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問題,多次強調在新的歷史轉折點上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領導干部成長的決定性因素是個人努力,好干部不會自然產生,需要自身不斷努力提高黨性修養。優秀領導干部最基本的就是能在各種人倫角色中實現自由轉換,本文從領導職位的特殊性出發闡述了領導干部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中角色的復雜性,并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分析造成領導干部人倫角色沖突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領導干部要增強自律意識,樹立人民公仆思想,深入基層向群眾學習,以法治思維科學用權,做學習型干部的自我調處之道。
關鍵詞:領導干部;人倫角色;自我調處
領導干部人倫角色是指在組織或群體中人們期望領導干部能明晰自己的權力與責任,根據角色要求作出符合領導干部個人社會地位及其義務要求的行為。在該概念中包括社會對領導干部人倫角色行為的規定;社會對領導干部人倫角色行為表現的要求;領導干部個人對角色的認知以及領導干部的人倫角色實踐四個方面,以上四個方面相互交錯導致了領導干部人倫角色的復雜性。一個優秀的領導干部必須以社會對其領導角色的規范為標準,把實現社會對其領導角色期待作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領導角色認知,最終達到指導自身領導角色實踐的目的。
1 領導干部人倫角色復雜性的體現
不管是在企業還是在政府部門中,領導干部本身扮演多重人倫角色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當各種人倫角色混合出現在生活中時就容易發生矛盾沖突。領導干部的各種人倫角色之間產生矛盾和沖突的根源是不同的情感因素在不同的場合占據著主導地位,當領導干部在不同場合轉換時,如果不能很好地使個人情感適應場合需要的時候就會產生角色沖突。為了分析領導干部的人倫角色特征,本文在借鑒曾荻教授和毛壽龍教授關于人性解讀的基礎上,提出個人對于領導干部人倫角色的劃分觀點,筆者根據不同情感因素在不同生活領域中占據的地位來分析領導干部的人倫角色,分別是社會生活領域、經濟生活領域、政治生活領域。
1.1 領導干部在社會生活中的人倫角色扮演
在社會生活領域中,“感性”情感因素起到支配作用,領導者以“感性人”的角色與周圍人相處。感性人的特點是追求情感上的滿足和內心的快樂,憑直覺和意識做決定。從原始時代起人類社會就一直有著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傳統,父子間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弟之間要做到兄友弟恭;夫妻間要做到相敬如賓等,這些是領導干部處于社會領域中的立身之本,也是其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保障。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社會也是一個“人情社會”,各種社會關系的走動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這些關系往往左右著領導者對其角色行為的選擇。
1.2 領導干部在經濟生活中的人倫角色扮演
這里所講的經濟生活中角色扮演的前提是領導干部的“經濟人”假設。經濟人的特點是理性和利己。理性的領導干部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為自己行為的目的。當他做出決策時,往往會考慮各種因素,以使自己能夠憑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以此目的為前提,領導者根據不同的情境要求,身份從“買方”到“賣方”靈活轉換。
1.3 領導干部在政治生活中的人倫角色扮演
此時的領導干部的身份是“政治人”,政治人的特點是大公無私,一切從大局出發,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先。作為政治人的領導者既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社會的資源分配者也是社會秩序的者,當領導干部不能正確行使自身權力,做出徇私舞弊,貪污受賄,侵占社會資源等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時,不僅會造成社會動亂,還會斷送自身的政治生涯。
領導干部人倫角色的復雜性一方面體現在領導干部本身是感性人、經濟人和政治人多重身份的疊加;另一方面還體現在領導者往往擁有一定的權力,不同的影響因素會使領導者不同的人倫角色占據主導位置,當多種角色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致使權力得不到合理利用時,各種問題也就隨之產生。
2 導致領導干部人倫角色出現錯位的原因
2.1 我國長期的歷史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統治使人民形成對權力的畏懼感和崇拜感,“君權神授”的思想更是賦予領導者以神化的形象和無限的權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切以領導的意志為轉移。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的國家權力機關,領導干部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代表,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但自古以來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思想仍影響著很大一部分領導者,使其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不顧或少顧人民訴求,損害人民利益,從而降低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及期待度。
2.2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影響
自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市場經濟追求效率和經濟的特點逐步侵蝕人們的思想,領導干部如果用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和經濟成本原則來處理政治生活中的問題就很容易出現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違法行為。同時市場經濟所帶來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商品拜物教等思想極易腐蝕領導干部的社會主義信仰,造成領導干部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扭曲,利用公權力追求個人利益和物質享受。最后,經濟體制轉軌摧毀了原本計劃經濟時期的道德約束體制而新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約束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機制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不排除個別投機者鉆制度“空子”的可能。
