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X以上”這個句式從古發展至今,它的所指范圍慢慢的發生了變化。為了避免歧義,人們采取一些方法,比如復用指代,加注括注,單獨列條等,促使“X以上”這一句式在使用中盡量準確順利的表達說話人的目的和意圖,從而做到有效準確的交流。
關鍵詞:“X以上”句式;語用分析;歧義;糾偏
“X以上”和“X以下”是一種很古老的語言格式,“以上”、“以下”本不是一個詞,“上”、“下”是趨向動詞,加上名詞性成分X以后,用來表達范圍、概述和方位。而這一結構在現代漢語中,“X以上”是否包含X本數出現了不一樣的觀點。邢福義認為,“X以上”這種結構在古代漢語中是包括本數的,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到了現代漢語,“X以上”出現了新的發展和演進,形成了三種新興的較為定型的模式,分別為:第一“X前后復用式”,比如“X或/及X以上”;第二“X后項指代式”,比如“X以及以上”;第三是“X后項減省式”,比如“X及以上”。呂叔湘在他的《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以上”的解釋是高于或前于某一點,并且特別提到“六十分以上,三十歲以上是否包括六十分、三十歲,有時不確定,需要精確表達時,往往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滿三十歲等說法”這就意味著,呂叔湘不把X本數包含在內。王明仁針對“以上”“以下”展開了一系列討論,他認為“以上”“以下”都應該包括本數,像現代漢語中出現的“X及以上”、“X及X以上”或者是“X以上(含X)”,都是錯誤的用法,應該摒棄,并且他指出《現代漢語詞典》對“以上”“以下”的解釋,都沒有包括本數在內,而所舉例子(古代漢語)都是包括本數在內的,有沖突。同樣認為“以上”“以下”應該包括本數的還有,胡附在他的《數詞和量詞》、張壽康在他的《構詞法和構形法》。前人的研究,都是立足于現代漢語語法,從語義的角度來分析解釋。而本文試從語用學角度進行分析,語用分析在于把語言放在語言與人、語言與人使用的環境關系中去考察,一旦采用這樣的角度來觀察語言,語言在我們的視野中就變成一種語言行為、動態分析。
一、四個次準則
格賴斯提出的會話含義中的合作原則,即在參與交談時,要使你說的話符合你所參與的交談的公認目的或方向,包含在合作原則中的四個次準則是量的準則,質的準則,相關準則、方式準則。我們在生活交際或者敘述中應該遵循這些準則。在方式準則中,要求我們避免晦澀、避免歧義、簡練、有條理。
首先看以下例句:
(1)排比是用三個以上結構相似的并列語句,把相關的意思連續地說出來的一種修辭方法。(王均裕《修辭拾貝》)。
(2)參加本儀仗隊要求身高168公分以上……(2007《國旗儀仗隊招收新隊員細則》)。
(3)考生參加復試時需持……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推薦信……(2013《博士生復試細則》)。
這些句子分別來自已經出版的書籍或者是發布的通知細則中,可是往往收到類似這樣的疑問:三個以上包括三個嗎?168公分以上,那剛好168公分可以嗎?副教授以上職稱,那副教授可以嗎?我們從不管是邢福義還是王明仁的論述中都可以確定的是,在古代“X以上“是包括本數X在內的,而現代漢語中,人們還是會出現上述的疑問,就代表著,“X以上”這個格式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一些不正當的使用出現了歧義,即人們無法斷定這一格式中是否包含本數,在這種情況下,遵循會話原則中的方式準則,人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方法去避免歧義,例如:
(一)復用指代
(1)貸款購買二手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在30%或30%以上。
(2)可能發生六度及六度以上地震地區,須進行抗震建房設計。
(3)凡建筑面積在5000平方米及其以上的,須經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審核后報國務院批準。
(4)2003年底男性年齡在70周歲、女性年齡在65周歲及其以上的人員,月養老金不到750元的,可根據本人的工作年限,按每年1元計算增加養老金。
(5)其他所有進川旅客列車還將陸續加掛一輛及以上行李車用于裝運緊急救災物資。
(6)在電網建設方面,近3年國家已經批準開工330千伏電壓等級及以上輸電線路3萬公里、變電容量1.2億千伏安。
在四個例句中,例(1)(2)是邢福義所說的X前后復用式,例(3)(4)是后項指代式,例(5)(6)是后項減省式。這三種新興模式都利用復指對原有的情況進行了再說明,以避免歧義的產生。
(二)加注括注
