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話與兒童的思維相通,在兒童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神話文本教學是中年級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本文針對神話文本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旨在發揮中國古代神話對提高中年級學生想象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本文試圖從神話教育功能的角度探討神話對培養小學生想象力的意義,突出中國古代神話在小學語文中的獨特價值,立足于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針對神話類文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可供借鑒的措施。
關鍵詞:中年級;中國神話;教學想象力
一、 神話類文本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未能準確把握神話文本的特殊性,小學階段的孩子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聆聽先人留下的神話傳說,讀“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不僅會對老祖先以及萬物的起源有一定的了解,其想象力也會受到無限激發。而今,很多教師在教學神話類文本時沒有抓住神話的特殊性來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在設計教學目標中沒有把培養想象力作為重要的目標,在制定目標中只是簡單概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抓住中國古代神話的特殊性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環節和其他文體教學大同小異。其次,神話類文本教學方法單一,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許多語文教師在神話類文本教學課堂中只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忽略神話的人文性。事實上,神話的演化過程中也是基于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被文學化,故事情節才變得豐潤形象。
二、 發揮神話文本作用提高學生想象力之可行性措施
針對神話類文本在中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一) 結合漢字造字法,有效激發想象力
追本溯源,利用漢字造字法來教學古代神話不僅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老祖先的智慧,還可以讓學生對漢字起源和古代神話故事產生無窮的探求欲,教學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例:《盤古開天地》導入環節我們可以這樣設計:
板書“大”
師:你們知道這個字在古代是什么含義嗎?
生說說自己的見解。
(出示“大”的甲骨文演變,在古代“大”字就是一個張開雙臂、岔開兩腿直立的人)
師在“大”字上加一橫
師:這個字呢?
生:天
師:想一想這一橫代表什么?
生:天空
師:看我在這個用“大”表示的人下面加一橫,大家認識這個字嗎?
師:這個字呀,后來發生了演變,就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立”。(板書:立)
師:那么這一橫代表什么呢?
生:地
師:那么人頂著天踏著地,你想起了什么?
生:我想起了“開天辟地”的盤古,他手托著天腳踩著地。
師:你和造字的老祖先們想一塊兒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板書課題)
這樣的導入追溯漢字的源頭,巧妙地把孩子帶入古代神話的情景之中,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神話的積極性。
(二) 豐富神話文本內容,擴大想象的深廣度
擴充相關材料,讓學生追溯神話的源頭可以讓孩子們的想象不拘泥于課本之中。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探求欲望是非常強烈的,他們經常對一些事情刨根問底,應該讓他們意識到神話是許多文化現象的源頭,只讀教材中的神話類文本是不夠的。《紅樓夢》第一回中,曹雪芹就曾敘寫了女媧補天的故事:“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后,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補充“女媧冶煉補天”的資料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神話知識,還能激起學生探究神話的源頭,豐富中年級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積淀;有些地方在此日還將煎餅撕成小塊,拋向天空,意為補天,再撒些于地,意為補地。
神話文本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注意要用生動有趣的形式,比如觀看視頻、圖畫、繪本,還可以舉辦神話故事交流會等,運用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潛移默化。
(三) 適當補白練筆,拉近與神話的距離
神話對于老祖先來說,“神”在神圣;而對于我們而言,神話之“神”主要表現在“神奇”。神話顯然不是原始人經過加工改造、多種修辭的結果,而是當時他們所感觸到的真實的世界。拉近“神圣”和“神奇”的距離,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補白練筆。在教學《夸父追日》一文,抓住關鍵詞句,夸父的形象特點就十分鮮明,要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筆者還設計了這個環節:
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
他的手杖變成了碩果累累的桃林;
她的胡子變成了;
他的臂膀變成了;
他;
……
夸父的一生追求光明,
給追逐陽光的人帶來
通過這樣的補白方式鍛煉了孩子的想象力,感受夸父追逐光明、為人類獻身的人物形象。
筆者認為,學生不能游離于神話類文本之外,而要直面其中的人物,與神話中的人物對話,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融入到文本當中,如在教學時設置情景適當安排小練筆的環節,讓學生寫下你想對課文中人物形象說的話,或改寫神話、或補白神話等,這些方式更易于打動學生,真切地感知“遙遠”的神話故事。
三、 總結
神話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源頭。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多采取生動有趣的神話教學方式,讓孩子在神話文本中感悟“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最大限度地開發中年級學生的想象力。總之,把握神話文本的特殊性進行有效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把古代傳統文化更好地繼承、發揚下去,也是為了能夠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從新的思想和角度來了解神話、接受神話,通過更多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田廣智.小學語文神話類文章閱讀教學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2]徐曉風.基于語文課堂的兒童想象力培養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陳燕燕,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附屬濱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