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遂溪醒獅在2006年成功入選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國際性的醒獅藝術品牌,提升了遂溪醒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反映了遂溪醒獅作為“非物質文化”肯定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目的在于為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
在強調人類共享、文化尊重、和平發展價值觀念的前提下,積極有效地弘揚、繼承各項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民族文化,力保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與生存空間,是我們目前面對的重要任務。既然遂溪醒獅已是我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我們必須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有效地保護這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向世人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的優越性。
一、歷史性與傳承性價值
歷史性與傳承性價值是指為了保護本民族的文化,通過本民族的精、氣、神等特征方式傳承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可以永遠屹立在世界各民族之中。因此,世界各個民族必須學會處理好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傳承。
在目前世界文化大交融發展背景下,我們應該緊扣時代發展的步伐,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事業,積極發展我國優秀民族體育文化。遂溪的醒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更應該去珍惜傳承、發展它。因此,為了更好的繼承、發展它,我們就要首先借鑒前人的豐富經驗作為基礎,并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使得遂溪醒獅更好的滿足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文化需求。從而更好的繼承、保護、提升這種優秀民族文化遺產。
二、藝術性價值
遂溪醒獅表演形式多樣,有群獅、高臺獅、高樁獅、地面獅、單獅、雙獅都能很惟妙惟肖表現出獅子剽悍、威武、機靈的特性,以及獅子在不同環境所表現出的表型動作,這也體現出遂溪醒獅表演技藝的高超。遂溪醒獅與“難、險、新、驚”的特點,惟妙惟肖的演繹出獅子的喜、怒、驚、疑等表情,給人展現出栩栩如生的獅子形象,震撼人們的視覺和觸動人們的情感,給人一種極其富有藝術感的表演。另外,震憾心靈的鑼鼓聲及獅子的服飾,人獅共舞的場面都具有重要的審美藝術價值。
三、科學性價值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看科學價值,對科學價值認識又有所不同。遂溪醒獅從漢代以來,之所以能夠在民間逢勃發展并世代相傳,固然有它自己獨特文化底蘊與合理性。遂溪醒獅是來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的民俗體育活動。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造成阻礙醒獅的健康發展。例如,在醒獅表演的過程中、制作過程中等,都伴隨著不科學的低俗因素。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知識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和意識觀念都在轉變。為此,塑造健康向上的醒獅文化是現在社會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對遂溪醒獅文化進行梳理和總結,去取糟粕,提取精華,才能使得遂溪醒獅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方能使得遂溪醒獅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四、社會和諧價值
豐富人們物質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遂溪醒獅文化的“最高奮斗目標”,在積極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我們國家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及意義。社會和諧價值體系以民族共同心理、文化習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共同的民族心理認知和生活文化習俗對民族團結起到凝結作用,醒獅作為一種體育文化或者說民俗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共同民族文化的認同意識,產生團結友好的作用。也是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需要。
遂溪醒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建設和諧社會,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具有非凡意義,其中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第一,開展醒獅活動對豐富鄉村文化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為青少年、農民提供一個娛樂、健康的文化活動平臺,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這項活動中來,從而進一步改善農村的文化生活和充實村民的農閑時間。對從事醒獅運動的村民來說,受醒獅文化的熏陶,會影響到他們的言行舉止,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二,醒獅文化活動在民間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人們的友好關系,或者消除、解決糾紛的作用,以醒獅活動打開矛盾對話大門。如遂溪文車村與許屋村村民之間矛盾,使得兩村村民幾乎斷絕往來。通過醒獅活動的交流的次數變多,兩村的歷史恩怨逐漸得到化解,兩村在醒獅活動上面加強合作,相互學習,共同把遂溪醒獅運動推廣開來,成為遂溪醒獅文化的招牌。然而,遂溪醒獅文化的開展過程中對解決部分青年的就業問題、促進獅具的銷售、帶動旅游業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
五、經濟性價值
非物質遺產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它蘊涵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悠久的歷史背景上面,經濟開發層面具有很大經濟效益。對非物質文化的遺產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做保證,為此我們應該科學合理地開發遂溪醒獅文化,把遂溪醒獅作為一種經濟文化開發,充分發揮其經濟價值。這樣才是對遂溪醒獅最好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遂溪的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傳統文化整理傳承方面成績顯著,把遂溪醒獅作為遂溪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去促進文化遂溪、和諧遂溪的建設。也通過遂溪醒獅活動帶動遂溪經濟的發展,把遂溪這個文化品牌推到各地。隨著遂溪醒獅的發展,其經濟開發將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六、娛樂性價值
舞獅活動借助鑼鼓將獅子的舞蹈與形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鑼鼓的節奏中完成各種表演動作及造型,鑼鼓激昂雄獅走起,對表演者來說是極具有挑戰性,也是一種極佳的精神和身體的多方面鍛煉。醒獅的比賽、表演,精彩萬分,氣勢恢宏,激奮人心,并且帶有吉祥歡樂氣氛,為節日帶來熱鬧、喜慶,給人生活添增樂趣。對于現代都市中,它可以稱的上是一種充滿民間風情、民俗風情的獨特風景線。而遂溪醒獅也是一種民俗文化活動,一般醒獅活動在民間是一種祈求神靈的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收的愿望。
遂溪醒獅展示出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精、氣、神和文化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解剖、挖掘、整理、理解遂溪醒獅文化,不僅有利于我們去認識其更深層的文化底蘊,而且對它的保護及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其它傳統項目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蘇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遂溪醒獅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7,(4).
[2]洪三泰.遂溪醒獅文化探源[J].遂溪文史第八輯,2004,135.
作者簡介:梁景武,男,廣東湛江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