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韓其英 ,郭艷英
1.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口腔科,山東棗莊 277000;2.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靜配室,山東棗莊 277000;3.棗莊礦業集團滕南醫院門診,山東濟寧 277606
口腔科是醫院進行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提升口腔科管理質量能夠顯著減少發生院內感染的可能性,對于提升醫院護理管理質量具有顯著作用[1],現報道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納入且收治的132例口腔科患者的管理情況。
數據統計納入的132例樣本均選自收治的口腔科患者,分組模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參照組納入66例,女性32例,男性34例,中位年齡數值為(42.32±3.21)歲;實驗組納入66例,女性33例,男性33例,中位年齡數值為(42.54±3.54)歲。兩組口腔科患者基礎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參照組中應用常規管理方法,在實驗組中應用風險管理措施:①構建風險管理小組,組長選為具有豐富經驗的醫師,主要承擔著分析、評估以及處理風險的責任,依據實際情況小組成員制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相關風險計劃,予以合理的風險管理干預。②加強風險教育:醫院口腔科定期進行課程培訓,提升醫護人員風險意識,同時討論分析相關案例,促使醫護人員全面了解風險管理與安全管理的相關知識;有組織地進行法律知識宣傳講座,呼吁人們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醫護人員的行為,構建醫護人員檔案[2],提升管理風險意識的力度。③促進護患者與醫患的溝通,因眾多醫療事故都是由于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與患者缺少溝通導致的,所以,需要提升患者與護理人員溝通力度,促使患者全面了解口腔疾病相關知識;在治療中醫護人員詳細為患者自身疾病的情況,同時以溫和態度接待患者,確保患者充分信賴醫護人員。④構建管理制度:口腔管理中應該建設合理的口腔保潔管理制度,以便于給予患者整潔、舒適、安靜的就診環境,降低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通過避污膜來保護在空氣中經常暴露的手術器械,且早中晚采取紫外線消毒處理操作臺以及桌椅[3];如果手術器械接觸患者傷口,需要利用消毒液浸泡或者通過流動清水進行沖洗,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利用高壓蒸汽滅菌器來實施二次滅菌。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黏膜組織、血液等,所以,在預防患者感染中也需要提升自身保護意識,避免引發交叉感染[4]。⑤提升醫護人員職業道德與素質:醫院定期培訓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風險管理小組盡早計劃醫護人員全年的培訓方案,以便于提升醫護人員的責任心以及職業道德,降低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5]。
統計驗證兩組口腔科樣本的護理操作違規率、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醫患交叉感染發生率、臨床風險事件發生率、滿意度計算值。臨床風險事件主要有器械滑脫、患者誤吸、藥物灼傷口腔黏膜等;消毒隔離合格率為每月細菌培養診室的物體表面、空氣以及護理人員的手;護理操作違規率:每月醫院質量控制小組進行不定期的4次口腔科的抽查,依據護理操作規范來評估口腔科護理人員操作情況;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依據《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在醫療機構推行表格式護理文書的通知》來對護理人員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實施評估。
選擇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有數據,以[n(%)]的形式表示兩組口腔科樣本的護理操作違規率、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醫患交叉感染發生率、臨床風險事件發生率,采取χ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兩組口腔科樣本的滿意度計算值,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統計發現,實驗組口腔科護理操作違規率、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對比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參照組與實驗組口腔科護理操作違規率、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對比[n(%)]
數據統計發現,實驗組口腔科患者醫患交叉感染發生率、臨床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參照組顯著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參照組與實驗組口腔科患者醫患交叉感染發生率、臨床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n(%)]
數據統計發現,實驗組口腔科患者滿意度計算值(93.23±5.21)分,參照組口腔科患者滿意度計算值(81.23±4.8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748 4,P=0.000 0<0.05)。
口腔科臨床護理以及治療一般都是在口腔內實施,且大部分操作都是侵入性的操作,因此治療患者中器械的侵入可能引發病原微生物等細菌直接接觸血液體液,提升感染發生風險。口腔護理屬于持續的一個過程,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以及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護理難度也隨之增加,且越來越多的出現醫療風險事件,患者越來越注重護理服務質量、就診質量,不再只關注治療的效果,所以,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護理管理中十分重要[6]。風險管理應用中首先需要構建風險管理小組,完善管理流程,培訓醫護人員思想道德、專業知識以及法律知識,促使醫護人員能夠具備先驗性知識以及風險意識,擁有未雨綢繆的能力。健全醫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口腔管理質量標準體系,將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完善,降低發生護理糾紛以及風險事件的概率;最后風險管理小組分析、評估風險事件,指導所有醫護人員注重護理細節,了解不同患者的身體差異,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患者身上,如治療技術、藥物。
該次數據統計顯示,兩組樣本在護理操作違規率、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消毒隔離合格率、醫患交叉感染發生率、臨床風險事件發生率、滿意度計算值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實,風險管理是可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采取建立監督機制、提升醫護人員風險意識、改善醫護人員護理水平等方式予以患者更優質的服務。
綜上所述,將風險管理應用于口腔護理管理中相比較常規管理作用更顯著,可降低發生臨床風險事件以及醫患交叉感染的概率,此外也可以顯著提升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對于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1]曹曉艷.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6):1113.
[2]毛煥龍.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21):133-136.
[3]蔣明麗.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33):5104-5105.
[4]朱新霞,劉世清,馬春燕.風險管理在產科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4):170.
[5]李明麗.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289-290.
[6]魏國英,萬秋英.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9(8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