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其專業與探索特點,還能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基于學生的學習志趣,教師通過科學的引導,促進學生以不斷總結知識與經驗,探索前沿專業知識的方式,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在于合理主題的選擇與實施科學合理的過程性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專業課程;研究性學習;學習積極性
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的專業課程貫穿于大學的整個學習階段,所以研學型學習也應該貫穿大學的始終,在每個學年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科研項目活動等開展中均可以適當應用。在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研學性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同學之間的密切關系,且學習的主題完全圍繞專業課程展開,也更能激發學生的重視,且具有學習周期長、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在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大學主頁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
(1)大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根本需要。大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不僅需要傳授課程體系的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更是要將學習的知識作為促進自己成長發展的基礎,以促進自身價值目標得以實現。所以,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是為了充分滿足大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根本需要。
(2)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有效規避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性的學習,讓教學回歸到本質,才會改變知識學習的僵化狀態,使得學生能夠將認知內化,進而才能發揮出專業課程教學中的人才培養價值[1]。另外,研究性學習在大學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是對大學生學習方式作出的新要求,提升大學生知識學習過程中的規律性認知能力。
(3)具有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學習,知識的學習過程不只是課堂上,且課程考試結束后也不一定就結束了該門課程的學習。真正的學習,還需要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對知識的應用、總結和提升,找到理論切入實踐的路徑,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應用,一方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促進學生深入認識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塑造自身獨特的知識結構與能力。
二、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策略
(1)選擇合適的課題。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以及專業技能培養目標,選擇合適研究課題。研究課題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創新性、探索性與挑戰性,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志趣,主題的培養目標也應當十分明確,研究思路清晰新穎。此外,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所具有的專業技能水平與執行能力,增強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2)以學生自主研究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重視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教師只作為從旁引導的角色參與到研究活動中,學生通過對自身所掌握知識的充分應用,總結出專輯的研究學習結論。在研究學習活動中,學生必須占有主體地位,不管是對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還是相對的探究方法,探究過程對研究方法的不斷優化等,教師都只能是一個參與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可以對學生的研究技術進行提示和指導,但是需要保障各項研究資源的協調性。
(3)發揮研究性學習的實訓價值。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需要重視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促進學生對被動接受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消化,這屬于一個漸進性的過程。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評價和總結學生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學習方法與態度、研究方法等,并將這些作為學生研究成績的評價指標[2]。在進行討論和總結時,教師可適當對學生的結論進行補充、評價以及質疑,還要體現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研究性學習需要發揮其實訓價值,所以研究過程比研究結果更加重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應該更加關注研究過程,然后才是研究結果。
三、大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對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思考
(1)科學選題。選題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首要環節,而大學生研究性學習是他們參與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是學生綜合應用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過程,不能只是對已有的研究結果進行驗證,選題上需要在學生的專業課程實驗基礎上,不能過度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但是又必須體現對專業課程的深入探究和拓展,為大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為了提升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專業技能與思維的培養和鍛煉,在選題時需要結合專業前沿方向以及社會、企業的未來需求,產品的實際生產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等,根據這些特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研究課題。
(2)研究性學習的有序開展。在教師制定了合適的課題后,讓學生自主報名參與到哪一個課題研究中,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確定參與的學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做好實驗分工,并耐心指導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態度與研究方法展開研究,重視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保證研究項目的順利開展。此外,增強學生單獨研究與集體研究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進行實驗方案設計、正式實驗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結果討論以及論文寫作過程中,都應重視對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這都要學生切實的參與其中,教師只在宏觀層面進行指導。
四、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結合先進教學理念、整合學校教學資源、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在大學專業課程中開展,需要認真選擇研究課題,有序開展研究活動,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研究主體,教師以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順利開展研究。此外,在對學生的研究成績的評價中,應該更加重視研究過程的評價,其次才是研究結果,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江爭紅,吳方.研究性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蚌埠學院學報,2017,01:134-138.
[2]林健.運用研究性學習培養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2:79-89.
作者簡介:盧林祝,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