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
摘要: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國家每年從財政中拿出大量經費用來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是一項重大舉措,各高等學校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一些難題,一些學生不誠信現象,給大學生的群體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也給社會和學校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完善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十分必要,也是目前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針對大學生扶貧助學工作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進行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扶貧助學;高校學生;誠信檔案
黨代會確立的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到2020年基本擺脫貧困,國家、社會和學校對高校貧困學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也開通了很多的資助通道,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切實做好高校家庭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維護黨和政府形象,維護廣大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重措施,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保證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協調、有序發展政策的保障;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發展穩定的重要舉措。
一、 誠實守信,是大學生誠信檔案建立的基礎
1. 從問題的根源入手,建立誠信檔案的可行性。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省,各地發展不一樣,每位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也不相同,進入高校學習后也很難實地調查每名學生的家庭情況,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只能聽學生本人講、學校老師的觀察和一些證明不了問題的證明。如果學生在思想和誠信上認識不到位,很難將有限的助資落到實處。一是加強誠信教育,高等學校應該十分重視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從考核與評估資助工作的針對性入手,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以達到高校學生自覺養成誠實守信的思想基礎。二是要搞好誠信檔案建設,規范誠信行為,依靠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支撐,如實填寫高校學生誠信材料,建立誠信檔案。三是高校要從建立機制入手,探討誠信教育制度化、規范有效途徑,形成講誠信者能得到社會的尊重,不講誠信者要受到社會的制約。四是要從大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主動遵守誠信承諾,自覺接受其他同學和社會各級組織的監督。打造樹立個人良好的誠信品牌,切實做到講信譽、守信用、辦實事、作真人、履諾言。五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和主題活動,豐富大學生講誠信的自覺性,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考核評比,對優秀者給予表彰,樹立誠信典范,把講誠信成為高校學生的自覺行動。
2. 從教師做表率入手,建立誠信檔案的必要性。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各高校應要抓好師德師風建設,真正做到“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切實把大學生誠信教育落實以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改變當前高校“重知識和技能和輕道德素質教育”不良局面。一是要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講假話、不抄襲作業、不考試作弊、正確使用網絡等,將誠實守信貫穿到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二是要推行“無人監考”等制度,激發青年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對那些失德失信、形為失范、弄虛作假、陽奉陰違的學生予以曝光和懲治,用誠信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誠信高墻。三是建立個人誠信檔案,規范高校學生的誠信行為。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在現實生活當中,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將高校學生的誠信行為進行量化考核,單純依靠思想道德教育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建立與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相適應的誠信體系,進一步規范大學生誠信行為,
3. 從強化輿論監督入手,多措并舉搞好誠信檔案建設。一是要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對弄虛作假、惡意欺詐、知行不一等不良行為予以曝光,要加大懲罰力度,使失信者、作弊者、欺騙者受到社會的關注和輿論譴責。二是要大力維護誠信學生的合法利益,對誠實守信行為和現象予以表揚,弘揚誠信風氣,使守信者得到好處和受到尊重。三是要加強對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工作的組織領導,要發揮社團組織的各自優勢,強化各種監督制度,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四是注重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挖掘、培養、樹立一批誠信方面成績突出、影響良好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形成誠信至上、爭當誠信模范的良好風氣。廣大青年學生要牢記使命擔當,從做人做事做學問等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大學生業余生活及社會實踐協調統一起來,使各項工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真正使講誠信守信譽活動取得明顯成效,推動文明校園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臺階。
4. 從規范管理入手,確保高校誠信檔案的合法性。“誠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社會的信任和道德理念來維系,也是一種社會公德。大學生自覺樹立誠信意識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監督機制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是誠信教育是終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首選內容,德育表現作為誠信檔案的主要內容,從而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二是對不守誠信的行為現象予以懲罰,比如取消大學生評優、評獎資格、停發助學金和資助金、降低社會誠信等級等。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應該成為“明禮誠信”的示范者、傳播者、遵循者,也是將來社會的建設者和管理者,要形成一種講誠信者要終身受益,不講誠信者寸步難移。三是高校要加強對學生誠信檔案管理部門的監管,杜絕在誠信檔案收集、管理與利用時侵犯學生個人隱私,嚴懲泄露與篡改學生誠信記錄的違法行為,確保誠信檔案真實性與可信度。
二、 從資助學生入手,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基本要求
1. 黨和國家對家經濟困難大學生的關懷,也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體現。而學生本人的誠信度給學生資助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在搞好誠信教育,踐行誠信
諾言,建立誠信檔案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將學生資助工作與誠信檔案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對資助學生首先應進行家庭困難等級認定,只有符合學校制定的困難等級,才能根據認定的等級標準分級提供資助。二是要與學生本人簽署誠信承諾,明確學生本人、社會資助團體和院校的權利和義務,做到按章辦理,相互監督。三是在每年的新生入學時,對需要資助的學生,回到學生所在的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開具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并簽署意見,并注明聯系方式,加蓋相關部門的公章,以便學校跟蹤了解受資助學生家庭和個人的思想動態變化。四是對當地政府部確定為扶貧建檔立卡對象應首先提供資助。五是對資助學生建立誠信檔案,完善監督、管理和約束機制,提高受資助學生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六是根據受資助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對已脫貧的學生及時取消資助,把因故返貧的學生重新拉入資助體系,真正將資助金成為資助對象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