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斌 陳超 文英
摘 要:隨著全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方面的改革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與此同時,高校的行政組織變革,就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將針對高校行政組織變革的動因以及相關的變革形式給出相應的見解和意見,以供廣大讀者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變革;行政組織;動因分析
順應社會變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方面的改革愈發風起云涌,能否以一種更好的形式管理當今的高校,是每一個當高校管理者應該仔細考慮的問題,因此進行高校的行政制度改革理應在學校內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教育行政化這一社會熱點話題,一經被提起就快速升溫,使人們不得不去面對這一社會痛點。
一、高效行政組織變革的主要原因
學校受行政力量的干涉過于的嚴重,究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根本上看,是由于學校的官僚主義盛行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一)行政權力高于學術權力
與傳統的官場中,領導者一手遮天相似,學校的教育中也往往過高的抬高了校長的地位。對外,校長是學校的象征與代表;對內,校長是最高權力的掌握者。由此不難看出校長的地位的突出,但是校長這一高級代表作為學校的行政管理者,如果對學術方面的事情干預過多,就會使行政權力的不斷的膨脹,從而導致相應的學術權力的下降。這種模式,是非常的利于高校的長期發展的。
(二)沒有相關的組織執掌學術權力
大多數學校并未對學術部門設立相關的機構或是部門,這就導致學術權力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重視。與此同時,相應的組織部門的就會對被委托以參與學術的決策。然而,傳統意義上講,學校的相關的學術方面的決定都應該是由教授或是教育研究者制定,因此,由行政部門代為確立的相應的制度就顯得脫離了實際的需要。長期下去,組織部門的決策將會越來越空洞,難以真正的反應社會實際,并且難以被推廣運用。
(三)在物質方面,學術權力受重視不夠
受官僚主義的影響,過分的提高了行政組織的地位,因此在學校的資源分配時,就會對相關的行政部門予以一定的側重和傾斜,然而,作為教育機構的高校本就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高校作為教育機構中最為顯著的一環,理應在教學物資方面得到最充足的供應,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高校中各種學術研究項目的更好開展,為各項學術研究提供基礎和動力。但是,若是過多的將資源分配到行政方面,這不僅不利于學術研究的開展,反而會助長相關行政工作人員的奢侈之風。
二、如何對行政組織進行相應的變革
由上文的動因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若是想徹底的改變高校中的行政泛濫之風,就需要對行政組織進行適當的變革,同時還應該增強與之對應的學術組織的力量,使他們共同為高校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一)組織結構方面采用事業部制
大學的事情過于的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所以高校大可采用分權的管理方式,使各個學院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分別制定不同的學院政策,進行自我管理。同時,各個學院還應該做到自我經濟獨立,自己管理相關的經濟問題。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可以組織各個院進行討論,共同決策。這樣就可以充分的削弱原有的行政組織的影響力,使高校的決策更多的體現真實的需要。
(二)變革現有的行政部門
必須明確高校是一個學術圣地的宗旨,將學術權力作為高校的一個重要方面積極的進行落實與貫徹,設立相關的學術部門,具體的負責學術研究方面的相關工作。對于現有的行政部門,必須弱化他們對學術工作的相關影響,同時不斷的培養其為學生和學校的更好發展服務的態度,還要整治行政部門的不正之風,使其了解自己工作的職責并且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唯有建成一個良好的行政管理體系,才能在高校中使行政工作更好的服從和服務于學術的研究,才能推動高校技術的不斷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精英人才。
三、高校行政組織變革后的影響
(一)可以使學校的各個組織之間更為高效的運行
對高校的行政組織進行變革之后,可以使學校的權力更為分散,不會導致以為某一個組織的權力過分的集中而影響決策的進行。變革之后,使各個機構之間的相互的制約與監督,各司其職,保證學校整體工作的有序進行。采用各院獨自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各個院充分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建成自己的特色。
(二)有利于學術研究的更好進行
建立相應的學術研究機構,不僅可以為各項學術研究的開展提供相應的組織和技術的領導,同時,還可以在專業化和資金,技術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這對于學校的學術研究方面更好的創新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相關的工作者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環境。
(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的機會
眾所周知,環境對于人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高校的行政機構進行相應的改革,有利于學術之風的盛行,同時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創作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起學生們從事專業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
四、結束語
高校的行政組織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當今社會盛行的官僚主義的不正之風,同時,改革之后,學術組織的建立也可以高校教育的更好的發展空間,為相關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校的創新能力。該種模式的推廣定將在教育界引起相應的轟動,相信定會推動整個社會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曉閣.淺論高校圖書館行政組織變革的內動力[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1):267.
[2]孫科技.我國教育行政組織改革路徑探索:一個整體性治理的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8(3):11-17.
[3]宋林霖.“行政審批局”模式:基于行政組織與環境互動的理論分析框架[J].中國行政管理,2016(6).
[4]張開發,王永芳.高校內部組織結構的變革:基于治理理論視角[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4):102-106.
作者簡介:孫斌(1991—),男,漢族,江西贛州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陳超(1985—),男,漢族,江西共青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英(1986—),女,漢族,江西共青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