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寶英
(福建省建寧縣第一中學,福建建寧 354500)
邏輯電路內容是大學物理中一塊重要的內容,也是與計算機科學技術有關的內容。由于中學階段涉及基本電路識別、電勢高低判斷和邏輯分析,教師普遍覺得難教,多數學生聽了也是懵懵懂懂。怎樣才能真正改變這一狀況呢?通過教學實踐探索發現,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認識和了解簡單邏輯電路,可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邏輯電路經常涉及“電位”“電平”“電勢”稱謂,這三種稱謂意思相同,其高低均是相對電路中的“地”或零電勢點而言的,而電路中的“地”是人為設定、相對而言的。
“與”門、“或”門、“非”門這三種簡單邏輯電路中提到的“門”是指“門電路”。這三種門電路均只有一個輸出端,“與”門和“或”門至少有兩個輸入端,而“非”門只有一個輸入端。當電路輸入端為高電勢或低電勢時,相應門電路的輸出端會相應加高電勢或低電勢,使負載完成某項功能。至于某一門電路輸出端處于什么電勢,取決于門電路類型和輸入端電勢高低。
無論輸入端還是輸出端,真值表標1,均表示該端點為高電勢;而如果輸入端、輸出端真值表標0,均表示該端點為低電勢。
(1)門電路框格中,“&”是“與”門標志,符號是圖1,對應真值表是表1。

圖1

表1 “與"門標志對應真值
(2)門電路框格中,“1”是“非”門標志,符號是圖2,常見有圖2(a)(b)兩種表示方式,對應真值表是表2。

圖2

表2 “非"門標志對應真值
(3)門電路框格中,“≥1”是“或”門標志,對應符號是圖3,常見有圖3(a)(b)兩種表示方式,對應真值表是表3。

圖3

表3 “或”門標志對應真值
在圖1、圖2、圖3中,左邊字母A、B均代表輸入端,右邊字母Y代表輸出端。
(1)“與”文字上有“均”“都”意思,準確意思是“輸入端均(都)為高電勢時,輸出端才為高電勢,否則輸出端為低電勢”。
(2)“或”文字上有“或者”意思,準確意思是“輸入端A或者B(或者C等)中只要有一個為高電勢,輸出端即為高電勢”。
(3)“非”文字上有“反”意思,準確意思是“輸入端和輸出端電勢是反過來的”,也即輸入端為高(低)電勢,則輸出端反過來為低(高)電勢。
開關閉合后輸入端與電源正極或高電勢點相接,輸入端接高電勢;開關閉合后輸入端與地或低電勢點相接,輸入端接低電勢。對于輸出端所接元件來說,通常輸出端加高電勢,能給元器件供電,元器件便正常工作,可完成某項功能。
若電路存在二極管,二極管正極電勢比負極電勢高時二極管才導通,此時理想二極管正負極之間無電勢差。而當二極管正極電勢比負極電勢低時,二極管截止(也即不導通),負極比正極電勢可能高出許多。電路輸入和輸出端點電勢是高還是低,必須根據電路和二極管導通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例1 : 圖4為由二極管所構成的邏輯電路,A、B為輸入端,X為輸出端(設輸入、輸出端高電位為“1”,低電位為“0”),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0、B=0時,X=1
B.A=0、B=1時,X=0
C.A=1、B=0時,X=1
D.A=1、B=1時,X=1

圖4
分析:設圖4電阻下端為地,電勢(電位)為0V。當A(或B)輸入端為低電位0V時,對應的二極管D1(或D2)截止,無電流流經二極管D1(或D2)和電阻,電阻兩端電壓為零,X與地等電勢,為低電位。而當A(或B)輸入端為高電位時,對應的二極管D1(或D2)可以導通,有電流經過二極管D1(或D2)和電阻,二極管兩端幾乎等電勢,輸出端X也幾乎與A(或B)等電勢,即也為高電位。因此,只要A或者B其中有一個為高電位,輸出端X便為高電位。由于涉及的邏輯關系是“A或者B其中一個”,因此圖4兩只二極管組成“或”門電路。故A、B真值只要出現一個1,輸出端X真值即為1,選項C、D正確。
一些門電路看似復雜,其實是由簡單邏輯電路組合而成的。處理相關問題的時候,先將復雜電路拆分為幾個簡單邏輯電路,再將真值表進行相應拆分處理,最后進行合并,可以快速解決組合式邏輯電路問題。
例2 :圖5是由“與”門、“或”門和“非”門三個基本邏輯電路組成的一個組合邏輯電路,A、B、C為輸入端,Z為輸出端,請完成表4的真值表。

圖5

表4 組合邏輯電路真值
分析:圖5是組合式邏輯電路,“或”門和“非”門的輸出端是最后“與”門的輸入端。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可將原電路拆分為三個獨立門電路,再將原真值表先拆分后合并,這樣不易出現混亂。設“或”門輸出端為D,“非”門輸出端為E,先將表5拆分為“或”門真值表和“非”門真值表,先得出它們相應輸出端D、E真值,再將D、E真值作為最終“與”門輸入端真值,得出合并后的真值Z,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由上可見,通過引導學生把握門電路的文字含義,引導學生識別門電路符號、真值表,以及“與”“或”“非”的真正內涵和門電路的等效性,引導學生熟練判定輸入輸出端電勢高低,引導學生熟練拆分復雜電路和真值表,幫助學生逐步深入學習、理解邏輯電路內容,突破重難點。
[參考文獻]
[1] 胡志安.《簡單邏輯電路》教學中碰到的兩個障礙[J].物理教學探討,2012,(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