像去看內容。廣告與電影電視、攝影繪畫藝術、游戲及周邊等產業相互促進,欣欣向榮。現代經濟也可以說是“視覺經濟”“眼球經濟”,想在多元化的媒介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中脫穎而出,與視覺形象有關,與藝術設計有關。
那么在廣告學教育中,我們不得不重視廣告學這門綜合性邊緣學科中,與市場營銷、傳播分庭抗禮的藝術設計學。而作為做好藝術設計,并非做一個懂得技術的技工即可。對于良好的藝術素養的培育,才能切實提高藝術設計技能;培養出的人才,才能在廣告執業過程中體現出競爭力和差異性。
一、藝術素養培育對廣告學專業的重要意義
(一)美國高校廣告教育及藝術教育的啟示
美國作為世界上廣告行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最早開展廣告專業教育的國家,其廣告教育歷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先進的廣告理念和學術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美國高校中廣告學專業強調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在廣告學專業排名靠前的學校中,整個課程體系構架,人文社科和藝術均占有很大比重。其早期的廣告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更傾向于針對學生畢業后在廣告業就業的培訓。此種教育模式,是以犧牲綜合素養為代價的。經過多年實踐,美國的大學現已形成了理論和實踐兼顧的培養觀念,并把在培養側重點的不同作為自己專業的特色。
以伊利諾伊斯大學和弗羅里達大學廣告學專業為例,前者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和分析能力,而后者設置了許多藝術設計相關的課程,甚至很多事必修課。當然,他們的目的不是培養專業設計人才,而是提高學生對于廣告藝術的設計與審美素養,鑒賞和評判能力。
與我國藝術教育培養藝術從業者的目標不同,美國大學藝術教育則是旨在全面開發學生在視覺、語言、聽覺諸多方面的鑒賞能力和評判能力,培養出的是高質量的“藝術消費者”西方大學普遍具有相對合理且穩定的藝術通識課教育體系。相對而言,在我國高校的藝術教育中,藝術教育多集中于藝術專業院校,往往忽略了藝術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提高眾多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
(二)藝術素養培育對廣告學專業的重要意義
廣告活動的基本流程大致可分為:市場調研與分析、創意階段、藝術設計表現、媒介策劃、廣告費用預算、活動執行、效果評估。其中最為核心的創意,其閃光點需要倚仗視覺化的表達得以實現。視覺信息不僅向消費者更為直觀準確地傳達了產品信息,更予以其藝術視覺享受,使其精神愉悅。
沒有良好的藝術設計表現,廣告創意只是紙上談兵,很難得以準確得表達,更難以使觀者記憶印象深刻。藝術素養在廣告實踐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形象思維的能力。因此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是廣告人做出深入人心的經典廣告作品必備的素養。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廣告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但再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往往成為了一個空口號。藝術素養的培育,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的源動力。
二、非藝術類廣告學專業美學素養培育中的實際問題
(一)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1.課程設置時間分散
傳統藝術類專業藝術課程教育,通常為4-6周單元課集中授課,理論緊跟實踐,且課程連續性強,給與學生充分沉浸式思考的機會。而廣告學專業課程往往為1-17周,每周2-4課時,讓本就藝術素養薄弱的學生,難以有深度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課程缺乏連貫性。
2.課時比重難以滿足
作為融合了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統計學、美學等眾多學科的邊緣交叉科學,廣告學專業課程內容極其豐富的同時,也給課程設置帶來了難題。是廣告學專業基礎教育,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視理論知識及素養的培育,還是注重實踐和操作技能的培養?
