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物流地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學內容重構,打造適合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物流地理》互動教學內容。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物流地理;互動教學內容設計
一、高職《物流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物流地理》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獲得物流地理理論(物流基礎設施布局)與應用的相關技能[1]。
當前,高職《物流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下:①教學內容較為枯燥,比較難教。在物流地理課程中,陳述性知識占比大,這些內容要想講的出彩難度比較大,課堂容易陷入枯燥。②紙質教材內容陳舊不符合時代的發展。由于物流業的高速發展,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的日新月異,物流地理教學內容呈現出時效性強、更新快的特點,傳統的紙質教材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必須是動態更新的。③教學方法落伍,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的需求。物流地理課程無法以典型的職業活動來組織教學。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的眾多娛樂和通訊功能也時常誘導著大學課堂上的學生,傳統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與手機爭奪課堂方面明顯沒有優勢,因此采取措施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回歸學生主體模式迫在眉睫。
二、《物流地理》教學改革對策——開展互動教學
對癥物流地理課程的“教學痛點”,需要立足當前時代特點、技術環節、學生需求來尋找突破點。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等終端在學生中的普及率達到100%,當學生覺得課堂乏味,手機、電腦、平板等一些娛樂工具就成為學生消磨時間的最佳工具。與其與手機爭奪課堂,不如將手機等移動終端作為服務學習的工具,將手機屏幕作為課堂延展,開展新型互動教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學內容,即在確定教學方法之前,先要確定“教什么”。開展互動教學,首要的就是教學內容的設計[2]。
三、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物流地理》互動教學內容設計
(一)互動教學內容設計基本原則
(1)以學習者為中心。互動教學內容要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內部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習者內部學習過程的發生和有效進行。
(2)以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依據學習者的學習實際,確定科學的教學程序,選定合適的學習內容,打破按教材所呈現的教學內容的邏輯順序依次遞進教學的傳統模式,根據學習理論的原則和必要的條件來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便于學習者掌握教學內容。
(3)以學習者面臨的學習問題為出發點。互動教學內容的設計包括材料的選取和活動的設計,要預先預計學習者可能面臨的學習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逆向考慮進行設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物流地理整體教學內容安排
整體內容分為緒論、國內物流地理部分(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國際物流地理部分及綜合實訓四大模塊。(見圖1)
(三)具體模塊互動教學內容設計
針對具體模塊,如公路運輸網絡布局模塊(見圖2),對知識內容體系進行重構。首先列出該模塊所涉及的所有技能點(知識點),然后對技能點進行歸類,將技能點歸為便于學生線上自學的部分和需要教師課堂面授的部分[3]。對于可以用于線上自學的技能點,通過開發微課、講義、測試習題等方式,將資源上傳到在線課程平臺,由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自學可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進行。在課堂面授部分,教師主要解決學生線上自學存在的疑難問題,以及開發一些課堂面授任務,如路線設計任務、區域物流網絡布局分析任務。
四、結論
讓學員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既是互動式教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學員能力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互動式教學才能有效開展。本文對互聯網環境下借助手機開展互動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設計,并曾在課堂派、云課堂等互動教學平臺開展過互動教學,教學效果提升明顯。
參考文獻:
[1]謝金龍,翟玲英,段圣賢.高職高專物流地理項目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探索與實踐[J].物流工程管理,2012(9).
[2]馬春華.物流地理創新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6(22).
[3]王永潔等.翻轉課堂在高校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6,36(12).
作者簡介:繆桂根(1984—),女,漢族,江西萍鄉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運輸管理、物流系統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