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有限公司成都壓縮機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100)
2017年5月我公司一臺數控龍門鏜銑床,加工過程中,出現在1號直角附件銑頭無法轉位的問題。當轉位程序進行到附件系統識別的M49指令時,發生停頓,無法讀取銑頭數據,程序不能繼續往下執行。該機床為某機床廠生產的XKA2425×60型數控龍門鏜銑床,此時需要操作的附件銑頭為XHA2430×80-92B型直角附件銑頭。數控系統采用的是SINUMERIK 840DSL系統,附件銑頭的轉位程序,由操作者在界面里輸入附件銑頭號和轉位角度后,系統自動生成,可以排除軟件問題,因此初步診斷為該機床的附件銑頭識碼系統硬件部分出現故障,造成附件銑頭度數無法讀取。
該機床的附件銑頭識碼系統,采用的是CONTRINEX瑞士科瑞公司一套專用傳感器。科瑞公司的產品,以長檢測距離、小型化、全金屬封裝等為特色。該機床的附件銑頭識碼系統如圖1。在該系統中,附件銑頭的銑頭號及附件頭角度信息存儲在載碼器上,分別安裝在附件銑頭上端面0°、90°、180°、270°的方向上,識別器安裝在主軸的端面上與載碼器的相對位置。識別器通訊網關負責為識別器提供直流24V電源,并利用MPI電纜與數控系統NC通訊。在系統正常工作時,識別器讀取載碼器的信息,通過通訊網關,傳送給數控系統NC,協助機床數控系統完成對附件銑頭號及角度的識別。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套系統將附件銑頭號及角度的信息,從數控系統寫入載碼器芯片。

圖1 附件頭識別系統
針對該機床1號直角附件銑頭無法轉位的故障,我們將數控系統復位,手動操作將機床1號附件銑頭放回,再抓取2號附件銑頭,進行轉位操作,發現2號銑頭動作正常。因此可以判斷識別系統的識別器及通訊網關工作正常,問題應出在1號銑頭的載碼器芯片上。
通過SIMATIC Manager S7-300軟件,我們查閱機床PLC程序,了解到下列關于本機床附件銑頭識別系統所涉及的內部參數有:DB99.DBX 66.6 (附件頭碼封鎖標志位)、 DB305.DBW74 (寫入的附件頭號 )、DB305.DBW76 (寫入的附件頭角度 )、DB305.DBX80.0 (讀取 OK)、DB305.DBX80.1 (讀取錯誤 )、DB305.DBX80.2 (寫入 OK)、DB305.DBX80.3 (寫入錯誤 )、DB305.DBX80.4 (報警:需檢查硬件 )、DB305.DBW196 (讀取附件頭號 )、DB305.DBW198(讀取附件頭角度 )、DB305.DBX260.0 (識別器已經識別 )。
我們將1號銑頭上的載碼器分別取下,用手將載碼器貼在主軸端面識別器上,此時DB305.DBX260.0應為1,表示載碼器上信息,識別器可以識別。如果DB305.DBX260.0應為0,表示無法識別載碼器上信息,則可能是載碼器芯片上信息丟失或者是芯片損壞。在檢查過程中,我們發現1號附件銑頭0角度載碼器異常,我們先用M49指令,對芯片信息進行讀取,系統無法讀取到數據,且DB305.DBX80.1為1,表示讀取錯誤。讀取多次后,DB305.DBX80.4為1,提示檢查硬件。為了判斷是否是芯片信息丟失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對載碼器芯片進行重新寫入操作。我們在機床PLC程序中查詢到關于機床附件銑頭ATT調試寫入附件銑頭ATT號碼和角度值時使用的程序,正常情況需要進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先將DB99.DBX66.6置1,但切記完成寫入后一定要將該參數清零;
第二步:將附件頭號碼寫入到DB305.DBW74里,附件頭角度寫入到DB305.DBW76里;
第三步:用手將載碼體,貼在主軸端面識別器上,此時 DB305.DBX260.0 為 1,按下寫入按鍵 I7.6,即寫入OK,信號位DB305.DBX80.2為1,拿開芯片;
第四步:再貼上,在機床MDA方式下通過M49指令或者自定義按鍵來讀取數據,DB305.DBW74和DB305.DBW76內的數據自動被傳入到DB305.DBW196 、 DB305.DBW198中,讀OK信號DB305.DBX80.0為1,即完成寫入、讀取功能。
按照上面的步驟,我們先將DB99.DBX66.6置1,再將附件頭號碼“1”寫入到DB305.DBW74里,附件頭角度“0”寫入到DB305.DBW76里;然后用手將載碼體,貼在主軸端面識別器上,此時DB305.DBX260.0 為 0,按下寫入按鍵 I7.6,DB305.DBX80.3為1,芯片寫入錯誤,連續寫入幾次后,DB305.DBX80.4為1,提示檢查硬件。因此得出結論,該載碼器芯片硬件已經損壞,已無法進行讀寫操作,需要更換。購買到新的載碼器芯片,按照正常情況下步驟寫入載碼器芯片信息,1號銑頭恢復正常,可以進行轉位操作。
2017年8月,我公司另外一臺同廠生產同型號的的數控龍門鏜銑床,所有的附件銑頭都出現角度無法識別,無法轉位的故障。在初步排除操作和程序上的軟件問題以后,我們把重心還是放在對附件銑頭識碼系統硬件部分的檢查上。由于是所有的附件銑頭都出現不能識別的情況,所以,我們應可以暫時排除附件銑頭上載碼器芯片的問題,于是先檢查識別系統直流24V電源和MPI通訊電纜,一切正常。接著采用替代的方式,依次對識別器通訊網關和識別器進行檢查,發現原來的識別器通訊網關已經損壞,所以不能完成正常的通訊。在系統中換上新的通訊網關后,機床附件銑頭可以正常完成轉位操作。
通過對數控龍門鏜銑床ATT識碼系統維修作業,我們體會到,維修SINUMERIK數控機床時,我們應能熟練使用SIMATIC Manager S7軟件進行故障診斷,因為通過閱讀并分析機床的PLC程序,可以快捷地了解各種內部功能參數變化,大大提高維修效率。
另外每個廠家的機床設計者在進行機床的設計時,都有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功能實現方法上會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中所例舉的內部參數及維修方法,只針對同廠家同類型的機床適用,在其他廠家的設備中,參數會有所調整,需要去摸索。因此更說明了在維修時,掌握SIMATIC Manager S7軟件的重要。
現在的機床設備,采用進口配件的比例越來越高,當配件損壞時,往往配件的購買周期會占到維修周期的90%以上,極大的影響了機床的使用效能和維修效率。在此次維修作業中,我公司利用了1個多月,才采購到了配件,而實際現場故障判斷、維修的時間其實只有一到兩天。可以看出,因地制宜的制定常用維修件的備件計劃,開拓靈活、高效的配件采購渠道,對保障公司的設備運行的重要作用。
做維修工作,除了必須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還必須要有探索新知識、新技術,接受新生事物的勇氣和信心。而現在,網絡和計算機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總結,才能讓我們適應新時代的維修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