2.3 政治體制的不完善
首先,我國現行的行政領導選拔、任用、考核機制不完善是造成領導干部角色定位不準確的重要原因。目前對于行政領導的考核缺乏制度化,主要集中在部分領導干部手中,這一制度容易導致任人唯親或者惟上是從等官場陋習,這種官員選拔制度上的不完善容易給部分思想不健康的領導干部提供可乘之機。其次,對領導干部的權力監督不到位是領導干部出現權力越位現象的主要因素,人民代表大會、法院、檢察院等各部門由于監督職責劃分不合理,導致對領導權力的監督相互推諉,最終的結果是監督無力。再次,我國目前公眾的政治參與意識不強,現有的監督渠道還不能很好地利用。最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新興的網絡媒體成為有效的監督工具,但網絡媒體報道的非理性和主觀性,極易導致民粹主義,管理起來較困難。
2.4 領導干部的自身因素
領導干部的自身因素是其進行正確定位的關鍵所在,習近平同志曾說過,領導干部的自我學習是其成長的決定性因素,組織培養只是重要因素。領導干部自身因素導致其角色調處不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點,領導干部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都是非理性的。首先,領導干部的能力和所接受的信息范圍決定了領導干部不可能將手中的權力發揮的盡善盡美。其次,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講的差序格局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圈子同時又屬于以優于自己的人為中心的人情圈子。當人情和規則產生沖突時,領導干部如果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就容易做出違背規則的事情。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領導干部自身政治修養是關鍵,如果沒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情懷,當面臨利益抉擇時,很容易做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
2.5 對領導干部的教育不扎實
首先,目前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形式單一,內容老舊不能適合社會的發展變化。其次,部分領導干部對于政治理論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學習上只停留于表面上,而忽視對主觀世界的改造,更無從談將思想道德標準內化為自身的道德行為。再次,對于領導干部的教育只重視理論的學習而不注重實踐,是教育領導干部的又一誤區,教育內容和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和績效考核脫軌,缺乏實效性,造成教育的形式化和過場化。最后,對領導干部不能只重教育更重要的是抓緊完善權力約束和監督機制。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黨和國家放松了對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將重心放在了對領導干部GDP、就業率等指標考核上,面對突如其來的利益誘惑和思想沖擊領導干部難以堅守內心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
3 領導干部的自我調處之道
基于領導干部人倫角色的復雜性及目前監管體系不完善的現實,要想讓領導干部做到公私分明、科學用權,就應當加強領導干部的自我調處能力。筆者認為加強領導干部的自我調處能力,主要應該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常走基層,進行正確自我定位,樹立終身學習思想等方面著手。
3.1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
為了防止出現角色調處不當現象,領導干部應樹立正面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首先,堅持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工作中應以實現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為終身奮斗目標,拋棄功利性、浮夸性的工作作風,以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為榮。其次,權力觀也是考驗一個領導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現在部分領導腦子里的權力觀是錯誤的,認為權力是自己辛苦奮斗得來的或者花錢托關系買來的,不用白不用。合格的領導深知自己的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賦予其權力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而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做黨和人民的優秀干部應該以人民答不答應為工作標準,以人民幸福為職業目標,以實現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為榮。
3.2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首先,領導干部要樹立向群眾學習的好榜樣,不斷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想群眾所想,急群眾之難,領導干部離人民群眾近一步,也就離腐敗思想、浮夸作風遠一步。其次,領導干部要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不要怕在群眾中沒面子,真正的好領導不在表彰大會上也不在獎狀上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再次,領導干部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領導干部一定要從文山會海中脫出身來,多走走基層,實地調研才能發現問題原因所在,否則多么理想的政令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縱觀我黨的發展歷程,凡是黨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時期就是我黨事業興盛時期,凡是黨與人民群眾疏離時期就是我黨事業發展受阻時期。
