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李曉華,崔穎,紀蕾,姜志丹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近些年來,醫學專業畢業生由于招生規模日益擴大及本身專業性強、社會需求學歷層次高等原因的限制,其就業呈現愈加嚴峻的態勢[1]。因此,了解當前學生的就業觀,分析畢業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對畢業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對于提高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成功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了解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觀,該研究向齊齊哈爾醫學院2018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專業認知、就業意向、就業崗位選擇、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問題,共發放300份問卷,收回有效答卷282份。
通過問卷,可以看出,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對于選擇臨床醫學專業的原因,46.10%的學生是出自個人興趣或理想,有22.70%的學生認為好就業,20.57%的學生是出于父母的意愿。在問到該專業就業前景時,認為很好的有28.72%,認為一般的53.90%,認為不好的有14.89%,見表1。

表1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
對于畢業后的打算,63.83%的學生選擇考研。而直接選擇就業的學生僅占到13.48%??梢?,多數學生還是將考研放在了第1位。對于就業地區選擇,36.52%的學生選擇了東北三省,這其中黑龍江省生源占到了97.67%,剩下的則為吉林省生源。31.91%的學生選擇東部發達地區和江浙一帶。在就業城市的選擇上,選擇二線城市和不限的分別占到34.52%和28.11%,選擇北上廣和其他一線城市的則分別占到10.32%和15.66%,可見學生在就業城市選擇上并沒有一味追求大城市,但是選擇三線城市和其他小縣城的學生也僅占11.39%。
在問到選擇就業地區和城市所考慮的因素時,41.58%的學生出于離家較近,31.54%的學生是出于經濟發達的考慮。
對于工作單位的選擇,有77.06%的學生選擇公立醫院,其次是國有企業醫院,占到10.04%,部隊醫院和民營醫院則分別占5.73%和5.02%。可見絕大多數學生更愿意去公立醫院就業,總體占到92.83%,想去民營醫院就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但是,如果將同一城市中工資高、待遇好的民營醫院與工資相對較低、待遇一般的公立醫院進行比較時,則有60.64%的學生選擇了前者,可見工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于求職單位的選擇。
當問到是否會考慮縣醫院就業時,有18.57%的學生明確表示不考慮,而41.43%的學生沒有明確表態,處于觀望態度。說明學生還不是完全能夠接受在縣級醫院就業。
對于沒有編制的工作崗位,回答不考慮的學生僅占20.36%,表明學生現在對于編制并不十分看重。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出臺,是否有編制也不再成為學生找工作的重要選擇因素。見表2。
在擇業時所考慮的幾項因素中,學生普遍認為薪酬待遇、發展機會和工作環境是最重要的3個因素,而能否規培、工作地點、科室崗位則是學生認為最不重要的因素,見表3。對于自主創業的看法,打算自主創業的只有15.25%,多數學生沒有創業想法,認為創業有風險,也不知道如何操作。可見學生對于創業還是比較保守和謹慎的,見表4。
①缺乏就業的主動性和緊迫感。當前畢業生缺乏就業意識,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不主動,消積怠慢。學校為了方便畢業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就業信息,專門建立了畢業生就業信息群,但是學生很少主動加群,有的甚至需要老師催促才能加群。學校還經常為畢業生聯系就業單位來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但是來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卻屈指可數,需要老師百般動員強制要求才能勉強來聽一聽。有的畢業生往往在最后一個學年寒假過后才開始準備找工作,甚至有的還要等待考研的結果,因此錯失了很多機遇[2]。
②盲目追求考研。當前,受就業壓力和職業生涯所迫,很多學生一門心思要考研,在考研的復習階段,不看就業信息,不參加任何招聘會,將就業和考研完全對立起來。在調查中,打算先考研,后就業的學生占到了68.44%,有些學生甚至畢業后的幾年都奮戰在考研的道路上,遲遲不找工作。

