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6月27日報道,原題:無論是否發生貿易戰,中國公司都已“制住”美國品牌隨著北京和華盛頓朝著全面貿易戰行進,在華美國品牌有可能面臨一個更大威脅:被創新產品和政府支持“武裝”起來的本土競爭對手。蘋果、星巴克和寶潔公司的幫寶適(紙尿褲)等家喻戶曉的美國品牌,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市場統治地位被挑戰——這種狀況對美企在華賺取成千上萬的美元構成潛在威脅。
路透社對來自貝恩和凱度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在中國去年高達6390億元的快速消費品市場,本土品牌已搶占近3/4的份額,明顯高于2013年的2/3。此類消費品包括軟飲、洗發液等產品。
這些基于對4萬個城市家庭調查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來,高露潔牙膏和美贊臣嬰幼兒配方奶粉等美國產品的在華市場份額都已下降約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日漸成熟精明的中國本土品牌——例如無硅油洗發水生產商滋源和強調本土配方的護膚品制造商百雀羚等,正在國內市場迅速攻城略地。
“來自當地的競爭已被在華外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貝恩公司駐上海合伙人布魯諾·蘭尼斯說,“為在中國市場獲勝,如今在華外企不僅需要打敗傳統競爭者,還需戰勝無論在速度和創新上都已超出其預期的眾多本土企業。”
長期以來,美國品牌一直在中國享受令其沾沾自喜的地位。眾多中國城市里,美國快餐、飲料和咖啡連鎖店無處不在,中國消費者紛紛購買有美國標簽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牛仔褲、汽車……但這種主導地位如今正受到中國發起的一場攻勢的威脅:通過打造特定產品的全國龍頭企業和推行優勝劣汰等提高質量的措施,大力促進本土品牌發展。
(美中間)愈演愈烈的貿易緊張態勢或將加劇在華美企江河日下的趨勢,威脅他們超過1800億美元的銷售額。但與貿易戰相比,美企的更大威脅是中國競爭對手不斷取得的進步。自2012年起,蘋果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一直停滯在10%左右,已被多家中國同行超越。星巴克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在華門店銷售額增幅已放慢至零,并面臨大量涌現且迅速成長的本土競爭對手。
其實,并非只有美國品牌感受到這種擠壓。歐洲某貿易機構近來也表示,來自中國對手的“更激烈競爭”是歐洲品牌焦慮的主因之一。盡管一些西方品牌近來逆勢上揚,但報告顯示,總體上看,過去一年來在護膚品、洗發液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等21個消費品門類中,中國本土品牌比國際競爭對手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前者增長7.7%,后者僅增長區區0.4%。“這絕對是一種趨勢”,美國某大型消費品企業高管如是說。
在向包括高科技行業在內的海外品牌叫板方面,中國品牌變得越發自信。投資專家表示,中國企業了解本土消費者的愛好和環境,外企在這方面正遭遇巨大挑戰。▲
(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