3.3 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樹立人民公仆思想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講述國家的產生是每個公民權力的讓渡,這很清晰地指出國家包括領導干部的權力來源于這個國家的公民,領導干部手中掌握的權力是這個國家的公民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而讓渡出的權力,行使權力的這部分人組成的機構叫政府。如果政府不作為或不按公民意志作為,公民有權推翻政府將權力交給一個為公民負責的政府。而在中國雖然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但由于國家人數太多不能實行直接投票,對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和考核主要以上級領導的評價為標準,導致個別領導干部出現一切向“上”看的陋習,對上級領導溜須拍馬對群眾呼聲則置若罔聞,置人民利益于不顧。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國家重大轉折點的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領導干部身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標頭兵,應該時刻明確自己的責任,準確定位自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對于人民和國家的事業應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
3.4 做學習型干部,開拓思想,與時俱進
領導干部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處。習近平同志在建黨95周年的講話中指出,黨員干部的政治覺悟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經驗的豐富,黨齡的增長而自然提升,而是需要黨員干部不斷進行學習。領導干部的學習包括兩方面:首先應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只有思想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才能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沖擊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其次,領導干部還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處在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時代,領導干部若想當好單位的領頭羊就必須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用最現代化的知識充實自身,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掌握主動權。尤其在改革方面要注意多傾聽年輕人的意見,新成長的年輕領導多具有國際背景和全球視野,在改革上更大膽更有沖勁應該給他們提供展示拳腳的舞臺。
3.5 增強法治意識,科學用權,規范用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的講話中指出,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要將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作為領導干部德才考核的重要內容,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要從其進入干部隊伍時抓起,身為領導要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具備法治能力。在全社會合力共建法治社會的時期,領導干部更應該以身作則,工作中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具體而言,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應首先做到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將法治刻在心中成為信仰。其次,反對人治思想,對于某些單位存在的權大于法,長官意志,人治思想,靠政府命令發展經濟的不合時宜的思想要堅決抵制。最后,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牢記法律紅線不能碰。
領導干部人倫角色的復雜性及其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領導干部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并實現角色之間自由轉換的重要性。在目前我國政府各部門監督體制不完善,社會組織和媒體發育不健全,群眾監督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加強領導干部的自我調處能力和控制力是目前我國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任何朝代都有“包青天”,領導干部沒能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的政治素養不過關,在物欲橫流的現代化社會只有將為人民服務當成內心的信仰才能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因此提升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是黨和國家今后管理干部隊伍的重點工作。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45-47.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7-180.
[3]舒揚.權力市場化與制度腐敗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26.
[4]李義凡.20世紀50年代黨風廉政建設問題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78-93.
[5]曾狄.“政治人”假設的豐富內涵和價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1:349-351.
[6]黎紅蕾.人性假設與人類社會的管理之道[J].中國社會科學,2001,2:91.
[7]張軍,胡柳娟.論共產黨員道德修養的提升[J].實事求是,2016,5:63-64.
[8]秦彪生.中共黨員領導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1.
[9]張淑熙.河南省處級黨政領導干部自律品質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4.
[10]習近平.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3).
[11]習近平.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N].人民日報,2014-03-28(5).