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全球化浪潮下我國與世界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習國外先進幼兒教育理論并將其與我國幼兒教育現狀相結合,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理論體系,為中國幼兒教育的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幼兒教育;蒙臺梭利;瑞吉歐;借鑒
幼兒教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關乎著兒童時期甚至一生的發展,因為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起點,任何人都不能跳過幼兒教育直接接受更高段的教育,也不可能在第二次重新接受幼兒的啟蒙教育。由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關注與看重,幼兒教育的不可逾越性與不可逆轉性也使得幼兒教育的發展方向與前途必須要借鑒國外等有建設意義的幼兒教育理論來作為理論支持而保持與時俱進,不至于被發展迅速的現代教育理論體系邊緣化。
一、 國外先進幼兒教育理論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幼兒教育無論是從師資培養還是教育理論的完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與此同時也借鑒吸收了不少國外優秀的適用于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現狀的經典幼兒教育理論,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理論體系。其中我國借鑒國外的幼兒教育理論最為著名的就是蒙臺梭利的幼教理論與瑞吉歐的幼教理論,將這兩種理念中先進的幼教思想與方法加以重組,是指與我國的幼兒教育體系相適應,從而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服務。
1. 蒙臺梭利幼教理論
蒙臺梭利幼教理論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挖掘兒童潛力的兒童教育方法,強調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成人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靈并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與成長規律,按照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去設計一套適宜他們的教學方案。蒙臺梭利的基本精神就是使幼兒依照人類成長自然規律發展而不是受到成人過多的干預而達到成人的既定目標,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了解并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與習慣養成,通過啟發心智與體能培養使幼兒成長為一個有效率和有幸福感的人。
蒙臺梭利的幼教理論具體來說就是以兒童為中心開展幼兒教育,為他們打造一個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教師在這個世界中只是負責引導他們去發現更多的東西,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們幫助與指導,但更多的是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對家庭與社會的要求,家庭中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因此父母對幼兒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的影響作用是一生都抹不掉的,家長應首先從自己的觀念改變做起,學習先進理論為幼兒的教育打基礎;社會則是要合理分配社會資源,為幼兒教育創造適宜的發展環境與充分的資源準備,最普通的例子就是“教具”,豐富的教具會為幼兒教育增添不少色彩。最后就是幼兒教育一定要適時,其不可延遲性與不可逆轉性已經決定了幼兒教育的及時性的重要性。
2. 瑞吉歐幼教理論
瑞吉歐幼兒教育理論是適合幼兒成長與成人借鑒的教育環境,又有幼兒、教師以及家長、社區等其他人員的集體學習。在現今社會已經有專門運用瑞吉歐幼兒教育理論教學的瑞吉歐學校,并且瑞吉歐幼兒教育理論已經成為風靡日美與許多歐洲國家的幼兒教育指導思想。
瑞吉歐幼兒教育理論的主要思想有五個方面,一是幼兒教育需要社會與家庭的鼎力支持;二是學校教育應與家庭聯系起來,建立長期穩定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幼兒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三是幼兒教育沒有固定的課程計劃,幼兒教育是一種彈性教學與研究式教學的結合;四是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與幼兒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教師與幼兒的發展是一體的;五是學校環境是影響幼兒教育的重要因素,學校物質環境的設計配備應當有利于增進環境的開放與教學資源的利用。
二、 如何借鑒國外先進幼兒教育理論為我所用
1. 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理論的借鑒與其啟示
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論體系在國外的成功實踐讓我們也能一窺這種教育理論的具體情況。首先,要根據蒙臺梭利的幼教理論設計符合我國國情的幼教理論體系,就要注意幼教理論借鑒必須符合我國人民生活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獨立的學習能力與意志力;在語言教育的教學中要注意抓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并遵從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使幼兒對我國漢字的了解與運用熟稔于心;在文化科學等教學設計上一定要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與成就,突出民族文化的特點;在人文教育的教學設計上要注重以中國人的普遍認知為出發點,同時涵蓋對世界的認知與了解;另外還要設計出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活動材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德育的發展,一定要提取文化精髓與優秀特質,剔除文化糟粕與不適宜兒童發展的文化材料,積極體現中華民族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結合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論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幼兒教育體系。
2. 對瑞吉歐幼兒教育理論的借鑒與啟示
瑞吉歐的幼兒教育理論核心就是兒童必須有自己的空間,但并不是完全自由的,需要在成人的引導下發展自己的處事步調。即“以兒童為中心”的真正意義并不是完全放任,而是在一定的引導下依據自己的本性去發展自己。因此,瑞吉歐幼教理論提倡幼教體制應從“個體中心”轉向“團體中心”,也就是幼兒、家庭、教師三方力量的共同作用。我國教育家應借鑒瑞吉歐教育理論既要擯棄傳統的絕對以兒童為教育中心,忽略教師作用的放任自流式教育模式,又要在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上進行改革,教師努力適應教育角色從教學到建構的轉變,努力與“團體”一起,搭建起與幼兒一起游戲、一起交流、一起思考的教學新模式。其次,教師應試著與幼兒一起構建課程,按照瑞吉歐的幼兒教育理論,即將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的設計權利交由家長、幼兒、教師三方來共同協商,共同探討研究出適合幼兒現有知識經驗層次的學習方法,并在共同構建的過程中使幼兒意識到主動構建的作用,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們會主動地去嘗試構建來促進自主學習,為他們以后的人生自我發展提升有著很大的意義。
在合理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幼兒教育理論體系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理論的本土化適應,在“揚棄”的過程中將其“本土化”,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發展的中國國情與中國教育界持續高效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林希,孫德軒.論國外幼教理論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借鑒作用[J],教育理論研究,2015(06).
作者簡介:
陳琳,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錦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