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春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一科,內蒙古包頭 014010
隨著醫療的巨大進步,護理學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在臨床上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護理人員的工作處在一種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中,尤其在特殊病種奇發和護患關系緊張的今天,護理人員獨特的工作環境和服務對象決定了護理人員將面臨生物性損害,化學性損害、物理性損害、心理社會性損害,是發生針刺傷及護理人員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噪聲輻射危害、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工作場所暴力的高危職業群體,因此,社會及負責醫院預防管理的當務之急是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降低到最低,保護好護理人員的健康,為此,需要普及職業防護知識,了解護理職業防護現狀,做好自我防護,就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及對職業防護的重視程度對100名護士和護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結果如下。
包頭衛校應屆實習生50名,剛入臨床不足1個月有25名,3個月有25名,臨床護理工作人員50名,其中工作時間2年有25名,工作時間5年有25名。
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以文獻資料為依據,咨詢臨床護理專家以后自行設計。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點:①被詢問者工作年限與職業防護安全重視程度的關系;②護理職業安全與防護重視程度與職業傷害發生率的關系;③護生及護士對職業防護相關知識的知曉率;④工作年限與職業傷害發生率的關系;⑤護生、護士的職業情感與職業傷害發生率的關系。采用提問記錄的方法,100人的訪談內容及結果都為有效內容。
表1顯示,工作及實習時間越長,對職業安全防護越重視,而且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實習生。

表1 護生和護理人員工作年限與職業防護中安全重視程度的關系(%)
職業安全與防護重視度與職業傷害發生率有一定關系,但也有一小部分的職業傷害為不可避免的,職業安全與防護意識薄弱的實習生和護士中,發生職業傷害的超過50%,其中大多數為針刺傷和安瓿瓶割傷,還有一部分職業傷害即使增強防護意識也不可避免,如心理傷害。詳見表2。

表2 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的主要原因分布
護生及護士對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了解不足,即使了解也有時候做不到,職業防護的臨床實踐被忽視。因此預防保健科制定合理的職業傷害防護措施,定期到科室培訓和學習相關的職業防護知識,對防護知識掌握不好的護理人員及實習生給予重新培訓,直至熟練掌握為止,科室負責預防保健人員指定固定人員定期培訓實習生、新進得護理人員及掌握不好的年輕護理人員,也可以將職業傷害納入績效考核中,加強操作程序規范,提高防護意識,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見表3。

表3 實習生、護士對職業防護的重視程度相關調查
就工作年限與職業傷害的發生關系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工作年限較短者,容易發生針刺傷,心理及社會傷害,工作年限較長者,容易發生物理性損傷,如頸椎病、下肢靜脈曲張、腰背疼痛等,所以職業傷害與臨床工作年限有必然關系。見表4。

表4 工作年限與職業傷害得發生關系(%)
護生、護士的職業情感與職業傷害發生頻率的關系,由于護理工作強度較高、風險大,緊張度高的工作,造成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工作疲憊不堪,積極性差,工作中容易出現情緒低,不照顧不體貼患者現象,加上護理人員長期工作壓力大,會出現工作職業倦怠現象,護理人員每天面對那些被疾病折磨的、創傷和死亡的患者,護理人員身心久而久之會產生潛在的刺激,不知不覺地產生心理傷害,出現顯而易見的后果。見表5。