表2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求職意向基本情況統計表

表3 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所考慮的因素(多選)

表4 學生對于自主創業的看法
③就業信息來源單一。畢業生在求職時往往只靠一兩種途徑搜集獲取就業信息,手段比較單一,獲取的就業信息有限。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通過學校招聘會和學校就業網來獲取就業信息的學生最多,分別占到72.70%和68.09%,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僅依靠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來找工作,缺乏主動從各方面渠道搜集就業信息的意愿,比較懶惰。
④公立醫院傾向性嚴重。在求職中,畢業生還是比較在意醫院的性質,在同樣條件下,畢業生最愿意去的還是公立醫院,相當少的畢業生愿意去民營醫院就業。只有當民營醫院工資待遇高、醫院規模大、地理位置好等情況下,才會被畢業生考慮和選擇,見表5。

表5 畢業生對求職單位類型的選擇
⑤缺乏基層就業意愿。據調查統計,畢業生普遍不愿從事基層工作,一方面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水平有限,患者量低,設備投入跟不上,無法滿足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基層工作的福利待遇、工資水平不高,很多基層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驅使畢業生在求職時更愿意去大城市和大醫院,加之很多學生本身就是從鄉鎮等基層地區走出來的,上大學目的就業為了脫離鄉鎮,因此這些學生也很難再回到基層就業。
⑥理論基礎薄弱,缺乏實踐經驗。調查顯示,在問到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是什么的時候,多數學生回答的是缺乏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實習或工作經驗,見表6。有些畢業生在校期間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好,容易被用人單位淘汰;有些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考研復習中,臨床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不足,在考研落榜后的求職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臨床技能不過關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
當前很多畢業生的擇業觀念已經嚴重落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求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舊觀念的束縛而裹足不前,對自身就業造成了很大影響。由此看來,加強學生就業觀念的教育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就業指導提供給學生的不應只是就業信息和面試技巧,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分析當前形勢并灌輸正確的就業觀念[3],國家新醫改政策的頒布和實施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逐步壯大,民營醫院也正在蓬勃發展,以往畢業生不愿考慮的就業單位將會成為大有可為,大有作為之處。在考研和就業的關系上要指導學生對自身進行正確地評估和分析,引導一部分學生先就業,后考研。比起一味追求考研來說,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合理的規劃,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表6 學生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多選)
醫學教育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按照市場發展方向及時調整專業。新醫改政策的提出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很多新方向。例如全科醫生,兒科醫生,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老年健康保健,社區養老服務,個人、企業商業健康保險等,這些都是國家大力提倡和發展的專業和行業。因此,學校應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適應新醫改的要求改革教學內容,對一些課程和專業進行相應調整,使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更貼近新醫改的趨勢,為全社會提供符合新形勢發展要求的醫生。
學校要加強臨床專業的基礎理論教學,綜合運用LBL、TBL、PBL、CBL、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推進醫學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嚴格臨床實習管理,為畢業生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臨床教學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和獎勵辦法,從制度上保證臨床實踐教學工作質量,切實提高醫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4],以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素質,使畢業生在求職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決定了醫療活動是多部門、多科室、多層次人員合作起來進行的,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具有團隊合作精神[5]。作為醫學生,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以外,還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在求職面試時,良好的溝通表達不僅能在回答問題時做到思路清晰,條理清楚,表達明白,最終獲得高分,同時也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會格外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而在從事臨床工作時,更需要與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這是醫學生必備的一項素質。所以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從而有效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1]陳迎紅.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6):53-54.
[2]李海莉,徐朋輝.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問題探究[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34(3):268-270.
[3]趙露,任成.新醫改背景下臨床醫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1,24(8):96-98.
[4]文雅,毛永強,金振華,等.當前社會環境下提高醫學生就業能力的探索_以內蒙古醫科大學為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5(9):112-113.
[5]潘濤.新醫改政策下醫學畢業生就業分析[J].河南教育,201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