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華
摘要:初中學生復習地理的時候,常常把它當作文科來死記硬背,實際上,我們的地理學科并非只有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它也是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需要我們教會學生使之聯系起來,靈活運用。本文就如何搞好初中地理的復習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復習課;知識網絡
傳統地理的教學被認為是文科,就應該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則倡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勤于動手的探究式課堂。那么,我們的地理復習課也應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學生的發展,那么,我們要如何搞好地理復習課的教學呢?
一、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知識網絡
地理復習課課時一般都比較少,不可能像上新課那樣重現全部的知識點,教師應注意利用有限的時間,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知識網絡,教給學生必要的復習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書溫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把已學過的知識點融會貫通。要做好這點,關鍵是寫好復習課教案。如只草草應付,結果直接影響了復習課的教學質量,學生聽起來會覺得你只是把講過的內容又重復了一遍,沒有起到復習的作用。寫教案之前要把一章的內容系統的看一遍,教材附帶的練習冊也要從頭思考一遍,有哪些知識點,哪些類型題要做到心中有數,最好能畫出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使學生一目了然。例題要精選,盡量多涵蓋知識點,能體現知識的層次性,讓學生做后回味無窮,例題不易過多,有代表性就可以,留大部分時間給學生自己梳理知識點,針對自己的弱點鞏固提高。所以在教案中還要認真的備學生,哪些學生在這一部分需要特別加強要進行逐步落實,誰需要鞏固基礎、誰需要適當拔高,要分出層次進行練習和留作業。
二、重視地圖,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求他們結合地圖去記憶,復習,盡量將所有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去,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能力。地理復習課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中特別強調讓學生結合地圖記憶,這樣他們記的知識不會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更利用第二階段的綜合復習。在運用地圖進行復習時,要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圖,比如:中國主要的山脈及地形區,中國的氣候等,我經常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去想地圖,想每個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學生記憶時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隨手圖,不要求畫的特別準,只要他自己能看懂就行了。運用這些方法,學生不但可以把復習真正落實,還可以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他們還何需死記硬背呢?
三、重視基礎,理解記憶
1、把復習目標細化,拋棄大水漫灌式,真正做到小任務,快節奏,讓學生感覺到你布置的任務很容易、很輕松地就能完成。如果你布置的任務量太大,使學生長時間完不成復習任務,很容易使他們對復習喪失信心。
2、教師要把知識條理化,在上課時羅列出知識點,幫助學生把知識串成線,織成網絡,形成比較全面的知識,能力體系。
四、趣味性與知識性相統一
由于復習一般安排在一節課的開始階段,而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尚未完全集中,因而復習又擔負著轉移興奮方向、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任務。教師,作為一名“導演”,不僅要有這個能力,更重要的要有方法,尤其復習中提出的問題、引入的內容要有趣味性,使學生的神經中樞很快興奮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既是藝術,又是方法,更是能力。學生在濃烈的興趣之下就會主動渴求知識。歌德曾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楊振寧更明確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興趣”。因此一堂課的開始把握好學生的興奮點尤為重要,不夸張地說,一節課的開頭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節課的成功與否。如學習地下水一節時,先復習地表水,然后將俗語“井水不犯河水”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去尋找地下水和地表水關系的答案,從而對該俗語提出質疑。再如復習“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引用“一山不能容二虎”,激發學生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規律,進而引用“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導入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規律。當然還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選擇一些學生易接受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形式、內容,如漫畫、電影、電視鏡頭、新聞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實踐找準興奮點,特別是提出的一些疑問,學生在課堂上總不斷地想找到答案,揭示規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五、因材施教
因為復習法導入新課不是單純地為復習而復習,而是擔負著“鋪路”、“架橋”的使命,這就決定了復習的難度要適宜,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提出問題、引用的內容既要讓學生“夠得著”,又要“不易夠”,才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吸引住學生,為學生學習新課做好良好的鋪墊。若難度把握不好,則學生或者感到索然無味,或者挫傷積極性,反而適得其反,同時也要考慮到基礎好和基礎差的同學的差異,故復習的內容又應是難易的統一。如講授氣溫時空分布規律時,可提問學生氣溫時空分布的現象,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說出一些現象,當然優等生會說得更具體、更全面。這樣調動了所有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導入氣溫時空分布的規律及其原因。所以把握準難度也是復習法導入新課至關重要的方面。
復習課雖然綜合性強,但只要我們認真備課,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并因材施教,那一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