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王秀芬 ,臧兆萍 ,王海鵬 ,楊曉華 ,王洋
1.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41;2.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見習教學是培養醫學生臨床能力的初始階段,促使學生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為將來臨床工作奠定基礎。目前,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遇到醫患關系緊張、見習病例資源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低、思維與實踐脫節等問題。為了提高臨床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臨床知識,學以致用,應不斷地探索恰當的教學方法。該研究主要觀察CTTM結合Sandwich教學法在神經病學腦梗死見習中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6-2017年在該科見習學生,共93名,其中,45名為對照組,48名為實驗組。兩組學生一般狀況無明顯差異,參考教材均為7版《神經病學》。
1.2.1 對照組 45名,每次見習學生15名,教師教學采用常規見習方法,以理論講授及床邊教學為主,講授主要內容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病因、臨床表現及診治。課時為4學時。
1.2.2 實驗組 共48名,每次見習學生16名,將每次見習 學 生 隨 機 編 號 (A1、A2、A3、A4;B1、B2、B3、B4;C1、C2、C3、C4;D1、D2、D3、D4),每 4 名一組,采用 CCTM 結合Sandwich教學法進行見習教學。①首先播放偏癱步態患者視頻,教師開場白:“相信大家都見過這樣一側肢體活動不靈、行走不便的患者,那么,你知道他們患了什么病嗎?帶著問題,進行這節課的學習--腦梗死,首先,我要問大家幾個問題:腦梗死有哪些危險因素?病因及發病機制是什么?腦梗死有哪些臨床表現?一側肢體無力一定是腦梗死嗎?”將4個問題隨機分配至各組,時間5 min;②小組討論:組內成員對各自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時間 15 min;③交叉討論:小組討論后,以編號 1、2、3、4重新組合成新的小組(A-1、B-1、C-1、D-1;A-2、B-2、C-2、D-2;A-3、B-3、C-3、D-3;A-4、B-4、C-4、D-4;),每位同學在新小組里匯報各自帶來問題的結果,互相分享,交換意見,提出新見解,時間15 min;④學生匯報:每組派一位代表發言,分享各組討論的結果,時間約40 min;⑤教師總結,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及影像資料,圍繞腦梗死的學習目標解析每個問題,并與學生互動,講解腦梗死的治療,時間30 min;⑥臨床案例分析,檢驗教學效果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時間30 min;⑦進一步進行床旁實踐,熟悉臨床疾病診治過程,時間40 min;⑧教學反饋,學生對課程提出評價及反饋信息,以便教師改進,時間5 min。實驗組總教學時數為4學時。
為了評估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兩組學生均接受理論測試。測試題目自題庫中抽取,測試內容為腦梗死相關知識 (包括病例分析),滿分為100分,時間60分,試卷有效回收率100%。同時,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價CTTM結合Sandwich教學的主觀效果。問卷統一發放,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理論測試成績以(±s)表示,采用t檢驗,教學效果主觀評價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知識掌握度比較,實驗組(82.58±8.37)分與對照組(74.98±9.76)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實驗組學生對CTTM結合Sandwich教學的主觀評價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神經病學作為一門臨床醫學學科,其內容繁多復雜,邏輯性強,晦澀難懂,學習記憶困難[1],為了使醫學生更好地理解認識臨床疾病,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廣大醫務工作者不斷探索更適合醫學生的教育方法。
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是將案例教學與立體教學融匯貫通、有機結合并拓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2]。CTTM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視頻教學、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精品課網絡教學等手段,精心設計教案、課件、立體展現“仿真患者”和臨床病例討論資料,實現了由單一化到立體化的轉變.集多種教學法于一體,發揮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統性的教學優勢[3]。

表1 實驗組學生對CTTM結合Sandwich教學的主觀評價[n(%)]
Sandwich教學法最早由英國提出,又稱“三明治”教學法,是一種在小班教學中,穿插同學小組討論、同學交叉學習、同學學習匯報等環節,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交流、溝通,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我學習、思考以及探索新知識能力的新型教學方式[4]。
該研究將CTTM結合Sandwich教學法應用于神經病學腦梗死見習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測試成績,有助于學生掌握臨床知識及培養臨床實踐能力,郭林等的研究亦得出類似結論。實驗組學生對CTTM結合Sandwich[5]教學的主觀評價表明他們認可該教學方法。兩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教學過程新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積極主動學習、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強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記憶。而且交叉學習、討論的過程,各成員相互學習、交換意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了語言表達及應變能力,亦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助于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的點評及進一步講解,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通過列舉分析臨床案例及床旁實踐,有助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構建系統性知識框架,有助于提高臨床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CTTM結合Sandwich教學應用于神經病學見習教學中,可提高教學效果,值得合理推廣。
[1]孫瑞紅,李芳.案例教學法在神經病學教學中應用的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370-372.
[2]曾展鵬,黃楓,舒雯.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在中醫骨傷科學中的教學效果調查[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6(11):90-92.
[3]吳旋,張偉紅,陳塏鈿,等.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在耳鼻咽喉科臨床見習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4):73-74.
[4]黃瑋,楊述華,劉國輝,等.Sandwich教學法在骨科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和探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6):98-99.
[5]郭林,金剛,劉玉婷.CTTM結合Sandwich教學法在核醫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