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高考是大多數學生成功的階梯。那么如何把握高考、決勝高考呢?作為高三物理老師,應多研究高考題,從中發現規律,縱觀近幾年高考物理試題,“變”與“不變”是最熱門的主題。
關鍵詞:物理高考試題;“變”;“不變”
一、 高考試題的多變因素
1. 試題命題人員的變化。據國家考試中心透露的信息,高考作為我國選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其命題水平和保密性很高。因此每年均有很多優秀專家輪換進高考命題組。命題專家常常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獨特的命題思路,因此很少有人能押中高考題。
2.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題目的背景也在變化。每年的高考,要展現科學的進步。如2016年人造太陽,2017年天舟一號。與體育相關的物理應用也較多。如冬奧會要在我國開了,2017年就出現了冰球運動。
3. 高考試題結構變化。高考物理每隔幾年有一個大的變化,如前幾年分值120分,后來變成110分。今年開始,把3-5變成必修。前幾年不區分單選和多選,這幾年區分單選和多選。試題難度也是變化多端,每年的基礎題、中檔題、難題所占比例也在變化。
4. 高考考查知識點和物理模型的變化。考試大綱要求的高中物理知識點和物理模型各有一百多個。而每年考查的不足三分之二。具體選擇那些知識和模型,每年均有很多變化。高考試題有那么多的可變因素,總給人神秘色彩。但認真分析每年的高考題,再加以對比,還是可以發現很多不變的因素,利用好了,可以更加高效的復習備考。
二、 高考試題的不變因素
1. 高考物理考查的知識中心沒有變化
高考物理始終圍繞力和運動、功和能、電磁場、電路和電磁感應這幾個板塊展開。所以復習的重心也應落在這幾個板塊。對于班上的尖子生,要引導他們對選擇題、實驗題、計算壓軸題的研究。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對重點板塊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題型的把握。
2. 重視科學思維能力的考查
不論哪些專家出題,不論題目是難是易,高考物理總是以思維和能力立意。高考物理充分體現了物理的核心素養。具體有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無論高考考查哪些知識點,無論涉及哪些物理模型,都強調學生要有建模的能力;能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從而解決問題。能具有發散性思維,對開放性問題,創新性問題進行研究和判斷。基于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 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概念猶如物理領域的珍珠,它是科學家為了描述物理現象或分析物理問題時引入的參量。它是把只能意會或感官的形象世界抽象成簡單的物理模型。而物理公式和規律又把一顆顆“珍珠”串連起來,從而解決問題。(2)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物理問題通常包含多個過程,每個過程通常滿足不同的規律,所以教會學生畫運動圖,根據過程寫方程。(3)注重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物理問題的邏輯性很強,因果關系很強,在實際問題中要學生根據已知的知識和實際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和推理論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和判斷。(4)重視物理建模能力。物理模型既是知識的載體,又是聯系各知識點的橋梁。學生要學會把生活中物理問題,轉化為相關的物理模型,這樣才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答好高考題。(5)重視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不僅在數學運算,比如:應用數學函數求極值,找相似三角形,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等。
3. 高考題源于教材
高考題看起來五花八門,有些甚至稀奇古怪的樣子。但認真分析對比,好些題源于教材,只不過把某些條件或問題變化了。而物理原理一樣。落點都比較低。學生只要讀懂題,就能順利下手。因此,教師在高三復習教學中,要耐心尋找教材中原型知識,在解決問題時盡量回歸教材,同時教會學生尋找原型知識的方法。怎樣才能挖掘到教材中的原型知識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重視教材中的典型例題,重視教材章節后面的問題與練習,重視教材中插圖分析,重視教材中思考與討論,重視課后小實驗、小制作。
4. 物理答題規范要求不變化
高考的要求很多,但物理的規范性要求一直沒變化。具體來講,要求學生作到:審題規范。思維程序規范。作圖規范。書寫規范。有了這一系列規范,學生在高考中可以少丟分。
總之,高考物理是一個綜合性大問題,“變”與“不變”的因素還有很多,多研究這些因素,有利于高考備考,讓學生少走彎路,助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程力.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深化高考物理內容改革[J].物理教師,2016(05).
[2]程力.高考物理聯系實際問題的設計研究[J].物理教學,2015(03).
作者簡介:
何治文,重慶市,重慶市南華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