(7)到2005年,力爭使上海技術工人隊伍中的高級工(及以上)比例躍上15%的臺階。(《工人日報》2003年8月19日)
(8)每大箱銷售價格在780元(含)以上的,按照甲類卷煙稅率征稅;每大箱銷售價格在780一下的,按照乙類卷煙稅率征稅。(《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9)設立公司應有三個以上(含三個)發起人。(《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
(三)單另列條規定
此類多常見于法律條文等政策性規定。
(10)《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九條: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
(11)《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五條: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以上三種方法,不管是復用指代、加注括注,還是單獨列條規定,都是人們在為了避免在交際中使用“X以上”這一句式時產生歧義,導致理解混亂,從而阻礙交際的正常進行而出現的解決辦法,即它是人們自發的遵循會話含義的合作原則的結果。
二、修正機制或者說糾偏機制
糾偏機制是為了強調或重申自己的說話意圖,以確保自己的意圖和目的能順利實現。并且通常是對已敘述話語的隨后的、即時的糾正。這種糾偏、修正分為銜接式和補充式兩種。
銜接式是指在進行該語句的同時緊接著有可能造成歧義的詞語之后,如同復用指代中,在指出基數X以后,緊跟著“或、及、及其“等詞語,進一步縮小確定所表達的范圍。如在例(3)中在指出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后,立即用“及其”這個限定詞將5000平方米這個本數涵蓋在內。補充式則是加注括注類,在表達完一個范圍后,用加括號注明的方式進行補充說明,從而確保自己的說話意圖或者是表達的目的得以順利實現。
三、語境
在言語交際中,語境對話語意義的恰當表達和準確地理解起著重要作用,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語境研究內容上下文語境。
例(1)A:太好了!我考了90分!我考過了!真開心!
B:90分這么高,當然過了啊。
A:你知道什么,駕照筆試90分以上才算合格好嗎
在這個例子中,由上下文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里的90分以上合格是包括90分的,因為A說自己考試90分,考試通過了,所以這里的“X以上”是包含本數的。
例(2)A:你不是去報名參加咱們學校的國旗儀仗隊了嗎?
B:唉,去了,報不成,身高不夠。
A:咦?我記得報名表上寫的165公分啊,你不是剛好165公分嗎?
B:人家說的是165公分以上!
在這個例子中,由上下文語境可以知道,這里的165公分以上,是不包括165公分的,也就是不包括本數的。
由此可見,“X以上”句式中的X本數是否包含在內,是不一定的,可以包括也可能不包括,在這里通過上下文語境聯系起來理解,就不會有歧義產生。
綜上所述,從語用學角度分析,“X以上”這個句式從古發展至今,它的所指范圍慢慢的發生了變化和混亂,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歧義,違背了會話的合作原則。為了避免歧義,人們采取一些方法,比如復用指代,加注括注,單獨列條等,促使“X以上”這一句式在使用中盡量準確順利的表達說話人的目的和意圖。同時,我們還利用糾偏機制和上下文語境,來進一步強調、撥正自己的敘述,進一步理解該句式在具體語境中的具體含義,從而做到有效準確的交流。
參考文獻:
[1]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侯國金.詞匯——構式語用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
[3]邢福義.X以上格式在現代漢語中的演進[J].湖北,語言研究,2010.
[4]王明仁.問題重重的“以上”和“以下”[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
[5]巴丹.“X之上”與“X以上”之辨析[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3).
[6]萬遠量.“XX以上”、“XX以下”究竟該不該包括本數在內[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2).
作者簡介:王斐(1987—),女,漢族,湖北鐘祥人,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