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震
摘要: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其中聽力教學不僅影響到學生的說,讀,寫這三方面的教學,還影響著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在現行的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置了聽力課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搞好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呢?我認為,聽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訓練才能逐步提高。
關鍵詞:英語聽力教學;初中英語
在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中產生了大量的“聾啞性英語”,完全無法達到交流的目的,而在初中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聽力教學是重要部分,聽是獲取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途徑,是四項技能的基礎。因此,重視初中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是每位中學英語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英語聽力課堂的問題
1、聽力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雖然課程改革之后,教師越來越重視教學方式的轉變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聽力教學中,教學的方式仍舊是比較單一,仍舊是以練習和考試的方式來實現。例如,教師一般會選擇一些英語材料以試題的方式讓學生做,教師認為只有學生聽并且做才能知道自己的實際水平和所存在的問題。事實上,大多數學生以這種方式的練習無法獲得聽力能力的真正提升,而且久而久之也容易造成他們對聽力興趣的降低甚至排斥。
2、重視程度不夠。聽力教學同閱讀、寫作教學相比,教師對其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多數教師認為后者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這也造成了我國英語教育的一個獨特現象:高分低能。學生能夠看懂英語卻聽不懂英語,而學習一門語言,最終的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使用也就是聽和說,能夠用來交際。造成這種現象同教師缺乏重視有關,多數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沒有做到正確的認識,分散在聽力教學上的時間非常少,學生無法通過有效的練習來提高聽力的能力。
3、學生對聽力存在心理障礙。多數學生對聽力存在著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是提高聽力教學有效性的難題之一。對于一些英語成績不錯,但是心理素質不佳的學生,一旦在聽力中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就會心里慌亂,以至于影響整個的聽力練習。還有一些學生由于不注意平時的練習,造成聽力能力的低下,這些學術從一開始就會聽力存在抵觸心理,認為自己聽不懂。這些都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學生的這種心理問題的存在對聽力教學的提升造成了阻礙。
二、提高我國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質量的手段
傳統的外語教學思想認為語言學習就是學習一套系統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只要一支粉筆一張嘴,把語言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以此為出發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發展運用英語的能力。外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參與實踐活動才有可能將他們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最終發展成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個實踐過程必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降低教師的作用。相反,新教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具備聽說讀寫的技能和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還需具有一定的活動組織能力。
具體地,我們可以考慮以下這些做法:
1.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觀念。在聽力教學實踐中既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增長語言知識,更要在聽力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英語文化意識的發展。從培養人、發展人的高度以現代課程觀為指導,注重教學的開放性,以及過程和評價的發展性。
2.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以便以其口語表達來增加學生的聽英語機會,鍛煉并提高其聽力水平。語調、重讀、弱讀、連讀、變音、失去爆破、語氣、語流、語速等各方面都要準確表達,而且課堂用語力求豐富性。結構、用詞和語言難度要注意層次性、變化性,用自己的實際運用讓學生感知英語的節奏,讓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的語言時不至于感覺“失真”,產生消極情緒,以至影響聽力理解能力發展的實現。
3.教師在聽力課堂教學中,要具體分析材料的內容和難度是否適合學生使用,教學材料內容與新課程教學目標描述是否相適應,材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據此對某些材料刪減或通過適當的調整,降低難度和要求。
4.讓學生精聽和泛聽結合,關注學生的感受,減少測試性練習,同時摒棄放音—做題—對答案的做法。在聽力培養中要激發興趣,滲透英語文化知識,注重技能和策略培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聽力中體驗運用技能策略,了解信息,欣賞語言的成功快樂,而不是以應試為目的,拋卻了聽力體驗中更具價值的東西:培養聽力過程中的信息篩選、記憶、聯想、推測、歸納、概括等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調、語氣、背景等非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滿足人的發展中的求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5.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優勢,豐富教學手段,行之有效地運用網絡、電影、電視節目中的音畫,有效地把視與聽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聽的實踐。視頻能幫助促進學生的理解,畫面與聲音的結合給學生提供了全新的感受,使學生體驗到聽的樂趣,增加成就感。
聽力測試除平時練習外,還必須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具體來講:語音知識,正確的發音和一些常見的語音現象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詞匯,擴大日常生活詞匯,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聽力詞匯庫,并練就熟練地從聽覺提取詞匯的能力。掌握語法知識將會極大地促進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中考聽力測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掌握簡單英語日常會話的能力。其內容涉及天氣、飲食、工作、校園、家庭等方面,題型一般是聽懂單句,聽單句選擇恰當的答語,聽對話回答問題,理解短文,聽短文填空。
結語:
總之,聽力是一種積極思維的過程,若想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決不能只訓練耳朵,而要在激發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將聽、說、讀、寫等方面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使學生語言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聽力教學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少而多、由點及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吉玲.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對策研究[J].中學生英語,2018(12)
[2]陳海柱.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做好英語聽力新題型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36)
[3]王燕.初中英語促進聽力教學的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