除去體育、外語、政治等通識類課程,和中文、傳播學等基礎課程,留給廣告學專業課程的學分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學分內將知識全面有效的傳達給學生著實是個難題。同時媒介的多元化發展也時的技術類課程設置增加了難度。
(二)教學模式水土不服
專業藝術教育課程結系統而復雜,然而在有限學時里,完善系統的學習藝術課程,既不不現實,也無意義。現有廣告學的藝術課程體系結構多不完整,缺乏系統性。并無針對廣告學的特色,缺乏課程設置的邏輯連貫性。部分高校廣告學專業中的藝術課程,為了偏重“實用性”,縮減了基礎藝術素養培養的課時,只設置了藝術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思維和評鑒能力低下,其技能訓練也會大打折扣。由于缺乏基礎素養,實踐上手難,學生對藝術課程也容易產生畏懼感、挫敗感。
(三)師資生源思想差異
由于我國教育體制和模式的特殊性,在高中階段,對于藝術素養的培育斷層。導致生源為文理兼招的廣告學專業,藝術素養與受過藝術系統培訓的藝術生有一定的差距。廣告學專業藝術類課程的教師,多為藝術背景“轉行”而來。在教法和對學生心理的把握上,常常停留在有藝術背景培育的層面上。因此在教學方法和對學生心理的預判上,有一定的誤差。
三、廣告學藝術課程的設置及教學方法解決方案
(一)提高基礎素養培育,明確教育培養方向
廣告和藝術專業,生源以文科生為主。由于我國大學前教育的特殊性:高中階段基本放棄了藝術素養的培育,廣告學學生基本無美學基礎,藝術素養缺失;但文化素養高,理解與接受能力較好。在廣告學本科教育前兩年,應盡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平衡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解決學生眼、腦、手不能協調并用的能力缺陷。眼,即鑒賞能力、發現美的能力;腦,即能把舊元素新組合再創造,碰撞出創意火花;手,即藝術表達,能把創意火花視覺化表達出來。
在專業后兩年,可采取分方向的方式,如分為策劃、設計方向。前者注重思維語言能力,美術作為輔助,未來就業方向為文案策化,美術素養作為對于行業認知的輔助提升,可增加理論性知識,在藝術設計實踐方面重體驗和了解,輕操作。后者側重視覺表達設計,體系化加強藝術素養及應用課程,在文案策劃化方面只做了解。兩者都強調在傳播營銷知識和藝術審美能力基礎上,細化培養藝術鑒賞和評判能力:加強單項能力,且與傳統中文、藝術生有差別化競爭優勢。
(二)確立基礎課堂主線,增加補充教學模塊
針對藝術課程課時不足,無法體系化學習的問題,在合理化教學計劃內課程的同時,可以增加輔助教學模塊。
1.增加開放式實驗課
除主干課程外,增加畫室、實驗室開放課程,讓學生針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方向,以半自由狀態補充能力和知識短板。
2.增加藝術基礎素養網絡課堂
學院組織教師錄制基礎類和拓展類藝術素養網課,在基礎課時之外,彌補課時不足帶來
的課程體系不完整。
(三)優化教學教學理念,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1.優化教師教學理念
在解決學生因藝術素養缺乏,而產生的課程抵觸心理上。教師應做好對課程承上啟下的引導作用:一方面,在課程伊始應詳盡闡釋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的關聯性、在本專業的地位作用、學習方法及相關參考書籍、最后應達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針對零基礎的非藝術類學生,在美學素養的培育方法,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進度上,也應區別于傳統藝術類學生的教育教學手段,做出獨立的教學研究和思考。
2.多維度評價體系
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上也應區別于傳統藝術教育:創意、設計、態度都計入評分體系,從而激勵藝術基礎素養后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論、藝術鑒賞、藝術思維、創意能力的綜合運用。
四、結語
這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我們終身學習的時代。技術更迭的速度有時遠遠超乎我們的想想。然而人文和藝術素養確是不變的底蘊。發達的技術和媒介表現形式,依然離不開內容的填充。除了是機器和代碼構造出來的科技時代,這個時代也是一個內容為王,知識付費的時代。擁有良好的藝術素養,不僅僅是廣告學專業對于人才培養的訴求,也是在浮躁的大時代背景下,可以沉淀積累,厚積薄發,脫穎而出的有利武器。
在距離我們不遠的人工智能時代,單純的重復勞動會被逐漸代替。然而機器始終無法代替的是人類的感官和情感,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和人文底蘊,制作策劃出的那些動人心弦的畫面,是人工智能一時無法效仿,亦是市場不可或缺存在。
參考文獻:
[1]黃文鑫.中美廣告教育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13-32.
[2]何鵠志.基于學科交叉的廣告教育新型課程體系的研究[J].裝飾,2008.01.
[3]王秀麗.高校廣告學專業藝術素養教育的研究型課程體系構建[J].新聞知識,2012.11.
[4]蘇一芳.人肉搜索與網絡集合行為[J].中國青年研究,2009.11.
[5]祝翔.廣告學專業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方法新探——基于文科類學生藝術設計課程素養的不平衡性[J].設計藝術研究 .2013.02.
作者簡介:張爽(1989—),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廣告創意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