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燦晶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發展越來越廣泛,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介入了互聯網世界。由于我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實踐歷程并不長,因此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本文根據對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理解,指出了在互聯網時代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闡述了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問題;對策
一、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理解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具體的定義就是根據傳播學原理和思想宣傳的理論,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所施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是立足于現代計算機和多媒體傳播技術知識基礎,采取構建和傳播以及控制網絡信息的方法,引導網絡受眾在接觸網絡信息的過程中選擇性的接收正確健康的信息,進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互聯網時代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網絡社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帶
1.人不但掌控著網絡技術的質量,也影響網絡信息的思想內容和性質。所以,網絡人的思想素質甚至比技術素質更重要,提升網絡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就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任務。
2.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社會中,計算機前面的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發揮著個體的不同主動性,但又并不孤立的通過計算機彼此聯系構成人與人之間的網絡社會關系。網絡社會中的個性以及個體之間形成的社會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兩者之間的協調。
3.自由的網絡社會對于人性的尊重不代表著人性的優化,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反而容易造成人性中劣根性的滋長。自由或許能讓人無拘無束但也同時容易讓人無法無天,保護隱私固然安全但也同時容易陷入危險……總之,網絡社會對于人性的不利影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予以糾偏。
(二)互聯網時代諸多網絡行為問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解決
1.黃色信息污染。網絡的國際化對于那些在西方國家被視作合法的色情信息沒有任何障礙的在網絡中肆意傳播,對我國的網絡社會造成污染,泛濫的黃色信息污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科學引導。
2.網絡道德問題。網絡社會能夠為人們提供獨特的虛擬空間和環境,讓人們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操作和交流,因此難免一些人由于沒有現實社會諸多人倫道德束縛就做出各種社會道德感缺失的行為。目前網絡犯罪問題已經不再陌生,虛擬的網絡社會同樣因為各種道德問題行為的增多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
三、互聯網時代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影響
(一)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意識普遍薄弱并且網站建設不足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當中,上網赫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對某地區18-50歲人群的上網狀況調查結果表明,高達59%的人上網都是為了查資料或者看新聞以及看視頻或者小說,還有超過31%的人上網都是為了聊天交友以及玩游戲或者沒有任何目的性的隨意瀏覽,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人簡直是屈指可數。這充分說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的內容由于缺乏豐富性和趣味性而且不貼近百姓生活,因此和網民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這樣的問題大多來源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化意識普遍薄弱。
(二)網絡讓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工作凸顯其滯后性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取單向灌輸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在如今更顯開放自由的互聯網時代就顯得較為蒼白無力和落后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以組織讀報學習或者觀看教育影片和錄像為主,而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卻可以通過網絡網絡平臺寓教于樂而且不受時空所限,明顯比已經完全不適應以人為本持續發展觀之下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凝聚力。
(三)網絡問題造成道德意識的弱化并加劇價值沖突
網絡社會的虛擬特性造成很難得到外界的有效監督,所以難免會形成社會網民的道德意識淡薄并且自由主義思潮盛行。而且網絡無邊界,也給西方文化霸權主義利用網絡傾銷霸權文化更多可趁之機。經常接觸網絡信息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種不受限制的思想文化所影響,造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移和沖突。
四、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對策
(一)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網站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目的應該是通過傳播健康的網絡信息幫助網絡受眾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應該在風格上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采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語言風格,采取主客互動化的方式,采取活潑形象化的形式。網站內容應該不但宣傳我國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還應該同時針對社會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政治思想分析,給予群眾工作和生活中會影響思想情緒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正確的引導。
(二)提高網民是非辨別能力和綜合素質
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對于社會群眾網絡行為的倫理道德教育,特別是需要引導初涉網絡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倫理道德觀念,成為遵紀守法的現代文明網民,在網絡行為過程中自覺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蝕。這樣才能提高網民的綜合素質,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促進網絡文明建設的同時也讓互聯網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
(三)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研究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信息傳播的多種方式和手段,就必須加強對于網絡技術的作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首先應該轉變傳統工作觀念,樹立自身正確的網絡意識,加強對于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研究。增強對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研究不能僅只是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必須要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技術含量,提高對網絡群眾和網絡行為的深入研究,提高對網絡信息和輿論的監督控制方法研究,這樣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平臺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四)構建完善網絡文化市場管理的政策法規
為了行之有效的實施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監控,積極抵御互聯網平臺可能會對國家利益造成威脅或者可能會對大多數人的意志以及心靈造成不良影響的惡劣信息侵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協助相關部門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研究制定適宜于網絡健康發展的政策法規,確保我國信息產業中網絡文化的規范化管理和發展,讓網絡信息知識產權等問題能夠有法可依有理可據。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虛擬特色的網絡社會,比現實世界自由度更高的網絡社會同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針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開創現代化工作方式,讓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駕護航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褚鳳英. 也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體問題[J]. 思想理論教育,2015(11):57-61.
[2]陳坤,曹良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與界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4).204:119-121.
[3]朱錦榮.網絡時代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及對策[J].神州.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