表5 護生、護士的職業情感與職業傷害發生頻率的關系(%)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執業暴露相對較高,而防護意識低,防護措施落實與實際執業防護有差距,在實際工作中,注重考慮的是患者的護理與安全,而忽視了自己的自身的安全教育,經驗缺乏,也不知道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低年資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意識較低,在操作過程中不按流程進行,工作量大時,容易出現忙碌,操作流程簡單化,護理人員隨意丟棄被污染的物品,如隨意把1 mL、5 mL注射器以及用過的輸液器丟棄在治療盤內的或亂放在治療桌上,由于輸液針頭或1 mL、5 mL注射器針頭均細小,再加上缺乏職業防護知識,導致護理人員職業暴露針刺或割傷,有一些新上崗的護士,一心想做好工作,把操作技術練好,沒有防范意識,久而久之,沒有養成良好的職業防護,導致頻繁的職業暴露發生。
由于護士工作長時間面對的愁眉苦臉的患者和突發意外情緒激動的患者及家屬以及死亡的患者,再加上護士繁重的工作,護理人員的缺乏,倒班,工作量大,超負荷的工作,產生憂傷的工作情緒,出現工作不積極、操作注意力不集中、身心倦怠,大大增加了職業暴露風險。
定期對實習生、低年資護士以及職業防護知識掌握差的護理人員開展職業防護的安全教育,對于實習生在進醫院實習之前,學校必須安排職業防護措施及相關的處理流程,實習生學習應該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實習生真正知道要進行防護的重要性,知道其危害性,明白防護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就會主動學習防護知識并會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樹立正確的防護意識。新護士上崗前進行崗前培訓,強化職業防護的知識,講述醫院發生的職業暴露實例,有助于新上崗人員明確職業暴露的種類、性質、特點以及防護措施。
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職業防護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按照規章制度培訓學習,也沒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職業防護教育,院領導及相關的負責部門沒有重視職業防護。
護理人員對疾病的認識不了解,不同的疾病傳播途徑不同,其隔離防護措施也不同,比如操作可能會濺到面部時,應戴面罩或防護鏡而未戴,戴手套時也未戴手套是導致意外職業暴露的原因。
醫院根據科室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出相關的防護制度,科室根據本科室的工作特點,把理論知識、防護措施、技能演練相結合在一起,鼓勵護理人員業務學習,讓每位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加強他們的防范意識,提高護士自身價值的體現平臺,并納入績效考核中。
盡量集中安排各項操作,護士長應按標準防護配備設施,醫院隨時進行終末消毒,有日常清潔標準和衛生處理程序,病房、走廊、床單元、設備等按時清潔消毒。
首要采取標準預防,標準預防是職業防護的主要措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時,應認真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觸患者粘膜或非完整皮膚前,均應帶手套。如果污染物可能發生噴濺時,應佩戴眼罩、口罩、防護服,同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護士長采用彈性排班,主動關心護士身體健康情況,要了解每位護理人員的生活、工作狀況,工作有無壓力,休息是否充足,是否勞逸結合,科室定期給予心理疏導,提高護士的地位和待遇,組織護士參加一些文化娛樂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護理人員在繁重的工作中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及時有效地疏導,調節和諧的人際氛圍,創造溫暖團結協助的工作環境,減少負性心理,從而降低心理職業傷害,增強護理人員防御職業能力,使護理人員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醫院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職業防護知識宣教,如講座、發放資料、職業暴露案例分析、有獎問答、比賽等進行宣教,使護理人員積極參與,認真反思,從案例中吸取經驗教訓,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做好職業防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對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特別要強調防護用具如手套的應用、醫療銳器的處理、銳器刺傷后的處理措施等,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糾正護理人員的一些不安全行為如套回針帽、分離針頭、徒手傳遞刀片等銳利器械等。
從該次研究的調查結果看,護理實習生相比于臨床護理工作者,無論是護理安全防護知識,還是防護意識,都不及臨床護士,因為護理實習生經驗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練以及對環境不熟悉等原因,面臨著比在職護士更高的職業傷害危險[2]。從護理職業損害發生率來看,新護士及實習生更容易發生針刺傷和割傷,而且在臨床操作過程中防護意識淡薄,工作年限較長者容易發生一些物理性損傷。有一部分護士了解護理職業防護意識,但是在臨床的實際工作中忽略了自我保護,即使發生了護理損害,也容易忽略其危險性和不可知性。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防護意識與護理損害的發生密切相關,由此可知,安全防護意識的加強是必須做到的。大部分職業損害通過干預是可以避免的,如生物性損害,化學性損害,而有些職業損害是不可避免的。通過該次研究,我們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加強職業防護意識,降低損傷程度,刻不容緩,對于應屆實習生來看,學校應加強學生對職業防護的知識培訓,學習防護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保持高度的自我防護意識,嚴格按照規定處理醫療廢物,將防護措施落到實處,并在臨床中付諸于實踐。
[1]鄔維娜.“護理職業安全與健康”課程的編制及評價[D].上海:復旦大學,2009.
[2]汪國建.護理實習生職業傷害現狀和防護情況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
[3]唐滿.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及其防護.中國民康醫學,2008,20(10):2606-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